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这十位人物的先进事迹,还有那一段段饱含深情的颁奖词。请根据下面材料,为陈斌强撰写一段颁奖词。要求:①可参考原颁奖词进行创作,但不可照抄。②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在80字以内(包括标点符号)。 (6分)

【陈斌强事迹简介】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原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示例:曾经,长辈引导懵懂的我们踏上生活这辆车;现在,我们陪伴年迈的长辈坐上生活这辆车。不知何时要靠站,但却知道爱是发动机。让我们吟咏“报得三春晖”,为他加油,为他鼓掌! (6分。两种修辞手法,各2分;体现出“孝道”的意思,1分;语言表达顺畅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开放性扩展有两层含意,一是设题面广,设题点多,融合了“简明、连贯、得体”及仿写、变换句式、修辞等多个考点;二是不设答案,只提供“原则性评分建议”,打开学生的思维,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本题在参考原颁奖词进行创作的基础上,还要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注意字数限制,并体现出“孝道”的意思,表达流畅优美富有文采。 考点: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知识分子的勇气

刘春英

1梭罗的美德,是很难为被滚滚红尘遮蔽了双眼的凡夫俗子们所理解的。他是哈佛出来的人物,但却从不迷信经院教育,也从不崇拜书本,一生特立独行,被不少人视为怪人。他生性聪颖,具有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并精于木雕和数学,曾经研制出一种优质铅笔,并获得了官方证书,正当朋友们祝贺他从此可以财运亨通之际,他却宣布退出,因为“我不愿做已经做过的事情”,他要尝试新的东西。

2他短暂的一生至少成就了两个伟业,或者,以世俗的目光来看,做了两件傻事。

3一是拒绝纳税,因而被关进监狱。 1847年,他因反对政府把某项税收用于非正义战争,拒绝缴纳该项税款,因而被关进牢房。爱默生到牢里来看他,问:“你在里面干什么?”他反问:“你在外面干什么?”之后,他根据这段经历写成著名的《文明抵制》一文,指出公民的良知高于一切,公民有权根据自己的良知非暴力抵制政府的不道德行为。正是这篇文章,多年以后点燃了圣雄甘地和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灵感和理想,成为非暴力抵抗运动理念的起源之一。

4二是舍弃文明生活,在瓦尔登湖边的林野亲手搭起一问简陋的小木屋,独自一人在里面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快乐地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这段隐居生活表面上看似厌世避世,事实上却是直面人生,借这种极端行为,警示由于愚昧无知而终日自寻烦恼、庸庸碌碌、领悟不到生命真趣的世人:人生有一千种不同的活法,人们称之为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其中一种活法罢了;我们不必单单夸耀一种而牺牲其他生活。 “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这段传奇经历阐释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探索生活的艺术,也成就了他的传世之作——《瓦尔登湖》。今天,这笔精神财富不但早已成为哈佛的宝贵遗产之一,也成为美国文化构造不可分割的部分。

5梭罗去世时,只有45岁,爱默生失去这位心爱的弟子兼亲密朋友,异常悲痛,亲手写下出自肺腑的挽词,一方面高度赞扬梭罗的高洁和远大的精神抱负,一方面却惋惜他缺乏世俗的大志,否则,以梭罗的才华,他应该成为美国总统。

6“我一生十分满足!”这是梭罗的遗言,个中的情怀,能有几人明白呢?

7“很久以前我丢了一头猎狗、一匹栗色马,还有一只斑鸠,至今仍没有找到。”

8“看日升月落,不,这还不够,还要看大自然本身!数不清有多少个清晨,周围的人们还在梦乡留恋,我就已经开始忙碌了!乡邻们,譬如大清早赶往波士顿的农夫、出去伐木的工人,不少都曾碰到我从大自然中归来。”

9“秋天,哦,还有冬天,我常常走出城外,聆听瑟瑟风声,着力捕捉其中的奥妙,我舍命地迎风而奔,一直跑到气喘吁吁为止。有时,从峭壁上或树上放眼观望,向过往的行人挥手示意;或在黄昏登上山顶,静待夜幕降临,借此感悟茫茫苍天的启示,虽然只是一星半点之微,直到夕阳西下,暮色沉沉。”

10“一早起来,我便在屋外生火野炊。这种方式既方便简单,又别致有趣。有时烤着面包便有雷雨光临,我便在火堆上方架几片木板,坐在下面,看面包烤熟,身外雨落如丝,身边面香袭人,好不快哉!”

11“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头,也不愿坐在天鹅绒坐垫上。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

12奢侈的生活必然结出奢侈的果实,简单俭朴的生活方能成就大智大慧的人生。这就是梭罗,一位天马行空、为个人理想和信念奋不顾身的知识分子,一位我们无法追随的圣人。

1.综观全文,你认为梭罗被视为“怪人”的原因有哪些?(5分)

2.赏析文中的画线的句子。(4分)

(1)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

(2)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头,也不愿坐在天鹅绒坐垫上。

3.你如何看待梭罗的生活选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6分)

重说道德

韩少功

利己是动物学的一条硬道理——承认这一点无需太多智慧。同样需要一点智慧的提醒是:人类是一种特殊动物,一旦有了文化和文明,就有了个体和群体的双重性。拉丁词persona(人),其字面原义是“传声”“声向”,已标注了人的互联特征。离群索居的成长对于乌龟或甲虫或有可能,对于人却不可能。

