仿照例句,续写两句,组成句式相同,主题一致的排比句。(4分)
例句:善良是一盏在黑暗中点亮的明灯,使忧郁孤独的人充满光明的希望;
;
。
想当年功成不居
袁腾飞
敦刻尔克撤退,英军跑了,法国就完蛋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了六个星期,就被德国人占领。法国政府总理、“一战”的凡尔登英雄贝当元帅,授命向德国投降。
五分之三的法国领土被德国占领,剩下五分之二的残山剩水,以贝当为首,在南部维希小镇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被称为“维希法国”。法国当时的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戴高乐为伪政权的国防部长。法国宣布投降的当晚,戴高乐将军到机场送一个英国将军回国。两个人握手、拥抱完,英国将军上机了。飞机滑行时,戴高乐将军突然开始拔腿追飞机。送行的人都傻了——将军疯了,这是干吗呢?戴高乐将军身高1.98米,两腿也长,几步就追上了飞机。英国将军回过味来,探出身子,抓住戴高乐将军的胳膊,一把就将他提上来了。当晚,戴高乐将军飞到伦敦,立刻发表演说,宣布成立自由法国政府,号召所有法国内地不愿屈服的人们组成军队抵抗,号召法国所有海外自治领地,那些没被德国占领的,如北非、越南自治领地的法国军人,服从自由法国政府。
戴高乐将军当时只是一名准将,准将是将军当中级别最低的。1944年巴黎光复,将军回到巴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去巴黎圣母院做弥撒,感谢上帝拯救了法国。当他进入巴黎圣母院的时候,钟楼里面,藏着德国的狙击手。那名狙击手瞄准了戴高乐将军,已经把他的头部套在了瞄准镜的十字线上。如果这个狙击手扣动扳机,法国的历史肯定要被改写。但是,狙击手在瞄准之后,被戴高乐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感召,不但没有开枪,相反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从塔楼上下来投降了。
接下来,戴高乐将军就开始主持战后法国的政务。他组织自由法国,两次开庭审判贝当元帅,判处他死刑。而戴高乐在国家光复之后,就功成身退,临时主席也不干了。他下台之前,签署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特赦了自己的老师贝当元帅。贝当当时已经89岁了,你判不判他死刑已经无所谓了。6年后95岁的贝当元帅去世。这个时候戴高乐将军回到家中,在家里待了近13年,直到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又出来领导人民建立了第五共和国。今天的法国就是第五共和国的延续,戴高乐是开国总统。他干了10年,任满之后辞职。临走的时候,他唯一的要求是带走爱丽舍宫内用了多年的旧书柜。他问秘书,能不能拿走;问管理人员,能不能拿走。管理人员泣不成声,说,整个法国都是您拯救的,拿俩书柜算什么?您拿吧!所以,戴高乐将军让秘书按新书柜的价格付了款,把这两个旧书柜带走了。退休之后,将军拒绝领总统的退休金,他说要用这笔钱去慰问阵亡将士的家属。
法国光复的时候,国会想授予戴高乐元帅军衔,被他拒绝了。他认为,胜利应该属于光荣的将士们,我就是准将,最低一级。他领一份退休准将的薪金,极其微薄。他夫人是不工作的——欧洲国家尤其上流社会,夫人是不工作的。女儿3岁的时候,因为医疗事故导致智障。他的薪金要养活这么多人,怎么办呢?老爷子就只能写回忆录,靠这个来谋生。他是差两个礼拜就到80岁时走的,实际上是被活活累死的。
到这个级别的人写回忆录,用不着自个儿写吧,一般都是摇椅上一躺,香槟酒、雪茄烟;秘书在那儿敲字……他哪儿成啊,烟戒了,因为抽不起了,自己敲打字机。所以,古代不算,世界近代史上值得我崇拜的政治家就三个:华盛顿将军、孙中山先生和戴高乐将军。这三个人是真正的政治家,他们真正做到了功成不居,非常伟大。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二战”中贝当总理授命向德国投降并建立了“维希法国”傀儡政权,引发法国国家命运的剧变,促使了戴高乐将军的上台。
B.法国光复后,德国狙击手在巴黎圣母院行刺过程中,因受到戴高乐将军的感召而投降的行为衬托出戴高乐将军人格魅力的伟大。
C.文章写戴高乐将军把胜利归属于将士而拒绝接受元帅军衔之事,表现其功成不居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景仰尊重。
D.戴高乐将军拒绝享受一个退休总统诸如良好写作条件的种种特权,体现他拥有与普通人平等的胸襟。
E.文章最后写到华盛顿将军、孙中山先生,意在与戴高乐将军对比,使戴高乐将军形象更丰满,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力度。
2.戴高乐将军主持战后法国政务时,两次审判贝当元帅,而最终“特赦了自己的老师”,从中可见其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3.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戴高乐将军“伟大”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11)
1.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在治国的三个条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中,老百姓信任是最重要的。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靠杀戮,而应该讲究道德教化,以身作则引导百姓向善。
C.孔子以“风”和“草”的关系作比,说明统治者不能高高在上,欺压百姓。
D.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建立正常的秩序,从国君到臣民都应该自觉地讲究礼节。
2.上面选段不同的回答中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请概括。(3分)
文学名著《欧也妮·葛朗台》阅读(10分)
1.下列对《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情节叙述及说明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
A.葛朗台害怕妻子死了遗产被女儿分走,为了让妻子身体好起来,他给她们金币,让她们高兴,以确保妻子能好好活着,她的财产也能好好地握在自己手里。
B.查理把梳妆匣交给欧也妮保管,并握住她的手吻了一下,表示:钱永远算不上什么,感情才可贵。欧也妮感到有些难为情,便轻轻地把手从堂弟手里抽回来。查理当时说这些话时只是欺骗善良的欧也妮而已。
C.葛朗台有着精明的经商头脑,在做交易时,他能把对方弄得晕头转向而陷入他的圈套里。他经常说要和太太商量,其实只是将太太作为挡箭牌敷衍对方。
D.葛朗台让拿侬把庄园看守打的一只野兔、几只竹鸡,还有租户抵租的几条鱼收好,他准备请两位克罗旭吃晚餐。他这次请客是因为克罗旭是他家的常客,想与他们联络感情。
E.在葛朗台临终前,本堂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给他亲吻,他用尽全力想把它抓过来,结果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这说明葛朗台守财奴的本性至死也不会改变。
2.葛朗台太太去世后,什么原因让葛朗台常常在女儿面前发抖?葛朗台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他对欧也妮做了什么承诺?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野 望①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 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1.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3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
傅青主善书画
[清]徐珂
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①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②,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以僧无行,不许。僧谂③某与傅善,啖④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⑤此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 ①重违:难违。②昳:太阳偏西。③谂:通“审”,详细了解。④啖:利诱。⑤刓:剜,挖。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俟月上东向 俟:等待
B.遂掷笔搓纸而辍辍:停止
C.丐书庵额丐:给予
D.傅睨之而笑睨:斜视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傅青主狂放不羁和刚正不阿的一组是(3分)( )
A.①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 ②孺子败吾清兴,奈何
B.①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 ②以僧无行,不许
C.①屡书,屡自拉弃之 ②遽索纸,纵笔为之
D.①舞蹈踊跃,其状若狂 ②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青主对创作的时间有严格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选择晴爽月明的中秋良辰。
B.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后来却因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无果。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书画家形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3)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