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冉有、季路于孔子曰           谒见

B.无乃尔是与                    过错

C.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

D.危而不持,而不扶              跌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季氏将有事颛臾       其身也,则耻焉

B.邦分崩离析不能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必为之辞

C.既来之,则安         彼竭我盈,故克

D.昔先王为东蒙主       五十步笑一百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

B.孔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C.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

D.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季氏的阴谋。

4.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B 2.D 3.C 4.(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解析】 试题分析: 1.过:责备。 2.A、介词,对/介词,对于;B、连词,却/连词,却;C、代词,他们/代词,他们;D、介词,把/介词,凭借。 3.原文意思为: “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国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均:平均分配。和:和睦相处。安:相安无事。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述《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王维诗的什么特点?(4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补写出原文。(8分。每空1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白居易《琵琶行》)

2.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韩愈《师说》)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草窠(kē)       歆享(xīn)      渣滓(zǐ)     寒暄(xuān)

B.新正(zhēng)    倔强(jiàng)    炮烙(lào)    形骸(hái)

C.暮砧(zhān)     千载(zǎi)      塞上(sài)    老聃(dān)

D.句读(dòu)      阿谀(ē)        朔漠(sù)     锋镝(dí)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

走进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30分)

信  仰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我刚打开办公室的门,他也跟进来了。我沏了一杯茶,坐定,自顾喝茶,没理他。

他没有像以往一样,毫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来,而是局促地站在屋子中间,抖瑟着。我没叫他坐,他也不坐。

他姓蔡,70多岁了,是上访专业户,我们郝叫他蔡老头。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上班了,看见他,都乐了,都说,蔡老头,又到北京回来了呀?见到某某了吗?

某某指的是中央的一个大人物。

他说,回来了。又给每个人都敬上烟。

抽的是大中华。老头今天有喜事了?

我不问,其他人也不问,都去忙自己的事,把老头一个人撂在屋中间。他有话自然会说。

他果然就说了,他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都将头抬了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都一齐看着蔡老头。

老头高兴了,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猛吸了一口烟,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说,这么说,他们认定你是1940年入党的了?

老头说,不,他们说我是1949年入党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人差点笑出了眼泪。

只有老头不笑,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

蔡老头真是个怪物。就为到底是哪一年入党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上访。本来,不管是1940年还是1949年入党的,他都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固执得很,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的党,十几年里,他跑广州跑北京,几年工资都倒贴进去了。这一次,他去北京,是去找一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蔡老头说,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烧。

我对他说,这么说,蔡老头,这一次你没有找到你那位战友?

不,找到了。老头说,他也说我是1940年入的党,我确实是1940年入的党。就是那一年,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伤了我的左腿。老头说着就卷起他的裤腿,把那一个碗口大的疤指给我们看。

老头的固执劲又来了。屋子里的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按惯例,老头接下来会呈上他那一叠厚厚的材料。那一叠材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公章,老头每到一个地方申诉,就一定叫人家盖上公章,明明那公章一点也不管用,可老头信它。那一叠材料里,就有我亲自给他盖上的十九个公章。我拿出公章来,准备给他盖上第二十个公章。

可这次老头没带材料来,见我们都笑,老头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我说,蔡老头呀,你这次来,到底想干什么呀?

老头搓搓手,说,嘿,我要干什么呀?突然又说,你们都是党员吧?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道,蔡老头,党员又有什么用呀?你还是先弄清自己是哪一年入党的吧。

老头激动起来了,满脸通红,牙齿格格地响。他大声说,我告诉你,小子,我是1940年入党的,我是老党员了。入党没用,干啥有用?你说说,你说说。泡歌厅、包二奶,这些就有用了吗?你们这些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老头几乎要跳起来了。他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老头突然“啪”地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清脆的一巴掌,像打在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不说话,老头脸色发紫,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

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或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小说以“信仰”为题,既有作者对人物塑造的考虑,也体现了作者对情节设计、主题表达的用心。

B. 第一段中“我”自顾喝茶、不理蔡老头,这是因为“我”因缺失信仰而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C. 蔡老头初进办公室时“局促”、“抖瑟”,是因为他想明白了自己曾纠结的问题后感到愧疚,同时也因不知道如何向大家说明而尴尬。

D. 蔡老头反复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是因为他在入党时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后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E. 结尾“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既与前面“我们”的“笑”形成对比,也暗示“我”的心理变化,含蓄而发人深省。

2.文中说“蔡老头真是个怪物”,请概述“我们”这样认为的理由。(3分)

3.小说中写到了办公室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党员有什么用”,这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5分)

4.倒数第二段写“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这一细节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6分)

5.巴金说过: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请结合小说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名言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