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忆是多种不同事物的集合,可以是微妙的感觉、具体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忆是多种不同事物的集合,可以是微妙的感觉、具体的影像、连贯不连贯的事件过程;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和逻辑。不论哪种记忆,都是大脑神经网络中的一组神经元被激发,形成某种特定的连通回路。大脑储存的方式是把事情分拆为最基本的单元,每个单元分别由指定的神经元储存。

    完整的记忆只有在被提取时才形成,它既存在又不存在。我们无法在大脑中找到记忆图像,它只是百亿个神经元的组合。不同的记忆素材通过编码,储存在不同的脑区,提取的方式也不同,需要几十个不同的脑区共同合作,才能形成或再现。

    短暂记忆靠神经传导素增强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形成,只能保留几分钟;而长期记忆能保存许多天甚至多年。不断重复能使短暂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通过不断重复,大脑中的化学信号系统会把一种特殊蛋白质推入神经元的核心,并且在那里启动遗传基因合成蛋白质,神经元因此有了基本的改变,增加新的触突,创造新的连接网络。结果是大脑有了结构性的改变,这就是长期记忆的建立。

    与某事件相关的素材以适当的间隔重复出现,而不是一次性出现,回忆这件事情会更加容易。比如,在几天内多次、短时间看到同一张脸,就比在一天内长时间对着这张脸更容易记住。这就是心理学家40年前提出过一种编码变异假说。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多背景的联系能从多途径提取记忆:这张脸与多种不同的背景联系起来,比如学校、工作场所和家庭相对于舞会等单纯的一种背景,更容易让人想起。每种不同的背景或环境,能激活大脑的不同功能区。这一假说认为,不同的神经反应能提高记忆。

    但是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拉塞尔•博德里克领导的一项神经影像研究提出,反过来也是对的,即用同一种背景多次激活同样的神经连接方式,事物能被更好地记忆下来。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刺激,同样的神经连接重新激活时,就会形成一幕记忆。记忆完成的精确与否,取决于不同脑区活动方式重连得是否精确,而不是更多的连接方式。比如更吸引人的面孔更容易形成记忆。

1.对于文中所提出的“完整的记忆既存在又不存在”解说正确的一项

  A.因为它常常是抽象的、微妙的、具体的、不连贯的,很难完整捕捉到。

  B.事情都被拆分成了最基本的单元,我们无法在大脑中找到记忆图像。

  C.记忆素材是分散储存的,这些脑区共同合作,记忆才能形成或再现。

  D.记忆是大脑神经网络中的一组神经元被激发形成的某种特定连通回路。

2.关于“编码变异假说”,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事件素材以间隔、重复的形式出现比一次性长时间出现更容易形成长期记忆。

B.在多种背景中出现的事物,提取记忆时能激起更多神经反应,有利于提高记忆。

  C.博德里克认为记忆的完成在于重连的精确,“假说”却认为是连接方式更多。

  D.认知神经科学家拉塞尔•博德里克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推翻了编码变异假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

  A.长期记忆是通过短暂记忆的不断重复,引起大脑一系列化学反应,使神经元产生新的触突,创造新的连接网络而形成的。

  B.记忆是被拆分储存的,它是百亿个神经元的组合,分散在几十个不同脑区,要多种提取方法共同作用,最后才能完成。

  C.短暂记忆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形成的,只能保存几分钟,而长期记忆甚至可以保存多年,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D.当多次受到同一目标的冲击时,更吸引人的面孔更容易引发大脑形成同样的连接方式,因而更容易被记住。

 

1.C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A记忆的整体特性。B记忆的存储方式。D记忆的形成原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原文说“反过来也是对的”,并不是推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不断重复能使短暂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反之不存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宝玉。

B.漂泊异乡三年的大卫终于回国了,他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坎特伯雷见美丽宁静的爱丽丝,向她诉说:“我出国待在国外,以及回国,都是为了爱你。”

C.卡西莫多从外表看,是个令人讥笑的人物,出身不明和外貌奇丑这两重灾难,使他在唾骂、嘲笑中长大。但他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

D.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因为他以其翘居群首的品德与学业,对儒家的社会行为的最高德行标准和最高法则——仁德做了最好的诠释。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因为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越昂贵的花越容易凋谢。

根据上面的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孔子终生爱好学习,处处强调学习的重要。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不但爱好学习,而且有很多关于学习的论述。请你结合《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内容,进行扩展阐发。

要求:

(1)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至少引用两次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3)用简短的文字对孔子的论述进行阐发概括;

(4)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巷子里的阳光

王克楠

⑴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宽宽细细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⑵我很高兴有那样三道弯,倘若没有三道弯,大街上的尘土就会毫无阻拦地逼入我的院子,那将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的姿态。不熟悉路况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走到我家门口,鼻子碰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

⑶看那些无奈的人回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一个个像误入迷途的孩子,脸红耳赤地跺跺脚:唉,这鬼地方怎么是条死胡同?

⑷我显然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我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⑸我站在巷口,最喜欢看的,还是驳印在巷子里的阳光。阳光很好,阳光不会唉声叹气,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不露声色,真格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⑹早晨的阳光是桔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要起得早。它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热了。懒人们就会说: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⑺巷子里有几棵树,树干茁壮,树头蓬勃。夏天的午后,树下常有几个退休老人坐在小板凳上闲侃。就是这几棵树,支撑着阳光的舞蹈。阳光穿过蓬松的树头映在地上、墙上,地上和墙上就成了阳光的“舞台”。风是导演,树叶被吹得越厉害,阳光舞蹈的姿势就越激烈,反之,就温柔得很。它或刚猛激烈,或纤细入微,皆是一种自在的景致。

⑻中午的阳光发出了惨白,白晃晃地扎眼,猛烈时,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因而,中午巷子里很少有人走动。大家坐在自己的家中饮茶,或睡午觉。心里想: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⑼果不出其然,一过下午两点,太阳就像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轻轻地投进小巷子里,投在人们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了包。人们便走出院子,走到树阴下打毛衣聊天,或把有毛病的自行车倒扣在巷子里,没完没了地修理。

⑽傍晚的阳光是有诗意的。它是太阳在一天之中的绝唱,它不知明天早晨还能不能吐着光彩从地的东边升上来。这有点好似人之将逝,还不知下辈子还能不能像活佛似地再转为人类。因而,傍晚的阳光最温柔,最贴人了。你抓它,捏它,碰它,它一点也不急,你亮开嗓门咋唬它,它也不恼,当然,很少有这样二板吊子,就像很少有这样的恶丈夫,面对如花似玉、善解人意的爱妻,你舍得动她一指头吗?

⑾傍晚的阳光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走在巷子里,会感到有一种被强化了的意味,或者说一种末世的味道。大家该去洗菜的,就过去洗菜,该洗衣的过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乱支着的人们,但是,街坊们活动的幅度比白天要小了许多。也许,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感受到了与太阳的惜别。

⑿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老人和病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⒀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老爷儿”。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⒁——重复又有什么?人生在世不是进行着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重复吗?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色调度过一天又一天,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

⒂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回返的人感到惋惜,你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

1.请分析第⒀段“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中 “扑扑扑”的妙处。(4分)

                                                                              

2.你认为用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形容小巷的环境特点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

                                                                              

3.第⑷段的“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和第⑵段的“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答。(5分)

                                                                              

4.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丰富“意味”。(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