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抒情诗 [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诗的目标不在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抒情诗

[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诗的目标不在于表现事物的面貌,相反是事物的实际情况在主体心情的反映。

诗还有一个更高的任务:那就是诗不仅使心灵从情感中解放出来,而且就在情感本身里获得解放。

与史诗相反,抒情诗的情景从来不会是普遍的整个的客观世界,而是个别的特殊的情境和对象。当诗人面临外在事物时,把事物在他心中引起的情感和判断——喜悦、惊羡和苦痛之类表现出来。一纵即逝的情调,内心的欢呼,闪电似的无忧无虑的谑浪笑傲,怅惘、愁怨和哀叹,总之,情感生活的全部浓淡色调,瞬息万变的动态或是由极不同的对象所引起的零星的飘忽的感想,都可以被抒情诗凝定下来,通过表现而变成耐久的艺术作品。

史诗是把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各种实际现象都纳入同一部作品中,抒情诗却只涉及这一整体的某一特殊方面,不能像史诗那样包罗万象。正式史诗只能出现于原始时代,而抒情诗却在民族发展的任何阶段中都可以出现。在内容方面,它可以涉及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抒情诗也可以描述故事。最简单的形式是传奇故事诗。这种故事诗把一件事迹分成若干景,对每一景都附上一首短诗略述其中要点表现诗人的同情。

事实上,真正抒情诗人是生活在他的自我里,按照他的诗性的个性去掌握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情况、纠纷和命运以及内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种种关系。

第二种表现方式就是抒情诗人在作应景诗时还完全保持住他的自由。因为他的真正对象不是单纯的外在机缘,而是他自己和他的内心生活。所以他只有凭他的特殊意图和诗的心情,才能抉择对象的某些方面,某种进展程序。

总之,我认为,抒情诗的基本特点在于主体心灵观照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心灵本身的观感和情感,不同于史诗持纯粹客观态度描述对象的外在形象。抒情诗所依据的是主体性原则。主体反躬内视,察觉了原来混沌一团的朦胧的情感和观感,因而可以用诗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这样就使心灵从情感的压力下解放出来,感到舒畅。

外在的机缘只是触发点,是诗人掌握世界的起点,但并不是主要的中心。

另一种情况是,真正的抒情诗人并无须从外在事件出发,满怀热情地去叙述它,也无须用其他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他的情感。他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完满自足世界。所以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境、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抒情诗人凭他的内心世界本身成就了艺术作品,不像史诗作者那样须用素不相识的英雄及其事业作他的诗的内容。

不过在抒情诗里也用得着叙事的因素,一般说来,诗人表现自己所用的情境也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内心生活,而应该是具体的,因而也应显示出外在的整体。

综上所述,抒情诗与史诗迥然有别。当然,抒情诗虽说表现的是诗人自己,但特殊总是与一般结合,个人的观感和情感可以反映带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抒情是飞跃的,从一个观念不经过中介就跳到相隔很远的另一个观念上去。它不遵循按部就班的知识理解,趁着沉醉状态的灵感在高空飞转时,仿佛被一种力量所控制,诗人不由自主地被它的一股旋风卷着走。

(选自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诗的目标是表现事物的实际情况在主体心情的反映。

B.使心灵从情感中解放出来是诗的更高任务。

C.单纯的外在机缘不是抒情诗人写作的真正对象。

D.抒情诗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而恰当的反映。

E.诗人在创作抒情诗时,便被不明力量控制。

2.根据文意,下列对“抒情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抒情诗表现的内容只是零星的飘忽的感想,它一旦被抒情诗凝定下来,通过表现就很有可能变成耐久的艺术作品。

B.抒情诗的出现一般不受时代局限,在民族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产生抒情诗,其内容可涉及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C.真正的抒情诗需要一个这样的作者,他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以自己的诗性和个性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

D.抒情诗可以叙事,甚至可以描述故事,但诗中叙述的事件不必是抒情的起点,也不必成为诗人满怀热情叙述的对象。

3.结合文章,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抒情诗人凭他的内心世界本身就成了艺术作品”。(4分)

4.根据文意,请分点概括抒情诗和史诗的区别。 (4分)

