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粗鄙时代 ①前一段,冯小刚狠狠地批了“屌丝”这个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粗鄙时代

  ①前一段,冯小刚狠狠地批了“屌丝”这个词。他发微博:一位讲中文的老外问我:“屌丝”是什么东西?我答:是对境遇不堪者的蔑称。老外困惑,问:为什么你们的电视和报纸大量使用这个词?听上去像是在赞扬。我告诉他,我们这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老外彻底蒙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我们那虽然言论自由,但媒体绝不敢用这么恶心的词形容弱势群体。

  ②这条微博引发了两极评论,有人认为冯小刚完全不懂这一流行词汇中的自我解嘲,想把底层人士开自己玩笑的权利都剥夺;有人觉得这词粗鄙至极,本不应该流传。

  ③中国民众有自谦甚至自轻自贱的传统,以前自称草民、贱民,后来自称屁民,“屌丝”发明后,自我解嘲这条路,算是走绝了。“屌丝”一词,固然有着玩笑的色彩,可也交织着自嘲、自我矮化与自我麻木。其背后,是对表面神圣庄严的一种反抗和解构,也是对合理生活欲求而不得的绝望。

  ④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流行话语。

  ⑤太多人自认“屌丝”的时代,是粗鄙的时代。十多年前,学者邵燕祥即著文指出:粗鄙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⑥而现在,这个病愈加沉重。多年以前,体面、尊严、斯文,在“大老粗”面前,不是被踏入尘土,就是沦为自轻自贱。嘲弄知识分子,鄙视文明的传统,并没有随着这个国家的改革而断绝,甚至高考热,现在看来,不过是现在公务员热的前传——人们真正想得到的,不是知识、文明和服务人民的机会,每个人都在下一盘功利主义的大棋。

  ⑦在真正的文明不能大行其道的地方,丛林规则和粗鄙的举动便茂盛起来。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干露露和母亲可以破口大骂;在三万英尺高空上,国人也可为一桩桩小事,在飞机上大打出手。个人的粗鄙化与公共生活的粗鄙化尾随相生。3月底,佛山一辆货车司机投诉遭到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和交警的殴打。执法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矢口否认。不料,货车上的视频装置分明拍下殴打的过程。还有什么比公然撒谎、糊弄公众更粗鄙的?更往前,“表叔”的教训,是让一些领导干部把名表藏起来;“房姐”事发后,公权力关闭了通过名字查询房产信息的通道。还有什么比权力的傲慢更加粗鄙的?当文明一步步退让,当社会公信力一点点丧失,当正常的社会价值观不能建立时,体面就不再成为追求,丢脸也成了随意的事情。 

⑧最糟糕的,是那种“强者愈粗,弱者愈鄙”的粗鄙,它如同病毒一般,自我复制,不断扩散。

  ⑨而很多年以前,还不是这样。1966年9月3日的凌晨,翻译家傅雷和妻子,不堪折磨,在家中自缢。为防止踢倒凳子影响楼下的邻居,他们在地上垫上厚厚的棉被。

⑩无论强者还是弱者的体面与教养,都已变得遥远陌生。而对体面与教养的摧残,或是开启“屌丝”时代的遥远的推手。

                            (选自《中国周刊》2013年第4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粗鄙时代”形成的原因。(6分)

2.请简要分析第⑦段的论证思路。(6分)

 

