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

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6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①是薛宝钗和林黛玉。②示例: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她挂有一把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但宝玉倾心于林黛玉,于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使用“调包计”让宝、钗成婚。后来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解析】 试题分析:“玉带林中挂”谐音“林黛玉”,“金簪雪里埋”“雪”谐音“薛”,宝钗有一金锁,此句指宝钗。林黛玉,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与贾府千金贾敏的独生女林黛玉,少时其母因病辞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薛宝钗,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宝钗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并理解名著名篇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       、懦弱的      、精明的     、孤僻的       ,取“                 ”之意。(2.5分)

 

查看答案

《红楼梦》以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1.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冉有、季路于孔子曰           谒见

B.无乃尔是与                    过错

C.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

D.危而不持,而不扶              跌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季氏将有事颛臾       其身也,则耻焉

B.邦分崩离析不能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必为之辞

C.既来之,则安         彼竭我盈,故克

D.昔先王为东蒙主       五十步笑一百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

B.孔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C.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

D.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季氏的阴谋。

4.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查看答案

简述《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王维诗的什么特点?(4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补写出原文。(8分。每空1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白居易《琵琶行》)

2.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韩愈《师说》)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