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每空1分)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

默写(每空1分)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4.曾子曰:“             ,以友辅仁。”

5.子曰:“                                              ,则不复也。”

6.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

7.                         ,博我以文,             ,欲罢不能。

8.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9.子曰:“乡原,             。”

 

1.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而在萧墙之内也 3.今之从政者殆而 4.君子以文会友 5.不愤不咎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6.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约我以礼 8.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 9.德之贼也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萧”“殆”“咎”“隅”“循”。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子路率尔而对曰……”,众人对子路的“率尔而对”都持否定态度,包括孔子,以“夫子哂之”为证。你能否从子路自身出发并结合当代的社会形势作逆向思考,为“子路率尔而对”找点正当的理由?请分点表述。(6分)

                                                                     

 

查看答案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从不轻易以仁许人,他自己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但另一方面却又说“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两者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句话?(5分)

                                                                         

 

查看答案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的社会。(1分)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朴质无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3分)

                                                                         

 

查看答案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这些章节形象地表现了孔子          思想和        的心境。(2分)

2.“人不堪其忧”“忧”的是               ,“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乐亦在其中矣”“乐”的是              ,孔子“乐以忘忧”忘掉的“忧”是              。(3分)

 

查看答案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周国平

近来,我闲读《论语》这一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器,即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有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之后自嘲说,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对读书人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的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又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与他的几个学生子路、曾皙(名点)、冉有和公西华一起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余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只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时节,换季的春服穿上了身,约上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啊!”圣人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为“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洒脱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的。“邦无道”时,能逃就逃,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过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要害是那两个“必”,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够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们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不洒脱呢? (本文略有删改)

1.依据全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的内涵。(6分)

                                                                         

2.文中第五段“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的含义是什么?(2分)

                                                                           

3.文中列举的孔子的哪些观点能够说明“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6分)

                                                                           

4.文章从“君子不仁”和“君子不器”两个方面来阐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的,你能提供另外的理由来支持或反对作者的看法吗?(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