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①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②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注】①通“昂”,抬头向上; ② zhì pū,跌倒。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写议论文。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中的“狗”“ 鸡”为描写对象描绘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图。
要求:运用环境描写和至少两种修辞手法,结构相对完整,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21分)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海面上渐渐漂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先发现的孩子们炫耀说那是一艘敌船。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那件漂浮物上没有挂旗帜,也没有桅杆,于是又认为是一条鲸鱼。一直到它漂到岸边,他们从它身上取下那些黑乎乎的马尾藻、水母和遇难船只的碎片后,才发现是一个淹死的人。
孩子们跟这个尸体玩了整整一下午,他们在沙滩上把他埋好,然后再挖出来,后来被大人看见了,便给村子里报了信。村子里男人抬尸的时候,人们发现这具尸体比所有的死人都庞大,都沉重,重得像一匹马,男人们互相议论着,可能是因为他在水里泡得时间太长了,水都浸到了骨头里的缘故。当天夜里,女人们用芦絮擦掉死人身上的污泥,她们发现这死者曾是一个很傲慢的人,因为他的脸上没有其他那些在海上淹死的人那种孤独的表情。最后直到她们给他完全擦洗干净了,才发现他是那么漂亮,于是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
村子里找不到一张那么大的床来停放他。女人们把村子里身材最高的男人在节日里穿的裤子拿来也穿不进,最肥大的衬衣他也嫌窄,最大的鞋子还是小。女人们都为这短小的服装和他的美不相称而感到难过,于是她们决定用大块帆布和一件新娘子的粗线衬衫给他做衣服,以保持他死后的尊严。女人们幻想如果那漂亮的男人住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女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已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这时她们当中最老的一个叹口气说道: “他长的多么像埃斯特温。”
那些给他穿衣服、梳头、剪指甲和修胡子的女人,在把他放倒在地上时都抑制不住难受的心情。当她们用块手帕为他盖脸,免得阳光打扰他时,见到他是那样永远的安息了,像所有的男人一样,无法抗拒这自然规律的安排,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先是她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女人开始抽泣,其他人强忍着,只是悲伤地叹着气,可到后来,越来越想哭,因为这个被淹死的人越发使她们回想起埃斯特温,这位世界上最无人帮助的可怜人,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
她们在痛哭之余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空虚。
“神圣的上帝,他是我们的。”她们哭泣着说。
男人们认为这些言过其实的话只不过是女人的轻浮。他们只想立即处理掉这个额外的累赘。一个女人走过去取掉盖在死者脸上的手帕,这下连男人们也都惊呆了。是埃斯特温。
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
在把那具尸体抛下深渊以前的片刻间,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他们不需要相互去看,就知道彼此都不是完美的,永远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真遗憾,这个漂亮的傻瓜死了。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所召唤。连船长也下到甲板上,身穿节日的服装,胸前挎着望远镜,佩戴着金星肩章和一排战争中得的奖章,指着这坐落在加勒比海地平线上满是玫瑰花的海角,用十四种语言说道:“你们看那儿,如今风儿是那样平静,太阳是那么明亮。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是的,那儿就是埃斯特温的村子。”(选自2012年第6期《意林》,有删改)
1.漂亮的溺水者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6分)
2.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表现“埃斯特温”的美?试举例分析(5分)
3.请分析溺水者形象的象征意义(6分)
4.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 小说开头写这个死尸是一艘敌船、是一条鲸鱼都是为下文写埃斯特温的高大作铺垫。像马尔克斯其他小说一样,这个故事看上去有些荒诞离奇,却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并不相悖。
B.小说写了在一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居住着一群过着灰暗生活的村民。直到有一天,一具漂亮的死尸从海面上漂过来,开始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
C.文章通过对比、白描、夸张、借代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既传神又逼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 马尔克斯的小说总是把现实与幻想、直描与隐喻、严肃与嘲讽相结合,通过奇谲多变的情节,重复出现的结构,加上民间传说与神话中的鬼怪幽灵穿插其间,创造出一个并不失真的“神话”世界,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技巧的独到之处,这篇文章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E. 先是男人,后是女人,他们为溺水者的漂亮折服。体现了文章的主旨——生活真的不同凡响,是美唤起了对美的渴求。
补出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每空1分,共8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2.玉露凋伤枫树林, 。(杜甫《秋兴八首》)
, 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
3.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子曰:“岁寒, 。”(《论语·子罕》)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盩厔县①郑礒宅送钱大
郎士元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注】①盩厔县:即周至县,在陕西省。
1.曾有人评价这首诗“工于发端”,请你简述对此的理解。(4分)
2.颈联“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赏析之(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 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②,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③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也。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 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选自《列子④·天瑞》)
【注】 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圹:坟墓。③徼:求取。④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适卫 适:到;往
B.逆之垅端 逆:阻挡
C.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了解
D.矜巧能,修名誉 矜:夸耀;自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生无所息 某所,而母立于兹
B.君子息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面之而叹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D.乃仰而应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下列叙述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D.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和谐安宁的状态之中。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4分)
②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4分)
③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