1.(1)弱势群体的自我贬低与自我侮辱;(答:“中国民众有自谦甚至自轻自贱的传统”亦可,或“自我矮化、自我麻木”),(2)知识、文化、文明遭受功利主义的鄙视;(答到“对知识、文化、文明的嘲弄”或与“功利主义”相关可给1分)(3)部分社会公信力的丧失使得正常的社会价值观受到挑战和威胁。(只抄原文没有概括,不给分,但答到“正常社会价值观不能建立”可酌情给分) 2.要点:(6分,每点2分) (1)首先提出观点:“文明不能大行其道的地方就会有粗鄙行为的发生”;(2)其次在“个人”与“公共生活”领域反面举例进行论述;(3)最后得出结论:恪守文明、建立正常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的三、六、七段得知:“中国民众有自谦甚至自轻自贱的传统”、 “‘屌丝’一词,固然有着玩笑的色彩,可也交织着自嘲、自我矮化与自我麻木”、 “嘲弄知识分子,鄙视文明的传统”、“ 在真正的文明不能大行其道的地方,丛林规则和粗鄙的举动便茂盛起来”、 “当文明一步步退让,当社会公信力一点点丧失,当正常的社会价值观不能建立时,体面就不再成为追求,丢脸也成了随意的事情”。可以归纳总结为:弱势群体的自我贬低与自我侮辱;知识、文化、文明遭受功利主义的鄙视;部分社会公信力的丧失使得正常的社会价值观受到挑战和威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第七段一开头就首先提出观点,“文明不能大行其道的地方就会有粗鄙行为的发生”。其次围绕论点展开了论述,通过举例论证(反面例子)证明当文明一步步退让,当社会公信力一点点丧失,当正常的社会价值观不能建立时,体面就不再成为追求,丢脸也成了随意的事情,然后经过反思得出恪守文明、建立正常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看不见的邮差

迟子建

①去前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近况。

  ②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标只那么轻轻一点,信就会长着翅膀翻山越海吗?

  ③清晨起来,我奔向电脑,查看是否有回音。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聂老师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话是:“你也终于用网络了,太好了!”

  ④没花一分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这使我觉得网络就是个魔术师,神通广大。

  ⑤未上网前,我写好了稿子,若是短的,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去邮局寄掉。若是长的,就拷在软盘里,寄盘。我还记得,2005年我在青岛修改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寄给《收获》杂志的,就是一块薄饼似的软盘。

  ⑥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寄完稿,我就顺路逛商场、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点心铺子。有的时候懒得做饭了,就赶到饭时出门,找家餐馆,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

  ⑦上网后,无论是长稿短稿,都可以用伊妹儿发出了。报纸的采访,往往需要配发作者照片。以往我会寄上一张照片,并在后面标记上“用后请奉还”,麻烦得很。现在呢,请人把照片扫描了一些,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哪里需要,就选一张把它派发到哪里,非常便捷。而且,新书出版前,你可以事先看到美编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能够及时沟通和修正。而从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时,只得出一份打样,特快专递过来。

  ⑧二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故乡的山村学校教书。因为爱好写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邮差的到来。那个邮差姓田,是个热心人,很善良。由于他是个歪脖子,头总是拧向一侧,他骑着墨绿的邮车行进在山间公路时,我常担心他会因为看不到正前方,而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上。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来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点多钟到。如果我的语文课恰好在第一节上完了,我便会在路口迎他。如果有我的信,他就会从自行车下来,从邮袋中取出信,递给我。如果那信薄薄的,他就笑着,以为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如果是厚厚一沓,他大概猜测到那是退稿,同情地看着我,尴尬地笑笑,好像责备自己不该把坏消息带给我。我觉得这个邮差了不起,他不看大家都看的路,却依然走得稳稳当当的,从无闪失,说明眼前的那条路,他已熟稔于心。走上它时,只需轻轻一瞥,就能畅通无阻。能够在大路上用目光“别开蹊径”,去瞭望别人不曾看到的“旁逸斜出”的美景,真乃神人啊!

⑨有了网络,像田师傅这样的山村邮差,会渐渐失业了。我们的信件,在几秒钟内,不需辗转,就可以走遍世界。网络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邮差,可以二十四小时为我们服务,随时准备出发。虽然是方便到家了,可有的时候,我还是怀念去邮局寄稿的日子。因为在返回的路上,你若买了点心,就可以边走边品尝;买了书,走累了,完全可以坐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先睹为快;而若买了花,又逢了雨,那束花,无疑就有了露珠。

                                          (选自《迟子建散文》)

1.结合文章内容,试简要概括网络邮件的特点。(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山村邮差性格的,请简要分析。(6分)

3.试分析文章第6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4.结合全文,试探究文题“看不见的邮差”的深刻意蕴。(6分)

 

查看答案

作文  (60)

我们做什么事情,事前总会找一个借口;我们做过了每件事情,也总喜欢找一个借口。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就根本不愿说出来.。但借口总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或者不利。

请你以“借口”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将下面一段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6分)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联合颁布《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出境就业的中国公民必须与境外雇主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这将使中国境外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当地国家法律和劳工部门的双重保障。

 

查看答案

某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假定你打算应聘,请你按不同目的各写一句话,且每句话须介绍自己三点优势,力争受聘。 (6分)

目的(一):应聘记者

目的(二):应聘播音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访谈) 

从生活体验到心灵体验

——访作家陈忠实

高晓春 

陈忠实,中国西部文坛代表作家之一。长篇小说《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高: 您自己说,您是在一种十分沉静的心态下写作《白鹿原》的,请问您是如何把握这种心态的?

