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卷面整洁;③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 试题分析:关于题目的理解。“牵挂”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题前的提示语指出: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川情怀。还用两个比喻揭示了“牵挂”的内涵。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两个比喻,展开类比联想,由此及彼的切入话题。由“思念”,可作如下具体化:海外游子对祖国的魂牵梦萦、在外求学的学子对父母的惦念、父母对子女的思念等;由“情怀”:子女对家庭的依恋、妻子对丈夫的眷恋等等。具体写作时应选择具体感人的事件,表现父子、母女、夫妻、朋友之间的人间真情,抒写出自己的内在情怀。 本题的写作重点在于“牵挂”。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因此就要用一个或二、三个令人感动的有关牵挂的优美故事来表现“牵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牵挂的,要将牵挂具体化,过程化。在具体的写作中,还要有细节性的东西,通过细节的描写,把“牵挂”写得惟妙惟肖,具体化,过程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示例,从下面所给的文化名人中任选一位,为他拟写一副对联,表达缅怀或赞美之情。要求每句不少于五个字,平仄可适当放宽。(4分)

示例:

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鲁迅——南腔北调刺无情社会大声呐喊;朝花夕拾观麻木人心孤影彷徨。

屈原——

苏轼——

巴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骆驼和山羊一块在墙外寻食。看见墙头探出的树叶,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山羊怎么也够不着。又向前走,从一个墙洞中看见墙内大片绿草,山羊轻松地钻了进去;骆驼只能干着急。

虹看到弧形的石桥,说:“我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石桥回答:“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会是永恒的。”

宋代人有诗云:梅雪争春未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选好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据统计,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已达到1500万。其中,一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有的七天七夜不下线,最后猝死在电脑桌前;有的受骗上当,离家出走而身无分文;有的走火入魔,最后陷入犯罪的泥潭……学习和生活以及自己的人生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请你拟写一条公益广告,以警醒和劝诫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同龄人。(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银行职员的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4分)

某外国银行:

①高中毕业。有实践经验者优先。②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③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④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某国内银行:

①本科学历。英语4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②身高1.60米以上,五官端正。③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④附5寸生活照片。

请就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比较,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

青 山 行

季宇

①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②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③这位“千古一诗人”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备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④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

⑤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⑥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诗人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梦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路上,他飘飘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那也是一个秋天啊,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⑦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

⑧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李白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⑨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就在这一年,隐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璘事件。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夜郎万里道,西去令人老”、“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⑩晚年的李白再次滞留于当涂。此时的他已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在致其族叔李阳冰的信中,当年“散金三十万”、一向豪放潇洒的李白只能徒唤无奈,发出“英雄气短”的哀叹:“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宝应元年,一代大诗人李白在当涂寓所离开了人世。

⑾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死会给我们带来宗教上的震撼。“那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那不是虚无,而是永恒;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想李白的死也是如此。在青山凭吊时,我们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李白一生以诗名,他的诗登峰造极,不可逾越。所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人说,有诗歌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从这一点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李白的不幸就在于时运不济,报国无门。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悲痛。在这大悲痛的深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人民的伟大忠诚,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不朽的伟大精神。

(选自《散文选刊》)

1.为什么说李白与当涂有着“不解之缘”?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然后分条作答。(4分)

2.第五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请概括作答。(4分)

4.本文在运用艺术手法方面特点鲜明,选取其中的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