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rù)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bēi):低下。④甃(zhòu):井壁。⑤罅(xià)漏:缝隙,漏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于今赖之                 赖:依靠

B.问民之所病                 病:疾病

C.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比:并列

D.而岁适大旱                 适:恰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此六井之大略也             是何楚人之多也

C.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D.绝三桥以入于石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3分)(    )

①少西而北为金牛池            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        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 以 为 水 者 人 之 所 甚 急 而 旱 至 于 井 竭 非 岁 之 所 常 有 也

 

1.B 2.C 3.C 4.B 5.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 【解析】 1. 试题分析:病:担忧。“病”与其前面的“所”字构成“所”字结构,因此应当充当动词,而所给的解释“疾病”为名词,显然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而:连词,表转折。A.乃:副词,表顺承,才;代词,你的。B.之:助词,的;指示代词,这么。D.以:连词,表承接,然后;介词,表凭借,译作“根据”。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在理解各句意思的基础上,采用排除的办法。①是开凿,而非修治;③是百姓对六井不治的担忧;⑥是说修治后带来的好处。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六井开凿“终于刺史白乐天”有误,白乐天做的是修浚工作,而非开凿工作。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重点关注所给语段中的名词,在大体理解语段语意的基础上,明确名词与其它词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句读处。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参考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离开钱塘向东冲向西陵,潮水从远处涌来。它使低洼潮湿的盐碱地,变成了种植桑麻的地方,时间长了又发展成为人口聚居的城镇,今天州县的平坦陆地,都是钱塘江的故地。这里的水质又苦又恶臭,只有靠山凿井,才能得到甘甜的泉水,可是泉水供给的范围又不够广。唐朝的宰相李长源开始开凿六井,引西湖的水来供给百姓饮用。后来刺史白乐天治理西湖疏浚六井,并且在西湖边上刻碑题字,直到如今人们还依靠这几眼井水生活。当初李长源开凿六井,其中最大的在清湖,叫做相国井,相国井的西边是西井,西井的偏西而向北的叫做金牛池,又向北而偏西靠近钱塘城的分别是方井和白龟池,又向北而偏东到钱塘县治南面的叫做小方井。不过,金牛池废弃已经很久了。嘉祐年间,太守沈文通又在六井的南面,越过河流往东,到美俗坊的地方开凿了南井。水流出了涌金门,汇入湖中向北流去,上有三道水闸,水流注入石砌的水沟,穿城向东流去,南井、相国井、方井都从这里流出。至于西井,则是相国井的支流。而白龟池、小方井,都建造了暗沟从湖底流过,不用水闸。这就是六井的大致情况。 熙宁五年秋天,太守陈述古刚到这里,询问百姓担忧的事情。百姓都说:“六井不修治好,老百姓就没有水喝了。南井沟渠低下而井高,水在地底下流淌,大抵通常供应不过来。”陈公说:“咳,说得太过了,有我在这儿,能让百姓没有水喝吗!”于是命令和尚仲文、子圭办理此事。于是打开沟渠更换井壁,修补好了一些漏洞,这样一来,相国井的水滔滔而来,沟里的水都溢了出来,向南注入漕河,上千的船只轮流来取水,瞬息之间就可以灌满百斛。还疏浚涌金池,将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让洗衣浴马这样的事不在上池发生。并且在上池的门外设置两道闸门,其中一道闸门连接上池并将河水引入,另一道设在石围栏里,并列摆放五根竹管作为水管来引出池水,池水汇入河中向东流去,经过三桥然后流入石沟,进而注入南井。 第二年春天,六井全部修治好,正好赶上干旱之年,从江淮到浙右的各地水井都干涸了,老百姓到了用瓦罐装水奉如美酒相互赠送的地步。而钱塘的百姓肩上扛的,舟船载的,南自龙山,北到长河盐官海边,都有丰足的水供牛马饮用,供人们洗澡。 我认为水是人们急需的,干旱以致井水干涸,并非年年会发生的。因为与水有关的隐患不常有,而忽视了水是人们的急需之物,这是天下的通病,难道只是对待水这样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周邦彦的《苏幕遮》,完成小题。(8分)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列对这首宋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鸟雀呼晴”的“呼”字很传神,通过描写小鸟的欢快叫声来表达词人轻快心情。

B.下片“故乡遥……久作长安旅”四句,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归的羁旅之情。

C.下片“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

D.全词明白如话,不加雕饰,意境深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意象是“      ”。(2分)

3.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此句中的“举”字。(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文后题目。(7分)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开头以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的遭际受门第贵贱决定的不平现实。

B.诗人认为人各有命,不能行时叹息坐时愁,体现了诗人乐观、大度的情怀。

C.诗的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语调时缓时急,富有节奏感。

D.此诗为歌行体,语言质朴,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

2.请简析“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复活》选段,回答问题。(5分)

涅赫柳多夫回到莫斯科以后,头一件事就是到监狱医院里去……

涅赫柳多夫有心像上次那样对待她,然而他不能够照他所打算做的那样伸出手去同她握手,现在她在他的心目中变得极其讨厌了。

涅赫柳多夫去监狱医院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极其讨厌马斯洛娃?请简要叙述。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听完判决后,马斯洛娃因觉得冤枉而放声大哭。陪审员涅赫柳多夫赶忙上前安慰她,并向庭长指出判决不当,结果遭到了庭长斥责。

B.涅赫柳多夫向马斯洛娃表明,要用结婚的行动来赎罪。马斯洛娃认为涅赫柳多夫是想用她来拯救自己,她厉声斥责他并叫他走开。

C.在库兹明斯科耶,涅赫柳多夫按照低廉的价钱把土地租给农民。他为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可是农民们并不满足,他们仍有所期望。

D.当助理护士说认不出旧照片中的马斯洛娃时,马斯洛娃的脸色变得凄凉。她想起自己相貌巨变的起因,对涅赫柳多夫又产生了愤恨。

E.在涅赫柳多夫的多方努力下,马斯洛娃终于免受流放的刑罚。马斯洛娃很感激涅赫柳多夫,但她仍然告诉他,自己爱上的是西蒙松。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6分)

14.(1)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3分)

译: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