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说: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

是的,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而那些被嘲笑的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解析】 试题分析:   写作指导:人生中,谁也避免不了被人嘲笑的遭遇,而我们又常常不自觉地沦为嘲笑他人的人。被人嘲笑是痛苦的,那些刺耳的嘲笑、无情的眼神,是一把把尖利的刀,深深刺进人心。然而,你无须拔出,就让它们插在你的心上,然后忍住痛,跋涉!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论述性材料的中心词是“嘲笑”。根据材料的立意,写作的角度至少有三种: (1)着眼于嘲笑者立意:从心理、道德、发展等角度,阐述“嘲笑”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 (2)着眼于被嘲笑者立意:立足于怎样正确对待“嘲笑”,在“嘲笑”中走向辉煌。 (3)着眼于“嘲笑”立意:发掘嘲笑者的心理背景,从自身、别人、社会生活等方面,阐述嘲笑者带来的危害,倡导包容、宽和的阳光心态,开创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粗鄙时代

  ①前一段,冯小刚狠狠地批了“屌丝”这个词。他发微博:一位讲中文的老外问我:“屌丝”是什么东西?我答:是对境遇不堪者的蔑称。老外困惑,问:为什么你们的电视和报纸大量使用这个词?听上去像是在赞扬。我告诉他,我们这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老外彻底蒙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我们那虽然言论自由,但媒体绝不敢用这么恶心的词形容弱势群体。

  ②这条微博引发了两极评论,有人认为冯小刚完全不懂这一流行词汇中的自我解嘲,想把底层人士开自己玩笑的权利都剥夺;有人觉得这词粗鄙至极,本不应该流传。

  ③中国民众有自谦甚至自轻自贱的传统,以前自称草民、贱民,后来自称屁民,“屌丝”发明后,自我解嘲这条路,算是走绝了。“屌丝”一词,固然有着玩笑的色彩,可也交织着自嘲、自我矮化与自我麻木。其背后,是对表面神圣庄严的一种反抗和解构,也是对合理生活欲求而不得的绝望。

  ④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流行话语。

  ⑤太多人自认“屌丝”的时代,是粗鄙的时代。十多年前,学者邵燕祥即著文指出:粗鄙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⑥而现在,这个病愈加沉重。多年以前,体面、尊严、斯文,在“大老粗”面前,不是被踏入尘土,就是沦为自轻自贱。嘲弄知识分子,鄙视文明的传统,并没有随着这个国家的改革而断绝,甚至高考热,现在看来,不过是现在公务员热的前传——人们真正想得到的,不是知识、文明和服务人民的机会,每个人都在下一盘功利主义的大棋。

  ⑦在真正的文明不能大行其道的地方,丛林规则和粗鄙的举动便茂盛起来。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干露露和母亲可以破口大骂;在三万英尺高空上,国人也可为一桩桩小事,在飞机上大打出手。个人的粗鄙化与公共生活的粗鄙化尾随相生。3月底,佛山一辆货车司机投诉遭到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和交警的殴打。执法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矢口否认。不料,货车上的视频装置分明拍下殴打的过程。还有什么比公然撒谎、糊弄公众更粗鄙的?更往前,“表叔”的教训,是让一些领导干部把名表藏起来;“房姐”事发后,公权力关闭了通过名字查询房产信息的通道。还有什么比权力的傲慢更加粗鄙的?当文明一步步退让,当社会公信力一点点丧失,当正常的社会价值观不能建立时,体面就不再成为追求,丢脸也成了随意的事情。 

⑧最糟糕的,是那种“强者愈粗,弱者愈鄙”的粗鄙,它如同病毒一般,自我复制,不断扩散。

  ⑨而很多年以前,还不是这样。1966年9月3日的凌晨,翻译家傅雷和妻子,不堪折磨,在家中自缢。为防止踢倒凳子影响楼下的邻居,他们在地上垫上厚厚的棉被。

⑩无论强者还是弱者的体面与教养,都已变得遥远陌生。而对体面与教养的摧残,或是开启“屌丝”时代的遥远的推手。

                            (选自《中国周刊》2013年第4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粗鄙时代”形成的原因。(6分)

2.请简要分析第⑦段的论证思路。(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看不见的邮差

迟子建

①去前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近况。

  ②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标只那么轻轻一点,信就会长着翅膀翻山越海吗?

  ③清晨起来,我奔向电脑,查看是否有回音。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聂老师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话是:“你也终于用网络了,太好了!”

  ④没花一分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这使我觉得网络就是个魔术师,神通广大。

  ⑤未上网前,我写好了稿子,若是短的,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去邮局寄掉。若是长的,就拷在软盘里,寄盘。我还记得,2005年我在青岛修改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寄给《收获》杂志的,就是一块薄饼似的软盘。

  ⑥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寄完稿,我就顺路逛商场、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点心铺子。有的时候懒得做饭了,就赶到饭时出门,找家餐馆,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

  ⑦上网后,无论是长稿短稿,都可以用伊妹儿发出了。报纸的采访,往往需要配发作者照片。以往我会寄上一张照片,并在后面标记上“用后请奉还”,麻烦得很。现在呢,请人把照片扫描了一些,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哪里需要,就选一张把它派发到哪里,非常便捷。而且,新书出版前,你可以事先看到美编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能够及时沟通和修正。而从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时,只得出一份打样,特快专递过来。

  ⑧二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故乡的山村学校教书。因为爱好写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邮差的到来。那个邮差姓田,是个热心人,很善良。由于他是个歪脖子,头总是拧向一侧,他骑着墨绿的邮车行进在山间公路时,我常担心他会因为看不到正前方,而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上。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来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点多钟到。如果我的语文课恰好在第一节上完了,我便会在路口迎他。如果有我的信,他就会从自行车下来,从邮袋中取出信,递给我。如果那信薄薄的,他就笑着,以为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如果是厚厚一沓,他大概猜测到那是退稿,同情地看着我,尴尬地笑笑,好像责备自己不该把坏消息带给我。我觉得这个邮差了不起,他不看大家都看的路,却依然走得稳稳当当的,从无闪失,说明眼前的那条路,他已熟稔于心。走上它时,只需轻轻一瞥,就能畅通无阻。能够在大路上用目光“别开蹊径”,去瞭望别人不曾看到的“旁逸斜出”的美景,真乃神人啊!

⑨有了网络,像田师傅这样的山村邮差,会渐渐失业了。我们的信件,在几秒钟内,不需辗转,就可以走遍世界。网络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邮差,可以二十四小时为我们服务,随时准备出发。虽然是方便到家了,可有的时候,我还是怀念去邮局寄稿的日子。因为在返回的路上,你若买了点心,就可以边走边品尝;买了书,走累了,完全可以坐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先睹为快;而若买了花,又逢了雨,那束花,无疑就有了露珠。

                                          (选自《迟子建散文》)

1.结合文章内容,试简要概括网络邮件的特点。(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山村邮差性格的,请简要分析。(6分)

3.试分析文章第6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4.结合全文,试探究文题“看不见的邮差”的深刻意蕴。(6分)

 

查看答案

作文  (60)

我们做什么事情,事前总会找一个借口;我们做过了每件事情,也总喜欢找一个借口。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就根本不愿说出来.。但借口总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或者不利。

请你以“借口”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将下面一段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6分)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联合颁布《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出境就业的中国公民必须与境外雇主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这将使中国境外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当地国家法律和劳工部门的双重保障。

 

查看答案

某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假定你打算应聘,请你按不同目的各写一句话,且每句话须介绍自己三点优势,力争受聘。 (6分)

目的(一):应聘记者

目的(二):应聘播音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