个体——这东西有形、易见、好懂,而群体性则有点抽象,就像砖瓦什么的好懂,房屋结构原理却不大好懂。但如果世界上没有房子,砖瓦就只会是泥土,永远不会成为砖瓦。这里有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整体使n型部分(比如泥土)演变为N型部分(比如砖瓦)的道理。人们总是太依赖直观,容易看到有形物而忽略其它。历史上一次次出现的价值迷茫,即荀子说的“利克义者为乱世”,差不多就是一种紧急解散的状态,一种砖瓦们齐刷刷要求从房屋退回泥土的冲动。至于道德的意义,无非是要尽力阻止这种匆匆退化,形成一种精神自净装置,一种社会凝结机能,以图保护整体以及组成整体的N型部分。

有些问题很朴素:为什么不能弱肉强食欺男霸女?为什么需要人权、公正、自由、平等以及均等化福利?为什么不能做假药、毒酒、细菌弹、文凭工厂?……如果利己成为唯一兴奋点,如果“利益最大化”无所限制,那么这一切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并没有特别坚实的理由来支持否定性结论,来推论你必须这样而不能那样——这是理性主义最大的系统漏洞,逻辑帮不上忙的地方。接下来的事情是,考虑到司法体系并非由机器人组成,心乱势必带来世乱,从而催生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直至越来越多的身份高危化——从矿工到乘客,从食客到医生,从裁判到交警,从乞丐到富翁,从税务局到幼儿园。有时候,即便经济形势还不错,比三百年、五百年前更是强多了,但官民矛盾、劳资纠纷、民族或宗教冲突等仍然四处冒烟地高压化,一再滑向极端主义和暴力主义。人们很难找到一种精神的最大公约数,来超越不同的利益,给这个易爆的世界降温。

文明发育动力的减弱也难以避免。理解这一点,需要知道科学和艺术虽贵为社会公器,却也常常靠逐利行为来推动。在实用技术领域以外,在探求真理最高端而又最基础的某些前沿,很多伟大艺术“没有用”的——想一想那么多差一点饿死的画家和诗人;很多科学也是“没有用”的——想一想那些尚未转化或无望转化为产业技术的重大发现,比如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所公布的23个难题,还有陈景润那迷宫和绝路般的(1+1)。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文明大爆炸,至今让后人受惠和妒羡的思想界群星灿烂,包括古希腊和古中国的百家并起,恰恰是无利或微利的作为,以至苏格拉底孓然就戮,孔子形如“丧家犬”。十六世纪以后的又一次全球性文明大跨越,时值欧洲大学尚未脱胎于神学经院,距后来的世俗化运动还十分遥远。出入这里的牛顿、莱布尼兹、伽利略等西方现代科学奠基人,恪守诫命,习惯于祈祷和忏悔,从未享受过发明专利,不过是醉心于寒窗下的胡思乱想,追求一种思维美学和发现快感而已,堪称“正其宜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急其功”(董仲舒语)的西方版。

人类史上一座座宏伟的文明高峰已多次证明:小真理是“术”,多为常人所求;大真理涉“道”,多为高士所赴。大真理如阳光和空气,几乎惠及世界上所有的人,惠及人类至大、至深、至广、至久却是无形无迹的方面,乃至在常人眼里显得可有可无,因此并无特定受益对象,难以产生交换和权益,至少不是在俗利意义上的“有用”。不难理解,寻求这种大真理往往更需要苦行、勇敢、诚恳、虚怀从善等人格条件,需要价值观的暖暖血温。高处不胜寒,当事人不但少利而且多苦,只能是非淡泊者不入,非担当者不谋,非献身者不恒,差不多是一些不擅逐利的呆子。

一个呆子太少的时代,一个术盛而道衰的时代,我们对如火如荼的知识经济又能抱多大希望?“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师?”不久前一位著名物理学家临终前的悬问,是提给中国的,但也不仅仅是提给中国的吧?

(《天涯》双月刊2010年第6期)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人类是一种特殊动物, 个体和群体的双重性与生俱来。

B.文中用“砖瓦们要求从房屋退回泥土”的类比,是为了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C.对弱肉强食欺男霸女等系列问题,作者认为这一切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并没有特别坚实的理由来支持否定性结论。

D.那些尚未转化或无望转化为产业技术的重大发现,在俗利意义“没有用”,但对社会文明“有用”。

E.大真理并无特定受益对象,难以产生交换和权益,追求大真理的人要淡泊,有担当,有献身的精神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A.利己是人与动物都共有的,因此,只有克服了利己性,社会才可能避免出现一次次的价值迷茫。

B.为了避免越来越多的身份高危化,避免滑向极端主义和暴力主义,必须用理性主义来解决冲突。

C.历史上一些科学家,如牛顿、莱布尼兹、伽利略等西方现代科学奠基人,他们不谋其利,不急其功,是追求大真理之人。

D.只要我们不受世俗“有用”“无用”标准的束缚,重视对大真理的追求,中国就会有大师出现。

3.为什么我们对繁荣的知识经济不能抱太大的希望?(4分)

4.纵观全文,作者认为道德的作用是什么?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荔枝香近

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 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③报鹦鹉:都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④蜜炬:蜡烛。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3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                            (韩愈《师说》)

2.然力足以至焉,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千骑拥高牙,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归去,                  。 (苏轼《定风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每小题3分)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②,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③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统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赙赠: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   ②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  ③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赵憙慕其志               慕:仰慕   

B.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         谢:推辞

C.雉方将雏                     雏:幼鸟   

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望: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②亲瞿然而起

B.①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     ②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C.①还府,具以状白安               ②三年,以老病策罢

D.①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②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    )

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                    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④不以刚直为称   

⑤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            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东州一带盗贼横行,鲁恭选拔任用几十位官员,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太尉,其余盗贼就进行捕杀,最终平定了盗贼。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3分)

(2)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3分)

(3)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