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释】1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2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昱爵。3轻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县学的生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也             戚:忧愁

C.县吏其意气                 怪:责怪

D.见其斥人过                 面:当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张自新“性方简,无文饰”的一组是(3分)(     )

①见之者莫不讪笑                      ②以灯檠投之

③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               ④试之文,立就。

⑤正襟危坐,啸歌古人                  ⑥宰天下竟何如?

A.①③④    B. 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C 3.B 4.(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3)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 【解析】 试题分析: 1.以……为怪异。A项的“了”字,除结合语境外,还可由熟语“了如指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来加以印证,将其解释为“了解,明白”是正确的。B项的“戚”字,据语境“飘飘然若在世外”,可见自新是不以“贫贱”为愁苦的,也可据“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熟语得到印征,其解释是正确的。D项在《庄子》中也有相同的意义与用法,“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该项为正确的。C项的“怪”字,可结合课文迁移法来理解,“时人怪之”的“怪” 正与此同,正确的解释应为“以…为怪异”。 2.本题可以用排除法。③是自新牢记父亲的教诲。④是说自新有才华。 3.A、B、C三项均可以从文本中找到对应的位買,如A项,对应位置在第一段;B项对应位置在第三段,原文为“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C项对应位置为最后一段。而D项侧重从全文的角度 进行分析和理解。对比原文后可以发现,B项中的“无法与他们交流”与原文中的“与之语, 不答”在意思上不相同,从文意上看,“不答”是“不想回答、理睬”或“不愿回答、理睬”, 而不是无法与他们交流。 4.(1)“且” “宁……耶” “以” “忧”为得分点,“且”译为“况且”,“宁…… 耶”译为“怎么能……呢”或“难道能…吗”,“以”译为“因为”,“忧”在此处大使动用法, 译为“使…"袒忧”“让……担忧”。重点考察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两个考点。 (2)“诣”“代”“匿”及省略句式为得分点,“诣”译为“前往”,“代”译为“代替”,“匿”译为 “藏匿”或“把…藏”。同时,此句中有两处省略,承前省略,“自代”后应该要补出宾语 “兄受榜掠、“而匿其兄他所”省略了介词“于,补充完整应为“而匿其兄于他所”。 (3)“悟”感悟,认识;“鉴”挽回;“追”补救为得分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 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8分)

1.宁许以秦曲         负:                 

2.且相如贱人         素:                  

3.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               

4.咸怪其无           征:                 

5.宾主尽东南之     美:                 

6.彼且适待哉         奚:                 

7.日西山             薄:                 

8.如装屏风           宝: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

1.蜂房水涡,                 

2.                  ,似诉平生不得志。

3.夜深忽梦少年事,                 

4.小楼昨夜又东风,                 

5.雁阵惊寒,                 

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欲苟顺私情,                 

8.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60分)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对上述名人名言,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摄氏三十七八度之间。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摄氏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⑦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⑧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⑨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⑩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选自《文汇报》2012年2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是霜花!”这句单独成段,并用感叹号强调,照应标题,表现作者的惊喜之情。

B.第⑤段中作者调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以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霜花的万千姿态。

C.第⑦段“潜”“蘸”等动词刻画了“寒流”的无孔不入,渲染出寒夜的阴郁沉闷。

D.第⑨段以时间为序,描写随着太阳升高霜雪图渐渐损毁的景象,充满动态和美感。

2.作者笔下的霜花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述。(3分)

答:                                                                   

3.有评论者认为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请结合文本,从文章主题意蕴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rù)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bēi):低下。④甃(zhòu):井壁。⑤罅(xià)漏:缝隙,漏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于今赖之                 赖:依靠

B.问民之所病                 病:疾病

C.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比:并列

D.而岁适大旱                 适:恰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此六井之大略也             是何楚人之多也

C.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D.绝三桥以入于石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3分)(    )

①少西而北为金牛池            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        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 以 为 水 者 人 之 所 甚 急 而 旱 至 于 井 竭 非 岁 之 所 常 有 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