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刺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自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与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1.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                        D.不对称性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1.D 2.C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不对称性”是此阅读材料的中心话题。C项为易混项,“分辨左右”只是文章的一个引子,文章核心还是在阐述“不对称性”。 2.A项,第一段明确指出的是: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B项原文为“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D项,原文为“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3.B项原文“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可见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是天生的。C项原文“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可见,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不对称性。D项易错,“必定”太绝对。 考点:概括文章内容。 筛选文中信息。 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或辨析正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康桥在徐志摩看来是天底下最优美、宁静、富有灵性的地方。

湘西在沈从文看来是最纯净、和谐的灵魂归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结之人、之地、之物、亦或文化,在你的心中是否也有如此的魂牵梦萦?

请以“我的       情结”为题,写一篇900百字左右的文章。

 

查看答案

①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蕾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处,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宠之,怒而贬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③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韡:繁盛,音wěi。②赀:资财,音zī。

1.翻译划线句(4分)

①客过而尤之

②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

2.第①段中主人喜爱新牡丹是因为新牡丹                 (2分)

3.第②段“客”举“善相花者”这一例子的目的是                 (2分)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新牡丹花朵美、价格高,但过于娇弱,不易成活。

B.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移植,结果导致牡丹枯死。

C.主人对牡丹不闻不问疏于养护,导致新旧牡丹全部死亡。

D.主人种花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性格与修养出了偏差。

5.第③段写主人“记之以自警”,他会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3分)

6.本文与龚自珍《病梅馆记》相比,在写法与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3分)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谴使取之江南。虫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谴觅,入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虫跃出,为鸡啄食。妻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选自《明朝小史》)

这则短文与课文《促织》比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在于_______;

文体特点则不同,短文_______《促织》_______。(3分)

 

查看答案

选出特殊句式相同的一组(   )(2分)

A.遂为滑胥报充里正役//掭以尖草           B.予本非文人画士//此物故非西产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移之官理       D.归以示成//覆之以掌

 

查看答案

选出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以子之道//各各竦立以听                 B.青麻头伏焉//裘马过世家焉

C.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岂意其至此哉      D.既泣之三日//东曦既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