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题中所引的材料是牛顿在临终前对守候在他病床前的朋友讲的一段话。这段话广为人们熟知,不算新鲜,但其内涵却颇为丰富。话语的主体是牛顿对自己的评价,冒号后面的文字是评价的具体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他不知道别人怎样评价自己,这层略说;一层是他对自己的评价,这层详说。牛顿对自己的评价,没有用直白简明的话说出来,而是用了一串形象的比喻来表述。牛顿对自己的评价也可以再细分为两个小层次:首先,牛顿认为自己“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不仅仅是小孩.而且是在“玩耍的小孩’。即便玩耍,也没下到“大海’里,仅在海滨而已。主要信息有“小孩、玩耍、海滨”等。其次是牛顿谈自己在科学上所作的贡献。这里又用了一个对比句,自己发现的仅是“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贝壳”,却全然没有发现“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主要信息有“发现、卵石(贝壳)、海洋”等。简言之,牛顿认为自己仅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只发现了更光滑的卵石或更美丽的贝壳,却没有发现真理的海洋。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看,材料中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可引发思考:1 、评价(评价别人、评价自己)——评价标准要客观、公正、科学、辩证、实事求是。2 、小孩(而非“巨人”)  ——谦逊是一种美德;——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3 、发现——不到海滨去,永远见不到真的大海;不到大海中去,永远不知道它有多么浩瀚;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永远不可能有大的长进!4 、贝壳与海洋——追求永无止境;综合起来看,文题材料的基本意思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道德观——谦逊是一种美德。二、价值观——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已。三、境界观——追求永无止境。 可参考题目:永做“拾贝壳”的小男孩;谦逊是一种美德;正确看待自己;大师的境界;眼界; 勇于发现;发现的真谛;要勇于求真;我自低微至尘埃 ;生有涯而知无涯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做饱满的稻穗;其实,你见到的只是海岸;知不足,方可成大事;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少年壮志不言傲;追寻永无止境;谦恭让人走得更远。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8分)

雅与俗  莫 邪

①从前倪云林雅士,因为不肯替张士信作画,有一天被张士信捉了起来,鞭打几死。可是他在被鞭打时,不发一言。有人问他缘故,他说:一开口就俗了。

②不得了,这样的雅士,连性命都不顾,真正少见。然而这样的做作,不也有一些太雅之嫌否?因为在我看来,不开口只能算作强硬不屈,是个好汉,与雅无关。如果存心要以此为雅,就未免太雅而成俗了。

③太雅成俗,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说的“雅得太俗”一样。当时一般斗方名士,动不动就饮酒看花,吟诗作赋,自命风雅,于是给吴敬梓大大地嘲讽了一阵,至今当为话柄。

④这种雅习,到了今天,似乎风流余韵,依然未绝,或者竟是变本加厉,有行必雅,无事肯俗。别的不必说,即以几个人的别号笔名而言,早已竭尽雅之奇观,不能不使人叹为雅之极致。

⑤我不是说,那些名字不雅。恰恰相反,我是承认它们的雅的。可是一人始倡,多人从风,任何雅事,都成了俗不可耐。正如宋之苏东坡是雅人,多雅事,明之唐伯虎、张孟晋之流,邯郸学步,扭捏作态,就使人要发呕了。

⑥要一定专为雅与俗下定义,当然不是容易的。不过我说,这里面似乎也有一些范围,除了始倡者雅,从风者俗外,还有有意者俗,无心者雅。倪云林之俗,我就为了他的有意。他本来是元末明初人,元人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别号的,所以他号为云林子,这就是他的俗的表征之一。至于他的故意嗜洁,无非学学朱元璋,也徒见其俗气熏人耳。

⑦莫君利哀(仿高君尔基的雅称)所写的《装腔作势》,就是为这些雅人写照的。我想要收集这项材料,恐怕古今中外不知多少,正可以车载“之”计量,汗牛“之”充栋吧——用两个“之”字,文气便雅。

⑧不过雅事只止文人有份,不识字的浑人是无份的。因此既有文人的太雅成俗,也就有了浑人的太俗成雅。党太尉的销金帐里,羊羔美酒,就是个明证。而梁山黑旋风开口老子,闭口铁牛,实在妩媚可爱,端的不俗。就是鲁迅笔底下的阿Q,几声我要……,我也认为是近代第一雅人。为什么呢?也不过为了他们的一片天真,无心于雅。其所言所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却自然地绝妙千古,俗得太雅耳。

