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矫枉过正 倾刻之间 羁绊 通牒 B.不计...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矫枉过正          倾刻之间          羁绊           通牒

B.不计其数          孺子可教          伎俩           融会

C.磬竹难书          蜂拥而上          贸然           分歧

D.挑拨是非          改弦更张          刹那           渲泄

 

B 【解析】 试题分析: A,倾——顷。顷刻之间,指极短的时间。“倾”的意义是歪斜;“顷”的意义是时间短。 C,磬——罄。罄竹难书,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的意义是尽、空。“磐”的意义是“大石头”。 D,渲——宣。宣泄,是指舒散或吐露心中的积郁。“宣”的意义是传播、散布开去。“渲”的意义是渲染。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寒噤jìn           缉私jī          口角jué         太监jiàn

B.框架kuāng         蕴藉jiè         划拳huá         闷热mēn

C.脚踝huái          佛龛kān         皴裂jūn         着手zhuó

D.漂白piǎo          倾轧 yà         挟制xiá          踏实tā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陷之死地而后生,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淮阴侯列传》)

2.__________________,时不利兮骓不逝。       (《史记·项羽本纪》)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4.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颀《送魏万之京》)

5.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7.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①,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②波底月!

注释:①“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州时所作的词。②“西湖”,词中指颍州的西湖。

1.词中“空听潺潺清颖咽”一句中哪种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词的最后两句。(4分)

3.“佳人犹唱醉翁词”言简而意丰,词美而情深,诸君回顾《醉翁亭记》,细品本词,探究欧公形象。(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初等怖恐,不敢追逐。须臾,出从后到,知母为贼所略,欲追贼。兄弟皆云:“贼众,当如何?”出怒曰:“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贼望见出,乃共布列待之。出到,从一头斫贼四五人。贼走,复合聚围出,出跳越围斫之,又杀十馀人。时贼分布,驱出母前去。贼连击出,不胜,乃走与前辈合。出复追击之,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出遂复奋击贼。贼问出曰:“卿欲何得?”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比舍妪独不解,遥望出求哀。出复斫贼,贼谓出曰:“已还卿母,何为不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出得母还,遂相扶侍,客南阳。

建安五年,关中始开,出来北归,而其母不能步行,兄弟欲共舆之。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乡里士大夫嘉其孝烈,欲荐州郡,郡辟召出,出曰:“田民不堪冠带。”至青龙中,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於今年八九十,才若五六十者。

鱼豢曰:昔孔子叹颜回,以为三月不违仁者,盖观其心耳。夫濮阳周氏不敢匿迹,鲁之朱家不问情实,是何也?惧祸之及,且心不安也。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三国志·魏书十八·阎温传》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 以绳其手掌,驱去。                                绑着

B.还见其母与舍妪同贯相连。            靠近

C. 欲荐州郡,郡召出                                    回避

D. 岂若二贤,义多乎                                  他们的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出“孝”的一组是(    )(3分)

    ①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

    ②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

    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

    ④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

    ⑤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

    ⑥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兴平年间,三辅之地发生动乱,因为饥饿,鲍出兄弟几个让老母亲在家看门,他们一同出去采莲子,为老母亲做饭。

B. 鲍出得知母亲被贼人掠走后,明知贼人众多,寡不敌众,仍然和兄弟一同追赶贼人,并且接连杀了十几个贼寇,最后迫使贼人放回他的母亲。

C. 鲍出以笼负母的做法,被乡里士大夫传为佳话。为彰显鲍出的孝义,乡里士大夫举荐他到州郡为官,但鲍出以平民百姓不能做官为由推辞,表现他淡泊名利高尚节操。

D. 文章认为鲍出出生于平民百姓之间,虽然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但他的为人举止与那些情深义笃的君子没有什么不同。真是“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3分)

(2)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4分)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3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 (4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