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后期,才成为显学,后又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宋学流派纷呈,非程朱理学一家所能襄括。

谈到宋学的出现,人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中唐韩愈等人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形成于北宋中期。学者们不仅对儒经的注疏,甚至对儒经也大胆质疑。从方法论上说,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则属于宏观类型。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宋学确实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但程朱理学又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脱离社会现实的实践,以静、诚、敬等向自己身上使劲,这大致上又是理学异于不少宋学流派的基本点。

在宋学诸多流派中,先后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则是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两派尽管有尖锐的分歧,但在尊孟方面,却有其共同性。正是在两派的倡导下,孟子在宋代由诸子之一而被提到亚圣的地位,儒学开始了孔孟并称的新阶段。我们承认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应当承认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检验真理只能通过实践,通过平等讨论,相信自己掌握着真理,就无须依靠权力的支撑。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传统,直到近代,才有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方针一一兼容并包, 即群言堂。依照古代大儒的思维,是偏喜抽象,偏喜综合,偏喜概括,偏喜想像,偏喜模糊,甚至混沌,而不求具体,不求分析,不求实证。按现代科学实验可分两种层次:一是理论科学实验,二是技术科学实验。中国古代恰好是缺乏理论科学实验的思维和传统。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一种倾向,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学说为谠言正论,其他思想是异端邪说,总希望天下只有自己一家之说的声音。王学的创立者王安石强调“一道德”,反对“异论纷然”。程朱理学则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双方其实都认为唯有自己的学说才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特别是将一种学说贯彻于科举取士,起着严重的禁锢思想的恶劣作用。这是宋学发展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

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而哲人们大都无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而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概念长期行用,停滞不前,而缺乏通过实证、分析、不断探索宇宙和自然奥秘的精神和思维模式。宋学也沿袭这种传统,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又潜藏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因为哲学只有扎根在自然科学的沃土,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宋学发展的又一条教训。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宋学的思想模式,也不能不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宋学”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宋学是主要形成于北宋中期研究义理的一门学科,有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如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等。

B.从方法论上说,宋学属于宏观类型,它为我国古代学术探索开创了新局面,并表现出了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C.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是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特点之一。

D.宋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的传统,这使得中国哲学在以后的发展中由先进转向了落后。

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_

A.程朱理学是宋学的著名流派之一,因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使它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

B.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虽然观点分歧很大,但在尊崇孟子方面却有共同点。正是由于他们的倡导,孟子在宋代才被提到儒学第一人的地位。

C.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的传统,程朱理学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即是体现之一。

D.中国古代所有哲人们只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根本没有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没有唐代韩愈等人的影响,就没有宋学的出现,这说明学术的发展必须以前人的研究基础为前提。

B.程朱理学虽然是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宋学流派之一,但其观点却和其他宋学流派有很大的不同。

C.如果强调门户之见,排斥其他学术流派,就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文化专制,这并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D.哲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扎根于自然科学的沃土,这是宋学发展中给后人留下的教训之一。

 

1.D 2.C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对照原文最后一段话中的一句话“这又潜藏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说的是一种可能,选项是把这种可能说成了肯定。 2.A·因果倒置,答题区间在第一段;B·“儒学第一人”与原文不符,答题区间在第三段;D· “所以”将范围扩大,答题区间在第五段。 3.程度过重,原文只说有影响,没有说具有决定性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现代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双鞋,在地摊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一百元,甚至几百元;

一双鞋,材料很重要,好的材料才有好的质量;

一双鞋,样式老的大多卖得很便宜;

一双鞋,只有让顾客满意才能卖出去。

这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简述题(任选一题作答,100字左右   8分)

(1)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证明《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叛逆的典型。

(2)凡是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忘不了这个情节,雨果写道: 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 这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助。女囚因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甘果瓦误入乞丐小偷们聚居的圣迹区。按照圣迹区的法律,他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 达接受了甘果瓦的求婚,宣布愿意做他的妻子,婚期五年,但两人实际上只是名 义上的夫妻。(《巴黎圣母院》)

B.克罗德曾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一度恪守禁欲主义教规,但艾斯美拉达的出现在他死寂的心灵中引燃起熊熊的爱欲之火,他开始不停地跟踪艾斯美拉达,指使喀西莫多劫持她,并刺伤与之幽会的弗比斯,使艾斯美拉达因而被捕和判罪。他气急败坏,一再重复“谁也别想得她”,并最终使艾斯美拉达遇害。但事后不久他也跳楼而死了。(《巴黎圣母院》)

C.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长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事后觉 慧悲痛地来到湖边。觉民劝他忘记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 为自己是杀死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经觉民的劝解, 他不断地重复着“我是青年”,“我是青年”,语气由领悟而至怀疑而至坚定, 显现了年轻人在悲惨现实前的觉醒。(《家》)

D.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新的房间时,觉新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

E.高老太爷六十寿辰时.冯乐山把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答应了。正与 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表示反对, 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 高老太爷 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怎么样,就要怎样做!” (《家》)

 

查看答案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说明情况

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D.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C.所有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事实,歹徒想抵赖是徒劳的。

D.司光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是不刊之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