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事件真相尚未明了,“错在政府”的骂声早已四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事件真相尚未明了,“错在政府”的骂声早已四起,“人人喊打”的喧嚣中,“有罪推论”颇受欢迎,辟谣信息却乏人顾及;电影上映,正常的观影感受变身为简单粗暴的情绪宣泄,极端言辞充斥网络,戾气横生;为求编制,万千学子趋之若鹜,高学历俯身于冷岗位,“死也要死在编制里”;为图方便、求速成,民众不循正轨,走捷径、潜规则大行其道,社会规则权当过眼云烟,“唯结果论”渐成价值标尺。这些现象,共同勾勒出当前社会心态的失衡图谱。每一种不良心态的滋生,都是社会现实和舆论环境的真切投影。而它们的固化、交织与扩大、蔓延,又会进一步加剧社会问题的冲突、冲破规则的边界、导致价值观念的紊乱。一旦不良心态成为社会惯习,影响的不仅是公共秩序的稳定,更直接腐蚀社会前行的内在动力。越是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越需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所有人的精神导引和行为坐标。而良性心态的形成与稳固,需要日积月累的共同努力。政府的角色,在于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从源头上铲除权力寻租、利益交换的“温床”,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每一个公民,同样不能缺席,个体情绪的状态,与整个社会心态的生长轨迹息息相关。只有更多人的心态步入良性轨道,通向“中国梦”的步伐才会愈加坚实。

(选自郑轶《修复不良心态,谁也不能缺席》,《人民日报》,2013年1月17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当前社会心态失衡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社会心态失衡如果蔓延下去,会产生怎样的后果?(5分)

3.针对当前社会心态失衡的种种表现,结合材料,简述作为公民应如何面对。(6分)

 

1.1、对于信息,不辨真伪,群起攻之;2、对于感受,言辞极端,缺乏理性;3、对于工作,追求安逸,依赖体制; 4、对于价值,“唯结果论”,追求“捷径”。【评分建议】每点1分。不加概括,直接抄录为0分。 2.加剧社会问题的冲突,冲破规则的边界,导致价值观念的紊乱,甚至影响公共秩序的稳定,腐蚀社会前行的内在动力。【评分建议】每点1分。 3.作为个体,应增强“主体意识”,(1分),推动并参与政府的“制度设计”(1分),辨明事件真相(1分),提倡理性表达(1分),力戒安逸心态(1分),遵守“社会规则”(1分),共同致力于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评分建议】答案不拘泥于字句,意思对也可。但应注意扣住“个体”,“针对现象”,体现“论述”的要求。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注意试题要求“简要概括”。这就要求学生分层次筛选出信息,从“对待信息态度”“对于感受”“对待工作”“价值观”上进行归纳。筛选时注意关键性的词语。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确定有效的答题区域。另外还要注意关联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文中“又会进一步”“不仅”“更”表明了主要信息涉及的方面,做题时不要漏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时一定要在把握作者观点和主要写作意图的情况下来提出建议和主张。答题时要紧密结合文本中的“社会现象”来提出符合“个体”的方法和举措。这就要求内容切实可行。不可泛泛而论,放空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与蒋干“两过江东”大有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

2.《家》中“鸣凤之死”使觉慧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宝玉失玉疯癫,贾母预备让宝玉与宝钗成婚来“冲喜”,袭人担心宝玉不肯,想出了一个“掉包计”,得到了贾母、王夫人的赞成。

B.《女神》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之再生》这一诗剧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C.《茶馆》中,常四爷、松二爷都是“旗人”,常四爷对满清政府腐败而亡并不惋惜,认为其“该亡”;松二爷在民国“挨了饿”,对“大清国”流露出眷恋的情绪。

D.《哈姆莱特》中“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这一经典独白,是哈姆莱特得知奥菲利娅疯癫落水溺亡后的悲叹,他甚至还跳入奥菲利娅的墓中表达自己的哀痛。

E.《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到了印度后,贩卖人口,放高利贷,走私漏税,变得冷酷、狭隘、无情。其发家史真切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掠夺的残忍无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轮辐盖轸,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北宋·苏洵《名二子说》)

2.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字       ;苏辙,字       。(2分)

