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                                                         

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3分)

 

1.不一样。前者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从而表现相思之苦;后者以春天的“二月花”来比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 2.点名时间是秋季,从花开到花落的时间长,说明相思之久;用“残”字渲染出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出愁苦的心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两句诗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枫叶”,但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显然不一样,答题时要指出各自表达了什么感情。《长相思》是一首抒写秋怨相思的思妇词。“相思枫叶丹”中“丹”指红色,形容色彩绚丽。“相思枫叶丹”这里写枫叶红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也写枫叶红了,虽都是写枫叶红了,但二者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杜牧诗中表达的是一个“爱”字,借枫叶之红,胜过二月之花来表达秋之灿烂,表达的是自己心中的对秋的喜爱,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而李煜词中的枫叶之红,表达的是秋暮已至,相思比红叶更盛,以及天长日久相思难解的苦闷。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结合全诗和该诗句意象、关键字词分析。这首词紧紧抓住秋来写相思,秋天的山、水、枫叶,秋天的花、雁、风月,众多的意象烘托出一个清冷寂寥的秋境。词的下片韵味无穷,耐人寻味,承上继续写景,先写菊花开了又落了,表达时序更替之快,相思之久。“残”字渲染出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出愁苦的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3分/题,共15分)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有臧仓者沮君              嬖:宠幸

B 是邪说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

C 不故去                       遇:被赏识

D 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2.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

A  绝粮于邹、薜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B  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C  受业于子思                             尝仕于齐,位至卿

D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                     识其不可,然且至

3.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 下 之 言 不 归 杨 归 墨 杨 氏 为 我 是 无 君 也 墨 氏 兼 爱 是 无 父 也 无 父 无君 是 禽 兽 也

(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题,共6分)

①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②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7.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1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12.             ,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鹦鹉遇到乌鸦。笼中的鹦鹉安逸;野外的乌鸦自由。鹦鹉羡慕乌鸦自由,乌鸦羡慕鹦鹉安逸。二鸟便商议互换。乌鸦得到安逸,但难得主人欢喜,最后抑郁而死;鹦鹉得到自由,但长期安逸,不能独立生存,最终饥饿而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如今,网络中有许多“圈套信息”通过胁迫人们内心中的善良、孝心、爱国心等,来骗取转发率。这些信息的内容往往是虚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迎合你内心中的某种祈愿引你入套。比如“保父母或子女平安”“该微信若转发300万条,日本政府就将向中国道歉”“牙膏皮上的绿色条代表它是纯天然”等等。并且这些信息的结尾还会加上“不转者噩运连连”“转吧!我也是被逼的”“是朋友就转”“是中国人就转”这类胁迫性的语言。许多人明知是套,还恶意转发。因此,我们呼吁“拒绝圈套信息”。

请拟一条以“拒绝圈套信息”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10—20字之间。(4分)

 

查看答案

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个字。(4分)

第一个节目《雷雨》表演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欣赏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班级高二(7)班。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由高二(8)班演出的《霸王别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