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多坟籍坟籍:典籍

B.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之起:起用

C.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访:拜访

D.竟以得罪得罪:获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僧一行“聪明”和“切直”的一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遂”,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B.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与一行谈论《太玄经》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

C.一行曾直言规劝唐玄宗,玄宗采纳了他的话,于是追加命令永穆公主出嫁不按照太平公主的规模,只依照平常的礼数。

D.皇帝命令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撰写新历法,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制作黄道游仪,用以考察七曜(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运行的度数,互相证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5分)

(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5分)

 

1.C 2.B 3.B 4.(1)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 (2)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 【解析】 1.试题分析:访:咨询。 2.试题分析:A项次句没有表现切直,C项首句没有表现聪明,D项次句没有表现切直。 3.试题分析:是尹崇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 4.试题分析:句子的翻译,一是理解,二是翻译。也就是先理解句子,包括一些关键词和句式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来翻译句子。(1)句,积年,很多年;“何遽见还也”是宾语前置句,见,作第一人称代词,我;遽,立即,很快;何遽见还也,即何遽还见也,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2)句,“一行固辞以疾”是状语后置句,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固,坚决;敕,皇上命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理解和阅读分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墨之争给儒学带来了什么

孔德立

①早期儒学的传承创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传承的结果,又是排拒与融合其他学说的结晶。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儒、墨两家争鸣的重头戏,对儒、墨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凸显出早期儒学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②孟子“学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曾子、子思这一系早期儒家谱系的传人。孟子时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面对咄咄逼人的墨家,孟子以“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毅然起而“辟墨”。

③“仁爱”与“兼爱”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要击退墨家的进攻,必须彻底揭露兼爱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当孟子批评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若保赤子”为借口,辩解说“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亦为儒家所赞同。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反击,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真爱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但墨家既承认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之爱,又认为这种爱可以用语言与推论方式施于他人。墨子津津乐道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兼爱精神,实际上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孟子认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之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有着不可弥合的分歧,因此,孟子才尖锐地批判墨家的‘兼爱”学说是使人成为无异于“禽兽”的“无父”之学。

④传统说法认为,孟子辱骂墨子为“禽兽”,遂以为孟子与墨子的学说是对立的。但如果把墨学置于孔孟之间加以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在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同时,亦悄然对墨学进行了吸收。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儒学的新贡献,但如果我们只注重孟子对儒学的传承的一面,很容易忽略墨学对孟子的影响。简帛《五行》篇出土后,我们从子思五行说中发现了性善论的直接来源。但是,子思与孟子对“仁、义、礼、智”的论述尚有一定距离。子思的仁、义、礼、智既重外在之行,又重内心之德,德行并重。而孟子已经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子思并没有把人性与善画等号,而孟子直接说人无仁义礼智则“非人”。可见,善性已经成为做人的必然条件。那么,孟子性善论的至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

⑤如果我们考虑到墨子对儒家的批评,不难发现,墨子对“天”与“善”的论述正被孟子悄然吸收了。《墨子》书中“天民”一词出现2次,《孟子》书中出现了3次。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词却不见于其他早期儒墨两家著作。墨子把至善之天与民连接以来,为人性找到了至善之源。“爱人利人以得福”,扶危救困、爱人利人之人,获得天佑而得福,墨子虽未明言人性善,但推行兼爱之人必定以人之善性为前提。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贼”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均是墨子提升民众地位的举措。经过墨家的宣传及实践,墨子的这些主张已经唤醒了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在风起云涌的墨家“革命”之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也就顺理成章了。此外,孟子“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的论述,既坚持了儒家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又受到了墨子“行天下大义”的影响。墨子“非乐”,孟子则劝导统治者“与民同乐”,把墨子认为贵族专享的乐舞文化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3月26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墨家影响力十分巨大,以至“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B.面对墨家强大的势力,孟子作为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自觉担负起与墨家争鸣以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使命。

C.“兼爱”属于墨家的核心思想,与儒家“仁爱”说相比,虽然都有“爱”,但是两种学说却风马牛不相及。

D.孟子挞伐墨家,是很善于选择突破口的,如他抓住墨家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来攻击墨家自身的理论缺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孟子的攻伐,夷之运用求同思维方法用自认为是儒墨公认的主张来为自己辩驳,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B.孟子认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不是从物质财富的多寡层面上讲的,而是从子女对父母的真情方面而言的。

C.儒家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真爱情感体验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由推论的方式获得。

D.儒家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庸俗化了,容易模糊人与禽兽的区别,也使墨家沦为“无父”之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这触及儒家的核心价值,因而遭到孟子的尖锐批判。

B.孟子在对“仁、义、礼、智”的理解上,融合了墨家的思想,他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

C.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等提升民众地位的思想,也促成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建立。

D.孟子对墨学的借鉴是反其道而行之,如墨子主张“非乐”,孟子却倡导“与民同乐”,将其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总之,读书令人愉悦,读书促人睿智。

请以“书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读书的经历,也可以写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_____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

4.      _____     _    __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查看答案

(一)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①咸阳,秦汉两代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

(1)《登高》用一个“    ”字,奠定了全诗基调,《咸阳城西楼晚眺》用一个“    ”字,奠定了全诗基调。(2分)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都是千古名句,你喜欢哪一句?请从内容或形式方面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伍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来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赢。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貌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

B.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以如秦节: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重视,崇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子胥修法制今其智反不能及

B.齐以东帝困天下此非曹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秦之道苟以天下

D.请说之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3分)

译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译文:

(3)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