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刻画了一个沉浸在对亡妻无限哀思中的孤独伤痛的形象。既有直接的细节描写(神态和动作),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  这句话饱含作者痛失所爱的伤心难过与昔日无法重来的遗憾追悔。当时只以为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觉得弥足珍贵。往日的幸福未能倍加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 【解析】 试题分析:  这首《浣溪纱》就是“不隔”之词,抒发的是站在时间此岸回望彼岸时的无限怅惘之情。上阕所写为当下之情状:“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当头一“谁”字,堪可玩味。其并非疑问,而是把自我对象化,我们或许可以说,此处“吾”已非“我”,仿佛有跳出红尘之外俯视人寰的另一“我”存焉。此处或正可套用静安先生上面所谓之“以自然之眼观物”。此用之“谁”字乃成诗词之熟语,特使诗多一转折耳。此阕中有“西风”、“黄叶”,故时节当为秋季。我们可以想见,诗人独居,西风乍紧,于是感到了深秋之寒意,于是去关闭窗户,于是看到窗外黄叶纷飞。此处“萧萧”二字描摹黄叶在秋风中摇落的景状,可谓声形并茂,渊源所自,大家都能想到诗圣之“无边落木萧萧下”。何谓“疏窗”?当春夏之季,窗外的草木繁茂,枝遮影蔽,故会觉事物满目。而今,草木凋零,窗外空旷,故生“疏窗”一语。此语仍是对秋季这个时间环境进行反复书写。处处写秋,而秋字始终未现,此即司空图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笔。刻画了一个沉浸在对亡妻无限哀思中的孤独伤痛的形象。  上阕中,我们可以想见,纳兰公子已“曾经沧桑”,青春不在(至少从心理年龄上如此)。而下阕则追忆的是人生之春,其时朝气蓬勃,年少轻狂,书生意气,忧虑不存于心。故而“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潇洒、快意、自得,可见乃耳。如今,华年不再,春情不待,此等赏心乐事已成隔岸灯火,恍然如梦矣。明乎此,可以体会“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语含诗人不尽之恨慨。此语看似“寻常”,却写出了人生况味,故能激起古今“伤心人”之共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第I卷古文阅读材料最后一段中划线处的文字用斜线“/” 断句(3分)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5分)

译文: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分)

译文:                                                                

 

查看答案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 “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贯、黄溍之门游:游学

B.官内庭久,未尝人过讦:攻击

C.微景濂,几误言者罪:罪名

D.客问禁中语 ,即指示之指示:指给……看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宋濂诚实品质的一组是

①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②所居室,署“温树”

③濂具以实对                               ④濂惟举其善者曰

⑤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⑥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是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尽被采纳。

B.宋濂非常博学,不仅在朝中享有盛名,而且美名远播海外,天下学者都很敬重他。

C.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诚实不说假话,太祖认为他不只是君子,或许当称为贤人。

D.宋濂备受皇上的信任和亲近,皇上对他以礼相待,朝廷的事情,皇上要反复咨询他。

 

查看答案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 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评语,用了专为莫言“量身打造”的概念——“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相融合”。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将独特性与世界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学魅力。

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是体现着独特性与世界性的深刻辩证关系。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的独特性就是其浓郁的中国特色。莫言写作的根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莫言作品的独特性,又令人欣慰地为世界所理解。事实上,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堪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人类文明得以从文学中获取发展与进步力量的原因所在。

瑞典著名汉学家罗多弼在谈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时说:“我们都是人,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我相信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独特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莫言自己说,他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莫言的获奖表明,一种文学作品,越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越是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一部文学作品,越是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就越是能够具有世界影响力。只有那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作品,才能永远站立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之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重新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随着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互动与交叉影响。中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只是个时间问题。《瑞典日报》刊登莫言的照片时,特意加了“中国之声”这样的标题,认为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澳大利亚外长卡尔称,“对中国人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大象征”。一些媒体还把此次新闻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联系起来,认为这也是中国全球软实力战略的成功。

国家的繁荣与精神产品的影响力成正比,中国文学已经传递出迈向世界的强大足音。来自世界的正向回应让人们看到,不断涌现的彪炳时代的中国精神产品,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的获奖表明,只要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就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和影响力。

B.人类文明得以从文学中获取发展与进步力量,其原因是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堪

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C.莫言认为:自己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这

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D.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重

新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西方的文化,其差异在于人的差异,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

性。

B.只有那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优秀作品,才能永远站立在世界文学的舞台

之上。

C.随着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频繁互动与交叉影响,中

国文学的影响力也将会不断的上升。

D.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毫无疑问地提升了中国乃至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在全球的地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相融合” 的授奖评语是瑞典文学院对莫言的作 品独特的文学魅力的肯定和认可。

B.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具有独特性,他写作的根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他的作品是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

C.文化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能够被彼此理解和认同,是因为我们都是人,都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

D.莫言的获奖无疑是来自世界的正向回应,这将促进中国不断涌现出彪炳时代的精神产品,不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④挟飞仙以遨游       ⑤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④/②⑤/③                          D.①③/②/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