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树 李国文
①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②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叶子相同,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那些种植在大庙里的松、柏、栓、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③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④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⑤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⑥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⑦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客观的眼前事物与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青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
C.文章将“书”与“树”这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二到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光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
2.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6分)
3.文章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4.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现实中的某方面存在的的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则有岸, 。
2. ,至于暴矣。
3. ,渺沧海之一粟。
4. ,而不知其所止。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6.亦余心之所善兮, 。
春日客感
黄景仁
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
人间别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
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
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35岁客死他乡。其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的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的前两联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特以一言寤意特:只。
B.见上连年治太子狱狱:案件。
C.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德:恩德。
D.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流:殃及。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3分)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②公独明其不然
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5分)
(2) 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5分)
国家博物馆门前孔子像的立移引发热烈讨论,这看似如何对待孔子思想的社会现象,事实上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变革在思想文化上的深刻反映。
时代的大变革,一方面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创新必然是其主题。原有的思想文化必将被洗礼,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元素将会被继承,否则,将会被淘汰。另一方面,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大变革的先导。如果没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进步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引领,时代大变革很可能是社会发展的一次大折腾、大灾难,甚至大倒退。创新、继承、淘汰,是大变革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三部曲,而创新是主题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甚至是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然而,在今天的大变革时代,孔子思想到底居何位,发挥何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代王朝大都把孔子推崇为圣人,甚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把孔子思想立为我国独一无二的思想,这种做法即使是在思想文化专制时代都没有成为可能。儒道释玄、三教九流,共同成为我国思想文化元素,构筑起中华民族文化大厦。也曾有人想把孔子思想扫入历史垃圾堆,秦始皇没做到,“西学东渐”以及“五四”运动也没做到。在如今思想文化多元开放时代,就更没可能。时代变革会继承、创造性地转化其合理元素,也必然会淘汰其落后元素。
在大变革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思想文化创新。孔子思想之所以跌宕起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思想文化创新。没有创新,想用孔子既成不变的思想去引领发展的大变革时代,结果立又立不起,推又推不倒。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几千年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发展,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时代大变革离不开思想文化创新。只有思想文化上的“软实力”强大,才可能使一个国家和民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族;只有思想文化上的自觉自信自强,才可能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动力和文化支撑。
思想文化创新要有许多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思想者做思想者的事。当今,人类已经从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合一的状态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相对分离的状态发展。我国几千年来之所以产生不了站在孔子肩膀上的思想巨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者做的事总是由政治家决定,或者思想者总是想去参附政治家的事。
要大力建设这样一种社会机制,让思想者真正成为思想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大力倡导这样一种学术风气,让各种风格、形式、内容和流派的思想文化充分讨论、广泛交流、兼容并包;要大力营造这样一种文化生态,让科学、民主、道德、审美等思想文化相互协调促进,全面发展。这是思想文化创新的前提,是成就思想文化巨人的前提,是走向思想文化大国强国的前提。
(选自《南风窗》2011年第13期,有改动)
1.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历代王朝大都推崇孔子为圣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我国的传统文化,甚至可以作为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
B.尽管如何对待孔子思想的问题曾引发热烈讨论,但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孔子思想的地位与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孔子思想在思想文化专制时代没有被立为我国独一无二的思想,在秦始皇时期、“五四”运动时又被扫入历史垃圾堆。
D.思想文化多元开放的今天,孔子思想跌宕起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思想文化创新,结果处于立起与推倒之间。
2.下列对“思想文化创新”的理解与分析,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创新是变革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题曲,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大变革的先导。原有的思想文化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将被继承,相反将被淘汰。
B.只有由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进步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引领,时代大变革在社会发展中才有可能少些波折,少些灾难,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而前进。
C.思想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思想文化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思想文化几千年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发展,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D.时代大变革离不开思想文化创新。思想文化创新的首要条件就是让思想者做思想者的事,而不是思想者要做的事要由政治家来决定。
3.下列分析,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 (3分)
A.时代大变革时,原有的思想文化,顺应不了时代发展潮流的,一定会被全部淘汰。只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才会被继承、创新。
B.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大变革的先导。只有思想文化强大与自觉自信自强,才能够使一个国家和民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族。
C.思想文化创新的前提是建设一种思想者成为文化主体的社会机制,倡导自由宽松的学术风气,营造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促进的文化生态。
D.在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从合一向分离状态发展的时代大变革时期,思想文化能否创新取决于思想者是否做思想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