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辛阳  何勇  白天亮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

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晴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月23日、24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文本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4分)

答: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答:

3.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4分)

答:

4.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②有执着的信念。③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④无私奉献(或“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4分,每点1分) 2.①罗阳的表现与庆祝的现场热烈构成对比,体现压力和病痛已使罗阳疲惫至极(2分);②此时罗阳是冷静而客观的,这表现了他强烈的事业责任感(2分)。 3.①运用短句,简洁有力。如“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突出强调了人物所面临的压力之巨大。(分析“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成功,离舰,鲜花”等亦可)②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流贯通。如“他向海军询问……向空军询问……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使用排比句式,表现了罗阳工作的紧张繁忙,体现他强烈的责任心。(分析“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等亦可)③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分析“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等亦可)(4分,答出其中两条即可,每条中特点1分,分析1分) 4.①以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顺叙,使文章条理清晰。②突出时间的紧迫性,渲染强调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巨大。③回忆这一段时间中人物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表现罗阳,表达对他的追忆与缅怀。(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分析人物性格,必须从人物的言行出发,分析人物言行的原因,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这就需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具体分析。如原文中有“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表明罗阳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分析语言特色要求学生首先分析手法,其次分析手法所起的效果。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人们的狂欢和罗阳的沉默形成对比,表明罗阳此时的极度疲惫。这也符合罗阳冷静的性格特点。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新闻通讯的语言要求文体鲜明,讲求文采,能吸引人。学生在分析语言特色时,一定要深入到文本,具体到语句。要做到言之有据,不凭空想象。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采用日记体的形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可以从容的叙述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给读者以时间的紧迫感,让读者的心灵和文章的思路一起起起伏伏。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宿店

师陀

①客人投进店里,已是迟暮。

②说是店,其实只是沿路而筑的一间小小的石屋。屋后便是岭,石隙里蓬蓬勃勃生着荆棘和野草,左边植着三五株什么树木,挺拔的身干高高插入夜空。树下有一座羊舍,用红石片砌的,倒也整齐。越过路,正临着门的是那溪涧;至此水势好像大了些,只听见汩汩的响。

③店家叼了烟袋,立在路旁,迎候着客人。“路上好运气啊!”这样招呼着,他堆起笑脸,并没有什么手势。

④店家是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五短身材,倒有一副粗大的骨架,走路时两脚分开,鸭子似的,足见当年挑过重担,出过大的力气。那装束,使见了的人也分不出是他像熊,或者是熊像他,总觉得可笑。

⑤“好了啊。”牧羊女在灶下招呼了一声。老人蹒跚地走了进去,不久就端出半钵热汤,打发客人洗脚,自己也在旁边坐下,一面吩咐那姑娘烧饭,又慢慢装上烟袋。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吹。不知从何处来的雄鸡,在路上拍着翅,咳嗽着昂然踱了进来。

⑥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了,光辉的星星在窥着人间。悄寂的夜,沉沉地覆盖着群山,对面那岭在朦胧中露出它的尖顶。矮树同荆棘时时发出呓语的骚嚷。那在暗中发光的路,则寂然伸向远处,是纵然贪路的客人也已落店的时分。只有溪涧里的水潺潺流着,一点也不显出疲倦。灶下熊熊的火光在门外的路上、在对岸的崖上跳跃着。老人忽然从沉默中抬起头来,手插进毡笠下面搔着头,大声嚷道:“要把锅烧红了啊!”“知道了!”那女孩愤忿地这样应着。虽然看见火光已经低微下去,老人仍旧咕噜着说:“知道了,不要把自己也塞进灶里去才好呢!”

⑦却说那客人将脚浸在钵里,痒痒的正要入睡,吵声忽然把他惊醒,这就想起那牧羊女。他打着哈欠,问是店家的什么人,说是倘不遇见那位大姐,保不定要在溪谷里过夜了。

⑧老人听了这话,也不作声,一面磕着烟袋,径去招呼灶下的姑娘。“喂,喂,丫头,这客官说是你的熟人哩。”“熟人便怎样?一个鼻子加两只耳朵!”“呵,你看这嘴!”老人笑着说。“你要知道,哥哥不回来,须怪不得爷爷啊。”

⑨现在我们不妨假想,这家人原来也许并不这样冷清,只因别的人都先后死去,所以剩下了祖父、哥哥、妹妹三口,却是仍旧清苦地活着,或者是下山去置办东西时曾答应给她买头巾的哥哥还没有回来,或者是她洗手的时候把戒指落到溪里了,或者是昨天夜里黄鼠狼拖去了她养的小鸡,因此发起脾气来了。

10这时那小狗跳到路旁,汪汪大嗥。老人站起来,咳嗽着沿了溪涧走去,过了一刻,又慢慢地转回。那女孩直迎了出来,急切地问道:“爷爷,回来了吗?”老人眨着眼,打趣说:“爷爷是回来了,哥哥可没有。他说,一生也不回来,连爷爷也不要了,丫头太淘气!”这样打着哈哈,惹得那狗似乎也笑起来,左跳右跳只想和他亲嘴。几乎一直都沉默着的那客人,这时已经洗完脚,在懒散地吸着烟。

11在群山上面,密布着和蔼而渊深的夜,游过淡描的云,溪涧则在荒寂中发出含糊的谵语。就在这与世隔离的山谷里,这终年喃喃的溪边,人们上山打柴或牧羊,一年一年地活着,在石头上生根。这是自然的结果,连嘴都显得笨拙起来了。当吃过饭之后,在挂在墙上的灯下,客人坐在炕上,凭着几案,问起店主人的家境。店主人则慨叹一声,慢吞吞向客人诉苦道:山货贱,洋货贵,卖点山货也得上税,祖孙三口快活不下去了。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做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

12最后我们要讲那牧羊女了。她检查过羊舍,独自立在路上。月亮忽然从远远的溪涧的彼端升起,树木的影,小屋的影,倒印在崖上、路上、闪闪发光的水上。她遥望着隐入月色中的小径,那通着无数山岭的小径,默默地站了许久,然后失望地叹了一声气,懒懒地走进小屋。

13“你讲什么呀,爷爷?”“山魈!”这样说了之后,三个人便都睡了,老人还咕噜着:“明天哥哥会回来的,我派老苍龙把他抓回来。”

14不久就只剩下浓浓的鼾声。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选自《师陀散文选》,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店主人的形象。(4分)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砍。不知从何处来的雄鸡,在路上拍着翅,咳嗽着昂然踱了进来。

(2)“熟人便怎样?一个鼻子两只耳朵!”

3.请简要说明第12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4.文章说“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做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假如你是那位客人,你会感受到什么?(6分)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60字)(3分)

(2)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2分)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小诗的第一节,再续写一节,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时间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绮锦;

一节一节地剪裁,

制成华裳丽服。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重复累赘,请予以删除(只填序号)。删除后应简明、连贯、准确,不改变原意。(3分)

13日,雾霾仍未散去,北京已①连续三天达六级②重度污染,空气质量③令人堪忧,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④大约占到每日接诊的内科病人的50%⑤左右。⑥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生建议呼吸道感染患者,不要在雾天出门,⑦不要在雾天晨练,以免病情加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言者无罪,      。(《诗经·大序》)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3.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

,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