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流浪的扁担 王清铭 总会在不经意间在城市某个偏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流浪的扁担

王清铭

总会在不经意间在城市某个偏僻角落碰见几把流浪的扁担。这座城市的年纪很大,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原先长庄稼的城郊农田被鲸吞,现在纷纷长出钢筋水泥的丛林。城市的灯红瓷白和震耳的轰鸣,让单调而宁静的农田自惭形秽,缩在越来越远的地方。

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担。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随意喊一个乳名,他们中间肯定有人应声而答,尽管我们不认识。但现在扁担们竖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飞驰的车辆和风驰电掣般的变化使他们手足无措,慌乱的眼神从攒动的人群扫过,如无处落脚的候鸟。他们低着头,手绞着衣角,像一个个做错事的孩子,尽管他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零星地,有人在扁担们面前站定,寥寥数语,然后伸出几个指头,就有一把或数把扁担尾随他们消失在高楼间,若即若离的。其他的扁担用羡慕的表情目送着,也极少说话。扁担是木讷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干活。

扁担的身份也是尴尬的。扎根乡村的时候是农民,进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什么活都可以找他们干,扛水泥、运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细皮嫩肉干不了的,都找扁担。扁担的身份是临时的,因事而定,按力气取酬。唯一不变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

扁担的身份与汗臭味、烟草味连在一起,当你看到某个娇贵的城里人捂住同样娇贵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担走过来了。

扁担现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砖头挑水泥挑他们也叫不出名字的装潢材料,挑起太阳挑落月亮,让城市明亮的霓虹灯将他们黝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孤单,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担。

更多的扁担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必须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头,等活干。这些扁担过着不知饱暖的日子。渴了,到水龙头接一点冷水;饿了,往肚里填一些发硬的馒头;冷了,将发红的双手往袖管一笼,跺一跺脚,将寒气踩跑。热,是扁担们最不怯的,看他们古铜色的皮肤,黧黑的脸色,炎热的太阳也怯几分。

扁担舍得下力气,干的活主人满意。但城市总是很吝啬,给他们很少的工钱。没活干的扁担必须四处流浪,或者往某个角落一撮,抬头看被城市切割得越来越细碎的天空。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天气热时或活儿干得太猛后,睡意会悄悄从心底爬出来,漫向他们的四肢,头一摆,手脚一扒拉,酣畅的鼾声就从他们翕张的鼻孔吐出,拍击满街的喧嚣音乐了。

这绝对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担能扛最重的活,扁担一横,他们庞大的身躯就能倚着扁担酣睡。窄窄的扁担高高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阵阵高高低低的鼾声。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原先给他们遮阳的树渐渐将阴影拉远,镀亮了他们皱巴的衣服和身边安静躺卧着的铁镐铁锹麻绳。

扁担们睡觉的时候耳朵关闭,心灵却是敞开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们一激灵就醒转了,擦一把嘴角的口水,精神抖擞地跟随主人的手势消失在高楼间。

深夜扁担还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静下来的时候,扁担拖着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家在城市的脚跟,他们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担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饭后倒头便睡,睡前还记得给闹钟上紧发条。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得先唤醒在城里念书的孩子。

(选自《散文百家》)

1.联系全文,分析标题“流浪的扁担”的表达效果。

答:                                                                                    

2.结合文本,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答:                                                                                     

(2)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答:                                                                                    

3.通读全文,试概括“扁担”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答:                                                                                     

4.试概括本文主旨,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改善“流浪的扁担”的生活状况的看法。

答:                                                                                    

 

1.(1)标题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扁担”代“农民工”,以物代人,构思新颖,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2)“流浪”一词突出了农民工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固定居所的生存状态,引发人们对农民工的同情,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忧思。 2. 通过城市天空、高楼、飞鸟等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们离开农村在城市以劳力谋生的艰辛与难为城市人所理解、接纳的孤独、痛苦。 (2)这一句是心理描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照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暂时忘却城市之于他们的压迫以及骄阳的灼烤;写他们睡梦中的浅笑和梦见庄稼的情形,隐约揭示了他们对幸福日子的憧憬,对曾经的乡村生活的眷恋。(意思对即可) 3.(1)为人木讷、朴实;(2)勤劳辛苦,到处流浪,生活艰难;(3)性格坚韧、隐忍;(4)安贫(容易知足)。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语言艺术首先要分析手法及效果,然后分析表达的感情或表现的主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分析手法和效果,联系感情和主旨。这句话运用了衬托手法,写出了扁担们的孤独与痛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分析手法和效果,联系感情和主旨。这句话是一种心理描写,写出了他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个探究题。首先要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扁担们”的生存状况,然后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观点,要言之有据,观点鲜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12日,《大河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了报导,盛赞莫言的成就。此标题一出,立刻在众报导中脱颖而出。请赏析此标题的妙处。(4分)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和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日本政府“购岛”闹剧一出,中国赴日旅游人数锐减,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调减了赴日航线,日本航空公司也因客源不足减少了中国航线班次。在东京召开的亚洲最大旅游博览会——“2012年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最大的参展团中国旅游展团因为“购岛”闹剧的干扰,表示不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京办事处,本月13号向日本旅游业协会发出了取消参会的通知。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称,由于日本政府错误地非法地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使得两个国家旅游交流的基础、立场和氛围遭到了破坏,所以中方拒绝参加这次展览,这一切责任和后果应该由日方来承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武《赤壁赋》)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4)博学之,审问之,                            ,笃行之。(《中庸))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8分)

梦入关                                 吴门梦故山

韦庄                                     赵嘏

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4分)

2.两诗均写“月”,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