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略 【解析】今年江西省的两道语言表述写作题,均注重了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东西写,体现了公平性。其次注重了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内容,这是一个写作的导向,比起那些超越学生的人生经验,让学生进行纯粹的抽象思考和审美体验要实在得多。剩下来的就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语言水平,写好一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作文了。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的是写作能力。 【审题】取材于中学生学习中的现象,切入的角度不少,学生应该是有话可说,也不容易跑题。但说得好不好,深刻不深刻,新颖不新颖,就可以看出学生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水平和表达的语言功力了。 【立意】注意题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均可。如果是重点在自己的切身经历,可考虑写记叙文;如果是重点在大家的普遍现象,可考虑写议论文。不管哪种选择,均要考虑以下内容: ⑴“怕”或“不怕”的现象(或具体事例); ⑵“怕”或“不怕”的原因; ⑶“怕”或“不怕”的思考及启示。 【附示例】 作家写的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 急功与慢利 张小圈(江西“80后”作家) 长期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同学们一说起这句话,都会心照不宣地摇头一笑:难啊,太难了!这些凌乱的数字和线条之间,有着什么神秘的联系?这些A、B、C、D排列组合之后,该用怎样的读音和语气?天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竟然又是鲁迅,必然有几个重点段落老师会要求大家狂背狂记! 头疼归头疼,可看看身边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奥数、英文补习班的绝不在少数。补习奥数的同学是崇拜陈景润教授,想证明1+1=2?还是着迷于数理逻辑,想藉此探究宇宙的真谛?补习英文的同学是想要师夷长技以自强,将来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友好联系?还是打心眼里喜欢莎士比亚,想要看懂原文的真意?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笑我迂腐:你说的未免太不切实际,奥数比赛一旦获奖,升学便可以享受加分待遇;英文说得流利,将来出国镀金根本不是难题! 我恍然大悟,“三怕”同样是怕,学好奥数、英文两科的益处唾手可得,即使恨得咬牙切齿也趋之若鹜,拧着眉头勤学苦练,希望自此走上一条捷径,凭借这两科的特长平步青云。而鲁迅先生的文章诘屈聱牙,何必下这个死力?能加分吗?能出国吗?顶多草草应付老师抄写几遍,便自认无愧于心,很对得起这位平头胡子伯伯了! 时下人心浮躁,事事言利,即使教育概莫能外,让人不免唏嘘。不少少年只看眼前是否得益,恨不得今日种苗明日便能吃瓜,否则绝不肯多花一丝一毫力气。北师大学者史杰鹏说鲁迅的文字“敲之铿然,触之也濡;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白话文诞生的初期,他已能把文字使得出神入化,开启民智,余荫当今。鲁迅斗争的酷烈、文笔的华美、考证的精研,如能化入少年的灵魂中,则他们真正可以成为未来的栋梁,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可惜有几个耐得住这个年深日久、潜移默化的过程呢? 校园里依然流传着“三怕”,奥数、英文却越来越热门。鲁迅还是寂寞着,被一句轻慢的“太难了”掷到墙角,静静地等待。 自由“界”与现实“限” 徐锦彬(江西省杂文学会会员)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针对当下很多中学校园这样的流行语,笔者实在觉得现在的后生可畏,心灵之自由,语言之不羁、个性之追求着实可爱,着实有人人争做文艺青年,个个愿赶上时尚翘楚的不挡之势,也同时反映出当下我们教育行为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20年前设定的教育方式在面对当下被教育的对象时,是否对接上了地气?其实这归根结底是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自由“界”与教育招考政策的现实“限”的矛盾问题,关于这里,我有话要说。 记得1997年参加高考的我们那一代学生就开始接受奥数、英文、周树人的量化、固化的教学方式,那时衍生的很多加强性的各类课外培训因为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原因,没有成风靡之势,现如今已经势不可挡。这一模式就像工厂生产线,无数自由之心在现实的赶考路上被套上了固定的“马笼头”,数百万考生也就是在这即将脱缰的人生路上有了第一次现实“限”的切身体会。 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在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真正实现个性化选拔其实不易,也必须需要时间进行探索检验。稍稍长大后的我们明白,自由“界”与现实“限”其实是理想与行为之间的博弈,那绝对是场血肉模糊的厮杀。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路走来,自己对自己过去信仰过的东西不再有敬畏之情,不再有留恋之意,这本身就要经历多么大的思想危机。事实上,我们作为普通个体,基本都将经历从“诗意的自由理想主义”到“冷静如水的行为哲学”,这个过程其实十分痛苦。 自由和现实是个泛指,我们在行进的过程中却有太多的针指。我们怎样理解我们应该遵循的行为“界”和“限”?有个家伙说,“人生是找回自己的旅程,会迷失,是因为人生好像一个迷宫,有很多诱惑和岔口,找到了自己的本性,自然就不会迷失了。”我总觉得他老兄说得太轻松,但我们能说的也只到这个份上。伟人们也常常说他们这类人能做的其实真的也很少。如果人的一生都在为人为的价值观里争逐追寻,那就像是与自己的影子赛跑一样,白费力气。到底是个性化之路或者模式化之路只有自己走过了才知道,说到底,这只是没有人可以替代、专属于你的道路。我说,这其实是我们的“界”,无法跳出三界外,却只能身在五行中。(江南都市报 记者廖济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

(1)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2)有一处用“不仅……而且……”或”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过度。

(3)使用打比方、拟人两种手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的“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平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在他的客厅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 “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不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却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也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     

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又有一次,他说,有一天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到河北磁县在解放军监管下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我们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1.请概括本文的主题(5分)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3.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不乏精彩的议论。试分析“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这句议论的作用。(5分)

4.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4. ______________,皆为惠连;吾人咏歌,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爱人者,__________;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 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 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

B.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之 质:询问。

D.礼宜昏   昏:结婚。

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