陈:《白鹿原》一共写了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与书上的故事和人物保持着一种距离和一种完全理性的思考,因此进入了这种沉静的写作心态。

这种写作心态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故事中的那段历史已经过去。比如《白鹿原》描述的那段历史对于当代中国人,包括当代作家,一般来说都能脱离个人的情感因素,都能采用一种冷静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原因之二是我完全处于一种艺术创作的心态。在写作开始,我就有了一种非常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要体现恩格斯所讲的现实主义创作原理的精髓——我所编织的故事要完全让人物自己去说话,作家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应全部付诸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原因之三是处于一种对自身生命的感受。我写《白鹿原》时四十六岁,完稿时五十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五十岁是老年人的界线了。在跨入老年这个行列后,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体现我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高:  文学与现实、历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陈: 每位作家都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经历、感受生活。以前我们遵从毛主席的教导:作家要深入生活,直接到基层去体验、感受生活。这揭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作家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那时候提倡的是作家直接到生活的某一具体场地去深入体验,比如到农村、到大工厂、大工地,现在仍有一部分作家这么做(挂职锻炼)。我以为作家深入生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到某一生活场地去深入;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全身心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接触各种人物、事件。这两种都是可取的,作家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深入生活的方式。

至于历史,我们只能间接地去体验、感受了。把握历史,对于当代作家来说,关键在于要有一定的系统的历史知识,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住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真实。鲁迅先生的《风波》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是因为鲁迅把握住了“剪辫子”这一具有历史特征的细节,并写出了人物的心理真实——没辫子还怎么生活?怎么见人?留辫子时代的社会心理秩序被打乱了,剪了辫子,心理上有了恐慌,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这就推动了新的社会秩序、道德、审美标准的诞生。

从“文革”时期的“本本主义”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喇叭裤,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无不是人的心理秩序的打乱、重组、适应、平衡、又打乱……的过程,从这个层面讲,所谓历史,就是人的心理秩序不断被打破,又不断寻找到新的平衡的历史。感受历史,就应该是把握住那个时代社会心理的真实。虽然对心理真实的感受因人而异,但从根本上说人性是相通的,因为人性是沟通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的最基本的支点,也是沟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的情感的最基本的支点。我们为什么喜欢外国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尽管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就是因为我们通过读书,能够感受到于连的情感、安娜的情感。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它不应该给读者带去阅读上的障碍,它应该与阅读它的每一位读者沟通。如果达不到这种沟通,只能说是作家的感受层次浅,或者说是艺术的表现能力差。

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部好作品就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作家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

陈:从作家的角度讲,他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艺术的创作理想诉诸文字之后,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与同时代的人,甚至与未来时代的人完成一种沟通与交流。而读者读书的目的——如果他经历了书中所描述的生活,他所经历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又通过这部书得到验证,并且在更深层次上给了他启示,他们了解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了解了作品中的历史。那么,他就肯定了作品中的故事,并且在心里肯定作品,欣赏作品,从而完成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作家永远不要抱怨读者,作家只能努力加深对生活的体验,争取从生活体验进入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灵体验,争取读者的最终认可和接受。作家其实就是活在读者这片土壤中的,读者不喜欢你的书,你所创造的价值就自然会被否定,尽管这是很残酷的。 

1.陈忠实所说的“沉静的心态”指什么?(4分) 

2.根据文本的对话内容,说说一个作家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5分) 

3.如果说“一部文学作品优秀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读者的认可程度”,那么对于具体的作品而言,它的读者数量越多,它的文学成就与价值也就越高吗?请结合文本,试举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