⑨文人中毕竟黄山谷是有点道理的:到了宣州,有人请他写字,他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有人因为他给了俗人,为他可惜,他就笑着说,有不俗的人,引一个来看看。这话真正痛快极了!反过来说,谁是雅人呢?谁不是俗人呢?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雅与俗的究竟来。

⑩我时常听见人们说,文章要做得“雅俗共赏”,方为妙文。这话,我有些不相信,因为雅能赏的,俗未必能赏;俗能赏的,不一定雅能赏。因此,我想,也许“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吧。至于我这篇不妙文,既难追雅,又难谐俗,也就只好雅俗不共赏了。

1.文章认为应怎样区分雅与俗?结尾处画线的句子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文章观?(6分)

                                                                                 

                                                                                

                                                                                

2.第⑧段的议论有什么特色?请简要概括。(6分)

                                                                                 

                                                                                

                                                                                

3.请简要说明全文的论述思路。(6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梁实秋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平、快、挂,七长八短的一大堆。明知其间未必有多少令人欢喜的资料,大概总是说穷诉苦、琐屑累人的居多,常常令人终日寡欢,但是仍希望有一大堆信来。Marcus Aurelius 曾经说:“每天早晨离家时,我对我自己说,‘我今天将要遇见一个傲慢的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一个说话太多的人。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乃是自然而且必要的,所以不要惊讶。’”我每天早晨拆阅来信,亦先具同样心理,不但不存奢望,而且预先料到我今天将要接到几封催命符式的讨债信,生活比我优裕而反来向我告贷的信,以及看了不能令人喜欢的喜报,不能令人不喜欢的讣闻等。世界上是有此等人、此等事,所以我当然也要接得此等信,不必惊讶。最难堪的,是遥望绿衣人来,总是过门不入,那才是莫可名状的凄凉,仿佛有被人遗弃之感。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这种信也有用处,至少可以令我们知道此人依然健在,此种信不可不复,复时以“……俟有机缘,定当驰告”这么一套为最得体。

另一种人,好以纸笔代喉舌,不惜工本,写信较勤。刊物的编者大抵是以写信为其主要职务之一,所以不在话下。因误会而恋爱的情人们,见面时眼睛都要迸出火星,一旦隔离,焉能不情急智生,烦邮差来传书递简?Herrick有句云:“嘴唇只有在不能接吻时才肯歌唱。”同样的,情人们只有在不能喁喁私语时才要写信。情书是一种紧急救济,所以亦不在话下。我所说的爱写信的人,是指家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在这心情之下,朋友的信可作为宋元人的小简读,家书亦不妨当作社会新闻看。看信之乐,莫过于此。

写信如谈话。痛快人写信,大概总是开门见山。若是开门见雾,模模糊糊,不知所云,则其人谈话亦必是丈八罗汉,令人摸不着头脑。我又尝接得另外一种信,突如其来,内容是讲学论道,洋洋洒洒,作者虽未要我代为保存,我则觉得责任太大,万一庋藏不慎,岂不就要湮没名文。老实讲,我是有收藏信件的癖好的,但亦略有抉择:多年老友,误入仕途,使用书记代笔者,不收;正文自第二页开始者,不收;横写或在左边写起者,不收;有加新式标点之必要者,不收;没有加新式标点之可能者亦不收……因为有这样多的限制,所以收藏不富。

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有一位业教授的朋友告诉我,他常接到许多信件,开端如果是“夫子大人函丈”或“××老师钧鉴”,写信者必定是刚刚毕业或失业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请求提携的意思。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的称兄道弟了!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广。师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书信写作西人尝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其亲切细腻仅次于日记。我国尺牍,尤多精粹之作。但居今之世,心头萦绕者尽是米价涨落问题,一袋袋的邮件之中要拣出几篇雅丽可诵的文章来,谈何容易。

1.“信”在本文中有哪四个别称?(4分)

                                                        

2.第2、5两段中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朵云遥颁:                      阶级升黜:                      

3.作者收藏信件应符合什么样的要求?请结合文中第4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不超过20个字。(6分)

 

 

 

 

 

 

 

 

 

 

 

 

 

 

 

 

 

 

 

20

4.从本文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什么样的独特风格?请试作探究。(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4.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6.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

7.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

8.君子引而不发,             。(《孟子·尽心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范景仁墓志铭

苏 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恬于进取                 恬:淡泊

B. 章累上,不报             报:上报

C. 落翰林学士               落:免除

D. 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   )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 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 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 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3分)

                                                                            

(2)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4分)

                                                                           

(3)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