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在横线上填人原文语句。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靡有...

请在横线上填人原文语句。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2.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归园田居》)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蜀相》)

5.________,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________。(《春夜喜雨》)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7.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劝学》)

8.________,茂林修竹,________,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9.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1.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2.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3.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4.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5.野径云俱黒   花重锦官城 6.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7.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8.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 9.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1)时,注意“靡” “夙” “寐”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羁”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渚” “萧”的写法。默写(4)时,注意“捷” “长” “襟”的写法。默写(5)时,注意“径”的写法。默写(6)时,注意“幽愁”的写法。默写(7)时,注意“骐骥”的写法。默写(9)时,注意“粟”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①。

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苹③。

注释:①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②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

③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第一联,诗人通过“望”、“挥手”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B. 第三联,描绘了朋友远行而去,独留诗人在落日的太湖边惆怅的景象。

C. 第四联,写诗人站在汀洲上不忍归去,情景交融,表达了不尽的愁思。

D. 全诗虽没有“别离”二字,但诗人借眼前之景表达情思,有婉曲之妙。

2.本诗第二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12、13题各2分,14题5分,共9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师说》)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之不传也久矣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

B.其闻道也先乎吾

君臣守以窥周氏

C.令其智乃反不能

向时之士也

D.吾从而

道也

2.下面各组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生吾前

其皆出于此

B.其闻道已先乎吾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师不必贤弟子

青,取之

D.三人行,必有我师

于其身也,耻师焉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分)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______,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______。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而欲出者           怠:懈怠

B. 不出,火尽           且:将要

C. 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D. 此余之所也           得:心得

2.对下面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 ②③相同,①④不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

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而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 至于忧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而其见愈奇            D. 火尚足以明也

5.对上面两段文言语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作者详细地记述了自己游览褒禅山前洞和后洞的情形,突出了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B. 第一段末,作者在懊悔自己未能尽游览之乐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怠而欲出者”畏难怕苦思想的批评。

C. 第二段由“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强调了在“志”、“力”、“物”这三个成功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

D.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熙凤——曹雪芹——《红楼梦》    B. 刘兰芝——萧统——《玉台新咏》

C. 琵琶女——白居易——《琵琶行》    D. 柳妈——鲁迅——《祝福》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加大对高科技作弊的惩治力度,今年高考期间,本市将建立一个能够覆盖五环内地区的固定监测网,对作弊频段实施干扰。

B. 重新回到欧洲联赛,贝克汉姆的曝光率大为增加,获得冠军后功成身退,留给了巴黎这座城市美好的回忆。

C. 据报道,某古城的大批居民和文物保护单位遭到大规模拆迁,改变这种大拆大建式开发古城的做法已经迫在眉睫。

D. 全国云报纸技术应用平台将为媒体成员提供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为传统纸媒提供最权威的数据支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