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 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 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

B.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之 质:询问。

D.礼宜昏   昏:结婚。

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1.B 2.C 3.B 4.⑴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⑵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阳光。 ⑶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解析】 1.工,擅长。本题考了实词,有些是我们在课本中学过的,如“从事、工、质”,但意义不一样,需要我们在语境中推断合理的解释;“昏”则考了通假。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A项第二句是路人旁观看热闹的;B项第一句所描写人物,虽然也在嫁娶场面中,但并不理解“送亲”的意义,和“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不同,更多的是看热闹,注意题干中“送亲”“迎亲”是加了引号的,意味着必须是和“送亲”一事相关。第二句中的两个童子,则是瞭望报讯的,和“迎亲”一事相关。但这一选项有相当的迷惑性,若无更明确的选项,这项可为备选答案。D项第一句写迎亲一方的。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3.断句首先要依据句子的结构,断开后不能有残缺或赘余;其次要注意句首句末的常用词语。在“文债”后增加一处停顿更好。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断句。 4.第一句:家,居住。谙,熟悉。第二句:苦,为……所苦,苦于。前“以”,表时间介词,在。后“以”,来。第三句:或,有的。然,这样。须,名词作动词用,长胡须。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附译文】 村落嫁娶图记  某年春天的二月,我在京师锦衣卫任职,。周君拿出所說的《村落图》给我看,看他的神色,好像非常喜欢的样子。(他)请求说:“你一定要替我为它写篇记。”重复请求了多次。(申:重复)于是就把它放到巾箱中就带回去了。 回去后临近年底了,还不知这幅画的底细。有个姓华的读书人,世代住在江北,非常熟悉村落的情况。擅长画画。(他)来拜访我,我拿出这幅画向他请教,说:“你懂画画,就像我懂写文章一样。冒昧地问一下,身为女性却骑在牛身上,为什么呢?”(他)说:“这是农家出嫁的女子,不能(替她)准备轿子,就用牛作了代步的工具。一个仆人牵着牛走,是疼爱他的女儿,不让她自己控制牛。骑的牛也是她到婆家的见面礼。”(我又问:)“又有一个仆人拿着伞来护着她,为什么呢?”回答说:“婚礼应该在黄昏的时候举行。到了黄昏的时候呢,农家苦于油灯蜡烛的花费大,送嫁迎娶就安排在白天了。用伞来遮挡阳光,也是疼爱她啊。一个老妇紧帖在牛头边走着,一个老头在牛后面慢慢地跟着,是送女出嫁的父母。一个年纪更大的老头柱着拐杖站着,一个年纪更大的老妇站在门口望着。一个小孩稍大点,牵着一个更小的幼儿,指着前面的情形说给他听。所有人神色都像抽噎流泪的样子,是因为离别而伤心。牛前面四个人吹吹打打,是婆家派来迎娶新娘在前面引路的。路边上有两头驴,一前一后地走,骑在驴上的,是乡村中的女艺人。跟在驴后面用胳膊夹着筝和琵琶的,是乡村女艺人的仆人。又有盘坐在小车边上的,是赶车人。全都是和新嫁娘不期而遇看热闹的。离那个林子不远,将又要经过一座林子,两个小孩欢呼跳跃着去报讯。一个女人从篱笆内出来,手上抱着一个婴儿,又有一个小孩牵着她的衣服走。农田里有两个农夫,正在锄草又停了下来。这些人都是碰见这事在说说笑笑的。”(我又问:)“离这个地方很远,又有一片林子很茂盛。竹篱茅屋,也和出嫁女子的家差不多。门外有个男子,穿着体面,又有胡须,谦恭地站着,是谁呢?”(回答说:)“这个人是她的夫婿啊。古时男子三十岁娶妻,近代只有农家有时这样,所以已到壮年而且长了胡须。站在那里等候,是要引导新妇进家门。两个妇女上前来咨询,是新娘的妯娌一辈的。她们将要上前去慰劳新娘的父母,并且迎接他们。两个人提着酒坛,一个人拿着酒壶,(这)是迎接慰劳新娘家人的用品。一个女仆跟在后面,是防备有事情要使唤。两个小孩高矮不一,跟在后面,那个稍大点的指着前面告诉小点的小孩,像是在说新娘子到跟前了。一个老婆婆在门口站着张望,是在观望情形探听消息,以便应付迎新礼仪上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我听说这些,开玩笑说:“你真是个乡村中的人啊,对乡村了解得这样真切。我也不用尽心尽力地另行构思文章了,就用你的话给这幅图画作记,来偿还我拖欠了很久的文债,行吗?”华生笑着说:“这就是所说的一根草茎(经您一写成文章)就变成了一丈六尺高的金塑之身了,有什么不可以呢?”当时天很冷,就叫随从的人用嘴呵气融解冻了毛笔,写下了这些话。 (选文生活气息浓厚,民俗色彩强烈,似乎是在高考中第一次见到这类文章。选文语言质朴无华,但对画面的介绍条理清晰,画中场景历历在目,场中人物神态毕现,相关民俗也是娓娓道来,竟是一篇难得的奇文,体现了命题人独到的眼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病毒

①病毒不同于其它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②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蛋白质外衣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实际上这并不容易。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嚣”的位置。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染的范围极广。

③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④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回复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⑤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和RNA。DNA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DNA是怎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

⑥RNA是干什么的呢?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⑦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⑧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实际上,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

⑨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⑩随着时问的变迁,这些“逃出来的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11病毒有修复4000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选自《在岩石上漂浮》,有删改)

1.下列关于“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没有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

B.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组成。这层蛋白质外衣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C.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D.病毒和细胞共同存在,共同进化。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危害性就越小;而那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细胞,穿过细胞膜进人细胞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融合而使它们进人细胞。

B.DNA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DNA就是这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是基因物质。

D.病毒强迫细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惊人的相似性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B.病毒作为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

C.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围极广,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

D.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的基因疗法,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

B.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他咬人!”的纸板牌,并把他送到伦敦的寄宿学校。(《大卫?科波菲尔》)

C.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红楼梦》)

D.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堂吉诃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芸斋主人说: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C.蝴蝶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作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家庭的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____ ,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____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____打动。

A.熏陶青云直上为……而                  B.熏染青云直上为……而

C.熏陶扶摇直上为……所                  D.熏染扶摇直上为……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