3.苏洵给两个儿子取名“轼”、“辙”,分别有什么用意?(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在上插花课程期间,老师给我讲了以下内容:

“插花作品中,你经常可以看到一枝曲折或破损的花枝。破损花枝呈现的是一种‘自然’状态,插画师用其‘不完美’努力引导人们看到它的‘完美’。通过欣赏插花作品,希望唤醒你对自己的欣赏——你的‘破损花枝’是你的独特与美的展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茅于轼

现在社会上为穷人说话的人很多,替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为富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 原因很简单。为穷人说话能够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赞同。穷人是弱势群体,需要有人为他们说话。哪怕说错了,也不用担心,因为立场不错,顶多是技术性错误。我国是一个特别讲究立场的国家。立场错了一切都错,谁敢犯立场性的错误去为富人说话呢,所以都站在保险的立场上为穷人说话。

为富人说话则不同。由于民众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富人被认为是剥削者——为剥削者说话当然错了。我国又有仇富的传统,帮富人说话肯定是不受欢迎的。所以话还没有说,立场先已经错了。谁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至于做事,为富人做事是有酬劳的,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为富人做事。而为穷人做事很难有酬劳,所以为穷人做事的人比较少。结果,许多人为富人做事,为穷人说话;很少人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这样一个社会是很不正常的,是容易出问题的。所以我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我为富人说话,遭到猛烈的批评。有这么多人反对保护富人,我更觉得有保护富人的必要。因为的确有一批人准备打倒富人,再次剥夺他们。这批人反对为富人说话,反对保护富人。所以骂我为富人说话的做法。当然,我不仅为富人说话,我同样也为穷人说话。不过正如前面所说,为穷人说话的不乏其人。所以我愿意更多的为富人说话。其实,我为富人说话不仅是为了富人,更是为了大多数的穷人。因为他们最终也要变富。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穷人还有前途吗?他们一辈子只能永远当穷人,永无出头之日了。除非自己现在是穷人,先打倒富人,等到自己变成富人之后再来保护富人。这对某一个人来讲的确很理想,但是对全社会来讲是没法执行的。唯一的办法是富人穷人同样保护。这就是人权。

穷人容易受欺侮,受压迫。这大家都知道。但是富人一样会受欺侮,受剥夺。这大家未必很清楚。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一个人变富了就可能有种种麻烦随之而来。如果我们问一问任何一位企业家,当企业家容易吗?他们要交纳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要对付不讲理的官员,给他们上贡,请吃饭,陪娱乐,说好话,低三下四地做人。中国的企业家是全世界最难当的,风险最大的,负担最重的。在执业中稍有闪失,比如得罪了某位高官,没有协调好“黑社会”的关系,立刻灾难临头,多年的努力马上付诸东流,在一个政策多变,朝不保夕的环境中,战战兢兢做事。但是,他们作出了伟大的成绩。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财富的创造增加了十倍之多。这主要是企业家的功劳。人们常说,工人农民创造财富。这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创造财富。改革之前也有工人农民,为什么财富那么少?现在就多了一个企业家,财富就蓬蓬勃勃地创造出来了。因为是企业家把劳动、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以最有效的方法组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社会最需要的产品。这种组合要素的任务是企业家完成的,不是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所能完成的。虽然企业家们未必具有远见卓识,他们只是为了赚钱,但是客观上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国的企业家在过去三十年中,在一个十分险恶的环境中,完成了里程碑式的丰功伟绩。为什么我们不保护他们呢?

光为穷人说话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做事。要帮助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有病时有钱看病,搞生产时有钱买化肥农具,或能进城打工,碰到个别老板欺侮时有人帮他们维权。

我也赞成为穷人说话,他们的权利也需要保护。但是我反对为了讨好舆论,哗众取宠,说的话最终对穷人不利。比如鼓动穷人反对富人,宣传富人有罪,宣称穷人和富人势不两立,制造剥夺富人的理论。还有许多表面上帮助穷人,其后果损害穷人的似是而非的政策,如要求小额贷款低利息,要求大学降低学费,制造富人搭穷人便车的政策,让穷人上当受骗。这些问题一时难于搞清楚,但是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是一定不错的。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文章中提到“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现象,但作者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富人说话?(6分)

3.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应当为穷人说话还是为富人说话?(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