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

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5分)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2分);颔联用典(1分),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2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无声是最大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里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 2.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息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

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饥,琳尽发以民贷:借给

B.是重困民,无时也已:停止

C.帝之然:正确

D.议者谓可此时因:趁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②人爱之,为立生祠

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           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

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朝廷派使者去册封契丹,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让人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所以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立了祠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5分)

⑵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5分)

 

查看答案

从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稷下学宫延续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我们至今引以自豪的百家争鸣,主要就发生在稷下学宫。 战国中后期各主要学派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来到过稷下或与稷下有关。诸子百家在这里长期并存,彼此交流切磋,通过争鸣辩驳而互相影响、互相吸取,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稷下百家争鸣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都在这里发展到了自己的理论高峰。

首先,这些主要的学派在稷下都发生了分化,产生了众多的支派,真正形成了“百家”争鸣辩驳的局面。同以往那种“儒分为八”、“墨离为三”的一个学派内部在传承中发生的自然分化不同,稷下的学派分化主要是不同学派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吸取而产生的,形成了很多犹如现代科学所谓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没有学术思想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充分争鸣,这样的分化是不会出现的。

其次,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成就还表现为学术思想的融合会通。在稷下,一些曾经势如水火的学派在寻求联手互补,一些原本互不搭界的学派也在形成共识,各学派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呈现出纷繁交织的复杂情况,每一个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同时兼有两家或多家学说的思想内容,以至于我们在给某位思想家或某部著作进行学派划分时常常感到很困难。稷下学术的这种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代表了战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趋势,离开了百家争鸣的特定环境,很难形成这种局面的。

第三,学术思想的分化和融合必然会导致学术创新。在稷下良好的学术环境下,各家各派在交流争鸣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得一些新的理论尝试和理论创造成为可能,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理论和学术流派,为学术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探索出新的方向。例如,道家的黄老之学就是稷下学术的一个重要创新。该学派以道家学说为哲学基础,在政治上主张法治,吸收融合了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的学术思想,集各家学说的优势于一身。黄老之学既适应了时君世主的眼前需要,又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且引领着学术思想融合发展的大方向,所以最终能够“压倒百家”,成为战国中后期真正的显学。

稷下的百家争鸣虽然早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但它作为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意义却是超越时代的。鉴古知今,稷下百家争鸣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历史启示。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关于“稷下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都在这里发展到了自己的理论高峰,诸子百家在此长期并存,通过争鸣辩驳而互相影响。

B.诸子百家的各学派都在稷下百家争鸣中发生了分化,产生了众多的支派,真正形成了“百家”争鸣辩驳的局面。

C.稷下百家争鸣使一些曾经势如水火的学派开始寻求联手互补,一些原本互不搭界的学派也开始形成共识,各学派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D.在稷下良好的学术环境下,各家各派在交流争鸣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得一些新的理论尝试和理论创造成为可能。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稷下百家争鸣”取得的“学术成就”的一项是(    )

A.主要学派在稷下产生了众多的支派,形成“儒分为八”“墨离为三”的一个学派内部在传承中发生的自然分化。

B.学术思想融合会通,每一个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同时兼有两家或多家学说的思想内容,稷下学术具有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

C.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理论和学术流派,为学术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探索出了新的方向

D.产生了道家的黄老之学,它引领学术思想融合发展的大方向,最终“压倒百家”,成为战国中后期真正的显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战国中后期各主要学派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来到过稷下或与稷下有关。从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稷下学宫延续了大约一个半世纪,

B.如果没有古代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争鸣,就不可能有现代科学所谓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C.学术思想的融合会通是稷下百家争鸣的特点,稷下学术的这种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代表了战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趋势。

D.道家的黄老之学以道家学说为哲学基础,吸收融合了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的学术思想,集各家学说的优势于一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地里到处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同学们埋头向前走。摘了几穗,觉得不满意,便随手丢掉了。总以为机会还多,没必要过早定夺。

不料,苏格拉底大声说:“你们已经到头了!”此时,同学们如梦初醒,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懊悔不已。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里,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别概括出“微博”在信息发布、传播和获取三方面的特点。(6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只是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1.发布: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2分)

2.传播: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2分)

3.获取: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2分)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手法相同。(6分)

示例: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