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五百次的回眸 毕淑敏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五百次的回眸   毕淑敏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生,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今生,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联系文章内容简述其好处。(6分)

2.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的“突然就笑了”,构成了本文独特的文脉,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6分)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开篇的“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是迷信的说法,通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B.“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格,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了。

C.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抑扬法,先层层铺排今生的“瞩目”,然后揭示主旨,表达效果不同寻常。

D.作者看到绿色之后“悚然”,是因为“想到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而感到恐怖。

E.通观全文,思想是积极昂扬的,在轻松平易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入世的态度。

 

1.以排比展开(并列结构)。有利于作者组织材料,拓展了文章的容量;层次清晰。 2.是文脉的转折点。作者于不动声色间,把写作意图直白的传递给读者,“活在当下”,来世无论多么美妙,总是虚幻的,实际上没有办法把握,也没有必要为之费神;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使自己的今生过得充实,而且这也是应该做的。 3.选AD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章起初传成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这辈子是没指望了,认了便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从第二段开始,层层铺排了今生的“瞩目”,然后揭示主题。有利于作者组织材料,扩充内容,增强了表达效果。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来世再美,也是虚幻。但是如果今生不做其他事,只是一味追求来生,岂不知愿望能否实现,今生的时光也浪费掉了,还是把握现在的好,所以这句话也是文意的转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A项虽然是迷信说法,但是作者没有否定它。D项是反差强烈,恍若梦境而不敢相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及名著导读(10分)

1.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2.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3.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4.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荀子《劝学》)

6.                  ,却匈奴七百余里。(贾谊《过秦论》)

7.倩何人唤取,                     ?(辛弃疾《水龙吟》)

8.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乌纱:泛指帽子。

该诗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结尾,韵味悠长。联系全诗,分析其艺术特点以及表达效果。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共大计              只是                   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    镇压

C.文静喜,言曰          挑逗                  D.李纲、萧瑀其不反      明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静死难子,袭仪同               B.安知无人哉 

奉养无主,辞不奉命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C.文静谋裴寂说                       D.须真主取用之

   宾客至相如门                       死有知,其几何离

3.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

① 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 文静多权诡     

③ 丧乱方刻,非汤、武、宣、光不能       ④ 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 (文静)深自结                                          ⑥ 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5.选出用“/”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正确的一项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A.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B.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C.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D.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6.(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5分)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忆是多种不同事物的集合,可以是微妙的感觉、具体的影像、连贯不连贯的事件过程;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和逻辑。不论哪种记忆,都是大脑神经网络中的一组神经元被激发,形成某种特定的连通回路。大脑储存的方式是把事情分拆为最基本的单元,每个单元分别由指定的神经元储存。

    完整的记忆只有在被提取时才形成,它既存在又不存在。我们无法在大脑中找到记忆图像,它只是百亿个神经元的组合。不同的记忆素材通过编码,储存在不同的脑区,提取的方式也不同,需要几十个不同的脑区共同合作,才能形成或再现。

    短暂记忆靠神经传导素增强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形成,只能保留几分钟;而长期记忆能保存许多天甚至多年。不断重复能使短暂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通过不断重复,大脑中的化学信号系统会把一种特殊蛋白质推入神经元的核心,并且在那里启动遗传基因合成蛋白质,神经元因此有了基本的改变,增加新的触突,创造新的连接网络。结果是大脑有了结构性的改变,这就是长期记忆的建立。

    与某事件相关的素材以适当的间隔重复出现,而不是一次性出现,回忆这件事情会更加容易。比如,在几天内多次、短时间看到同一张脸,就比在一天内长时间对着这张脸更容易记住。这就是心理学家40年前提出过一种编码变异假说。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多背景的联系能从多途径提取记忆:这张脸与多种不同的背景联系起来,比如学校、工作场所和家庭相对于舞会等单纯的一种背景,更容易让人想起。每种不同的背景或环境,能激活大脑的不同功能区。这一假说认为,不同的神经反应能提高记忆。

    但是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拉塞尔•博德里克领导的一项神经影像研究提出,反过来也是对的,即用同一种背景多次激活同样的神经连接方式,事物能被更好地记忆下来。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刺激,同样的神经连接重新激活时,就会形成一幕记忆。记忆完成的精确与否,取决于不同脑区活动方式重连得是否精确,而不是更多的连接方式。比如更吸引人的面孔更容易形成记忆。

1.对于文中所提出的“完整的记忆既存在又不存在”解说正确的一项

  A.因为它常常是抽象的、微妙的、具体的、不连贯的,很难完整捕捉到。

  B.事情都被拆分成了最基本的单元,我们无法在大脑中找到记忆图像。

  C.记忆素材是分散储存的,这些脑区共同合作,记忆才能形成或再现。

  D.记忆是大脑神经网络中的一组神经元被激发形成的某种特定连通回路。

2.关于“编码变异假说”,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事件素材以间隔、重复的形式出现比一次性长时间出现更容易形成长期记忆。

B.在多种背景中出现的事物,提取记忆时能激起更多神经反应,有利于提高记忆。

  C.博德里克认为记忆的完成在于重连的精确,“假说”却认为是连接方式更多。

  D.认知神经科学家拉塞尔•博德里克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推翻了编码变异假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

  A.长期记忆是通过短暂记忆的不断重复,引起大脑一系列化学反应,使神经元产生新的触突,创造新的连接网络而形成的。

  B.记忆是被拆分储存的,它是百亿个神经元的组合,分散在几十个不同脑区,要多种提取方法共同作用,最后才能完成。

  C.短暂记忆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形成的,只能保存几分钟,而长期记忆甚至可以保存多年,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D.当多次受到同一目标的冲击时,更吸引人的面孔更容易引发大脑形成同样的连接方式,因而更容易被记住。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宝玉。

B.漂泊异乡三年的大卫终于回国了,他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坎特伯雷见美丽宁静的爱丽丝,向她诉说:“我出国待在国外,以及回国,都是为了爱你。”

C.卡西莫多从外表看,是个令人讥笑的人物,出身不明和外貌奇丑这两重灾难,使他在唾骂、嘲笑中长大。但他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

D.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因为他以其翘居群首的品德与学业,对儒家的社会行为的最高德行标准和最高法则——仁德做了最好的诠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