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①,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②波底月!

注释:①“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州时所作的词。②“西湖”,词中指颍州的西湖。

1.词中“空听潺潺清颖咽”一句中哪种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词的最后两句。(4分)

3.“佳人犹唱醉翁词”言简而意丰,词美而情深,诸君回顾《醉翁亭记》,细品本词,探究欧公形象。(4分)

 

1.①修辞:比拟或拟人  ②情感:对恩师的怀恋 2.  ①“与余同是识翁人”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敬仰与钦佩。 ②“惟有西湖波底月”运用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用西湖明月之“识翁”代表颍州人民对欧公难忘的记忆。 ③共同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无比崇敬与怀恋。(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3.①心系百姓,与民同乐。②才华横溢,一代文宗。③人品至上,世之楷模。 【解析】 1. 试题分析:答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欧公守颍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欧公早逝,即使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亦已无多,眼前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从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作答,意对即可,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初等怖恐,不敢追逐。须臾,出从后到,知母为贼所略,欲追贼。兄弟皆云:“贼众,当如何?”出怒曰:“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贼望见出,乃共布列待之。出到,从一头斫贼四五人。贼走,复合聚围出,出跳越围斫之,又杀十馀人。时贼分布,驱出母前去。贼连击出,不胜,乃走与前辈合。出复追击之,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出遂复奋击贼。贼问出曰:“卿欲何得?”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比舍妪独不解,遥望出求哀。出复斫贼,贼谓出曰:“已还卿母,何为不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出得母还,遂相扶侍,客南阳。

建安五年,关中始开,出来北归,而其母不能步行,兄弟欲共舆之。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乡里士大夫嘉其孝烈,欲荐州郡,郡辟召出,出曰:“田民不堪冠带。”至青龙中,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於今年八九十,才若五六十者。

鱼豢曰:昔孔子叹颜回,以为三月不违仁者,盖观其心耳。夫濮阳周氏不敢匿迹,鲁之朱家不问情实,是何也?惧祸之及,且心不安也。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三国志·魏书十八·阎温传》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 以绳其手掌,驱去。                                绑着

B.还见其母与舍妪同贯相连。            靠近

C. 欲荐州郡,郡召出                                    回避

D. 岂若二贤,义多乎                                  他们的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出“孝”的一组是(    )(3分)

    ①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

    ②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

    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

    ④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

    ⑤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

    ⑥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兴平年间,三辅之地发生动乱,因为饥饿,鲍出兄弟几个让老母亲在家看门,他们一同出去采莲子,为老母亲做饭。

B. 鲍出得知母亲被贼人掠走后,明知贼人众多,寡不敌众,仍然和兄弟一同追赶贼人,并且接连杀了十几个贼寇,最后迫使贼人放回他的母亲。

C. 鲍出以笼负母的做法,被乡里士大夫传为佳话。为彰显鲍出的孝义,乡里士大夫举荐他到州郡为官,但鲍出以平民百姓不能做官为由推辞,表现他淡泊名利高尚节操。

D. 文章认为鲍出出生于平民百姓之间,虽然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但他的为人举止与那些情深义笃的君子没有什么不同。真是“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3分)

(2)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4分)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3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 (4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个单句概括什么叫“正能量”。(5分)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给人以一个新的健康、乐观的动力,从而使人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下,中国人为所有带有积极的、向上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情感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正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不能改换的一项是()(3分)

A.“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可不行。你可得再仔细琢磨琢磨。(换成“坐享其成”)

B.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即使蒙受了再大的冤屈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也不敢随便对人诉啊!(换为“饮恨吞声”)

C.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天黑夜连轴转,可别累坏了身子骨啊!”(换为“通宵达旦”)

D.可别小瞧了咱这个班子,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那可都是走南闯北都叫得响的角儿呀!(换为“出类拔萃”)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孔子知言之不                                     此,其将兵数困辱

B.上官大夫见而欲之                    驰入齐王壁,其军

C.九年而水不                                          晚有儿

D.平原君使者冠盖相于魏           然亡国破家相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