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苹果:偶像的黄昏 iPod、iPhon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苹果:偶像的黄昏

iPod、iPhone、iPad……自从上世纪末在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时代,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谈论技术的人总是想从苹果的产品身上挖掘出更多领先技术的表现,虽然偶有收获,但最近的失望却越来越多:Mac机型越来越慢的更新换代、iPad的新瓶旧酒,都表现出苹果的创新乏力。我想请果粉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乔布斯站在苹果的大柜台后面叫卖,你会对iPad有恁大的热情吗?于是,谈论营销的人又想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了苹果掌握有“少数派”和“神秘感”两大营销定律。但实际上,乔布斯不在苹果的那些年,苹果走的同样一条道路,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其实他们不知道,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因为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业界将苹果如今的成功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因为乔布斯自己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2008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金融传染病”,这个比喻用在苹果的用户群身上也非常合适。苹果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就象是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一旦将来某一天,离开了乔布斯这个可以不断变异的病原体,“苹果传染病”的感染能力便岌岌可危了。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如果一个艺术性的流程很少失败,就说明这一流程已经具有了可预测性,是时候把它转化成科学流程了”。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显然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次这么多年的检验,也确实很少失败;但是很遗憾,这一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于是,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能在很多地方引发追捧,中国的北京、上海也不例外,但这一传染力到了成都就势微了,在成都买iPhone、iPad既不抢购也不排队。是成都人不知道苹果吗?肯定不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IT中心,苹果同样享受极高的知名度。是成都悠闲的生活态度;成都人深知,小白鼠不是人生的理想模式,“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不需要在对什么东西的追逐和追捧当中得到体现和发泄。

1..下列有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谈论营销的人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出了苹果成功的两大经验,即“少数派”和“神秘感”。

B、由于盖茨的支持,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C、离开乔布斯的苹果,成功只能是一种奢望,所以乔布斯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D、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苹果在当下的成功可以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2.下列相关椎断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苹果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B、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因为它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而非科学流程。

C、中国的北京、上海,对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热烈的追捧,表明他们还不明白“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这个道理。

D、只“创新,才能使苹果取得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而这一切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

3.根据文章内容,请分三点概述苹果的成功经验。(3分)

 

1.C 2.B 3.①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②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③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得吸引的艺术过程常保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 【解析】 1. 试题分析:A、“少数派”和“神秘感”不是苹果成功的经验。B、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由于乔布斯的创新而非盖茨的功劳。D、原文“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原文“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金融传染病’”,没有涉及乔布斯。C、原文“成都人深知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并没有说北京、上海人不知道这个道理。D、“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说法太绝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文的中心介绍苹果成功的经验,考生要找准信息区间,从原文找出信息并归纳出来。可结合第二段“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因为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业界将苹果如今的成功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因为乔布斯自己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第三段 “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第四段“ 也确实很少失败;但是很遗憾,这一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来分析。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3分/题)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①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注】①要:通“邀”,求取,追求。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爵”指仁义忠信等,孟子认为这些是天然值得尊崇的。

B.“人爵”则是偏重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完全靠人委任、封赏或世袭取得。

C.“天爵”、 “人爵”思想,与其“仁政”、“性善”、“致仕”等思想贯通为一体,是孟子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D.孟子所谓的“天爵”,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修炼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逐渐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

2.这段话主要讲了“天爵”“人爵”,请根据选段谈谈你对“天爵”和“人爵”的看法。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大军追来,张飞巧设疑兵,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横矛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几十万大军被吓退。

B.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荆襄九郡是刘表地盘,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在,刘备以叔辅侄为由,将鲁肃赶了回去。

C.关羽见赵云、张飞双双立功,便带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与老将黄忠展开激战。在阵前黄忠的战马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作为回报,黄忠对关羽箭下留情。太守韩玄大怒,要杀黄忠,最后魏延杀了太守,献了城池。

D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淝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彝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华容道遇关公,关羽念及旧情,放过曹操。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派人招降西凉州的马腾,想让马腾南下征讨孙权。曹操为笼络马腾,特向汉献帝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并将其家属迁入邺城,便于控制。又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B.由于天热难耐,刘备军马从猇亭一直排到川口,前后扎下四十个营寨,接连七百余里。白天旌旗蔽日,晚上火光映天。刘备每天派入挑战,陆逊只令坚守,不准出迎。刘备焦躁不安。夏天炎热,刘备将营寨移到树林中阴凉之处。

C.孟获第六次被放回后,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将藤甲军诱入盘蛇谷,把藤甲军全部抓获,孟获第七次被擒。至此,孟获终于心服。诸葛亮封孟获为王,并归还所有夺取的土地。南蛮从此臣服,发誓永不再反。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

D.诸葛亮回到汉中,想起刘备临死时曾嘱咐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话,感慨自己用人不慎,误了蜀国大事。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诸葛亮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

5.简答题(5分,只选做一题)(5分)

(1)“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鸭,吾得姜伯约如得一凤”, 这是诸葛亮对赵云所说的话。这“一凤”是谁?诸葛亮是如何用计“得一凤”的?请简述。

(2)曹操曾经梦见“三马同槽”,是哪“三马”?他们是如何“诈病赚曹爽”的?请简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                                                         

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3分/题,共15分)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有臧仓者沮君              嬖:宠幸

B 是邪说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

C 不故去                       遇:被赏识

D 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2.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

A  绝粮于邹、薜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B  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C  受业于子思                             尝仕于齐,位至卿

D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                     识其不可,然且至

3.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 下 之 言 不 归 杨 归 墨 杨 氏 为 我 是 无 君 也 墨 氏 兼 爱 是 无 父 也 无 父 无君 是 禽 兽 也

(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题,共6分)

①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②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7.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1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12.             ,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鹦鹉遇到乌鸦。笼中的鹦鹉安逸;野外的乌鸦自由。鹦鹉羡慕乌鸦自由,乌鸦羡慕鹦鹉安逸。二鸟便商议互换。乌鸦得到安逸,但难得主人欢喜,最后抑郁而死;鹦鹉得到自由,但长期安逸,不能独立生存,最终饥饿而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