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列材料,请概括杜鹃鸟让人惆怅、令人喜爱的原因。不超过50过。(4分) 春末...

根据下列材料,请概括杜鹃鸟让人惆怅、令人喜爱的原因。不超过50过。(4分)

春末夏初,在田野漫步时,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这种声音清脆悠扬,悦耳动听。当听成“不如归去”时,又令人感到惆怅、忧伤。山民们都叫它“布谷鸟”,实际就是杜鹃。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杜宇是历史潮流上开明皇帝。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便主动让位。杜宇死后化作杜鹃鸟,日夜啼叫,催祥降福,所以这种鸟十分令人喜爱。

 

尽管“不如归去”的杜鹃叫声会引人惆怅,但传说它是杜宇化身的能催祥降福的神鸟,因而令人喜爱。 【解析】 试题分析:既要答出让人惆怅的原因,又要答出令人喜爱的原因;只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写出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人生如湖泊里的涟漪,细小却不乏美丽动人;人生如绿叶上滚动的露珠,微小却不乏晶莹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论语》)

举酒属客,诵明之诗,                。      (苏轼《赫壁赋》)

2.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腾王阁序》)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  (李密《陈情表》)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雁过也,正伤心,                。            (李清照《声声慢》)

4.               ,鲜克有终。                   (《诗经》)

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古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篝: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午渐觉水觉肖: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菱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菱的华贵。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4分)

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最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饱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其死,器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上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属:连缀,写作

B.煜辞以疾                        辞:推辞,拒绝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贻:赠送

D.擢拜左谏议大夫                  擢:提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所得皆精理                    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B.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          请以十五城为秦王寿

C.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窃为大王不取也

D.穆国之良臣                      句读之不知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穆“至行”的一组是

①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

②李生异日为廊庙器

③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

④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

⑤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

⑥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一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

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D.李穆和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3分)

⑵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4分)

⑶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

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苏轼说:“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古往今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函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伤口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来。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情感的艺术。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携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的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有人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动,须臾不离笔墨。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练了书法,书法也全息地映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有人这样说书法:“少年比才气,中年比传统,晚年比学养。”一个“学养”,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经史,留心艺事,更需要长时间含涵体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作为当代,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用关注文化国粹的热情来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的。

1.关于“书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是有着自身美学内涵与价值,不依附于非原生态的环境而独立生存的人文艺术。

B、书法是承载着汉字,注入书法家的饱满情感,彰显出艺术魅力的一种纯粹艺术。

C、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事项和情感,凸现着书法家人格和学识的淡泊名利的标榜艺术。

D、书法是渗透着所有艺术家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一门高雅艺术。

2.关于“书法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书法人文精神。

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方能创作出有人文精神的作品。

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注得人生的含涵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得到滋养。

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一部分文精神史。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必须恪守做人的原则,进行艺术的修炼,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涵养。

B、中国的人文精神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是比西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层次更高的精神追求。

C、书法家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书法,因此其作品也部分地映射了书法家的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D、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去关注书法的发展,是当代书法家今天唯一的价值追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