 

1.AC 2.A 3.从作诗的推动力来看,抒情诗人不需要从外在事件出发,也无须用其他真实环境和机缘激发他的情感;(2分)从内容上看,抒情诗的内容不超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情境、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2分) [只答“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给2分;答“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境、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给3分] 4.(1)创作的原则不同,抒情诗依据主体性原则,史诗依据客观性原则。(2)单篇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面不同,史诗包罗万象,反映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各种实际现象;而抒情诗反映现实(生活)的面窄,只是民族精神整体的某一特殊方面。(3)出现的时代不同,正式史诗只能出现在原始时代,抒情诗可以出现在任何时代。(4)内容不同,史诗以素不相识的英雄及其事业为内容,抒情诗以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情境、情况、事件和情欲为内容。[每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断章取义,应加上“而且在情感本身里获得解放”;D项中“抒情诗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属无中生有;E项跟原文相比,少了“仿佛”,将比方当成了事实。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范围错误,抒情诗表现的内容不只是“零星的飘忽的感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主观题,答案一定紧扣文本,在原文相应位置摘取相关信息。结合段落“另一种情况是,真正的抒情诗人并无须从外在事件出发,满怀热情地去叙述它,也无须用其他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他的情感。他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完满自足世界。所以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境、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抒情诗人凭他的内心世界本身成就了艺术作品,不像史诗作者那样须用素不相识的英雄及其事业作他的诗的内容。”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考生读完全文后弄清文章主要内容:原文将抒情诗和史诗从不同方面做了比较,解答此题时结合作者这样的观点“抒情诗的基本特点在于主体心灵观照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心灵本身的观感和情感,不同于史诗持纯粹客观态度描述对象的外在形象。抒情诗所依据的是主体性原则。”等等,整理答案分条列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____       __,___        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           _,__            _。(李白《春夜宴从诸弟桃李园序》)

3.___  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羌管弄晴,_     ________,___     _____。千骑拥高牙。(柳永《望海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歌子•过严关  

张孝祥

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1.这首词是如何描写岭南山的特点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道人问真

苏轼

道人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能啖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良有验。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真来从公游,久之乃求去。闻公致仕,复来汝南,公常馆之,使伯和父兄弟为之主。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问真教公汲引气血自踵至顶,公用其言,病辄已。忽一日求去甚力,公留之,不可,曰:“我有罪,我与公卿游,我不复留。”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问真出城,顾村童使持药笥。行数里,童告之求去。问真于髻中出小瓢如枣大,再三覆之掌中,得酒满掬者二,以饮童子,良酒也。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元祐六年十一月二日,与叔弼父、季默父夜坐话其事,事复有甚异者,不欲尽书,然问真要为异人也。

                                             (选自《东坡志林》)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问真是一名道士,自言是潍州人,曾与文忠公交游,后称自己有罪便辞别了文忠,最终,徐的存亡不被人知道。

B.道士徐问真医术高妙,能够把手指当作针、把土当作药来治病,能用汲引气血的方法治疗足疾,而且效果显著。

C.徐问真受到了欧阳文忠公一家人的盛情款待,治愈了欧阳文忠公的足疾,还将治疗足疾的口诀教给了作者苏轼。

D.这篇文章叙事简约,所记人事,大多三言两语,但思想情趣毕现,刻画了一个医术精湛、行为奇异的道人形象。

2.下面的文句断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B.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C.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D.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3.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                      (3分)

②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于闻陵与子卿厚                     一向

B.故使陵来足下                                      劝说

C.扶下除                                                   轿子

D.自已死久矣                                          料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久                诚甘乐

B.谓武曰            泣下沾衿

C.皆陛下所成就      子父死亡所恨

D.久自苦如此        以过陵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苏武“忠君爱国”的一组是     (3分)

 ①陵降,不敢求武                      ②惶恐饮药而死

 ③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④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⑤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南乡号哭,欧血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

②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

③人们有时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播给成长中的一代,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④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⑤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⑥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

A.③①⑥②⑤④  B.①⑤⑥②④③  C.③⑤①④⑥②  D.①⑤②④⑥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