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了完成后面题目 孤城 非鱼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了完成后面题目

孤城

非鱼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

你不是要回家吗?

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2012年第5期《小小说》,略有删改)

1.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浓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地回答。(5分)

2.“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6分)

3.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理历程。请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一下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6分)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用词极其精妙,如“被扔在小城里”里的“扔”字和“陷入了迷宫”里的“陷”字,都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李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恐慌心理。

B.准备回家的李生被警察封路的消息吓慌了,他更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亲人身边,那样心里才踏实,所以就匆匆上路了。

C.文中提到了李生的爸妈妹妹和姬小凡,他们是李生的精神寄托,尤其在这样的大雾天,只有他们才能让惊慌失措的李生感到踏实。

D.作者写到一条黑色小腊肠狗时,用到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李生开始从小狗那里得到了些许安慰却很快被小狗抛弃,最终仍是孤独一人。

E.李生的手机打不出去,充分说明在浓雾锁城之时,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

 

1.①交代了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原因。②烘托了人物紧张、慌乱的心理。③象征着人在城市里的迷失。④是雾让李生强烈地感受到与亲人的阻隔。⑤线索作用,串联故事情节,设置人物活动背景。(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以上5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 2.标题“孤城”,一语双关。①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2分)②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4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 3.李生在回乡与返城之间的心理是矛盾的。①当大雾阻隔了城市和乡村的交通时,这种阻隔使李生产生了恐惧,害怕家乡和亲人与自己的隔绝,害怕失去故土和亲人,所以拼命想出城回家乡。②当李生在一个谋生的城市,在无人为伴,无人可以交流,感到孤独时,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想回乡。③李生还要在城里工作,城里有他的理想、事业的追求。④李生认为,只要能时常回家乡看看,知道家乡的亲人平安健康,这就够了。⑤现实中,许多人常常不得不像李生一样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学业或事业而离开家乡和亲人,坚持着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乡村温情与事业追求,亲友情感与城市孤独,由此产生了复杂而现实的矛盾心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 4.(4分)B.E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要素之环境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在小说中作用,尤其出现在小说开端,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背景,提供人物活动场景,渲染某种氛围,为故事的展开作铺垫等等,本题答案大致不出上述范围。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题目在文中的作用。重点是分析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对作者选择题目的分析的题型比较常见,但很多时候却不能比较完备地回答。本题主要就是从几个方面回答题目所包含的意思。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李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现象。这和李生所处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李生被浓雾锁住的时候,他是孤独的,当李生身处城市的时候他是孤独的,外界的浓雾强化了李生的孤独感,而当浓雾散去的时候,沟通变得容易了,所以孤独感一下就消失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B项错在李生不是“准备回家”而被雾“吓慌了”,因雾而想回家;E项中“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文无根据。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2.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3.                    ,孤舟一系故园心。               ,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莫听穿林打叶声,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5.我欲因之梦吴越,                  。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河店妪传

[宋] 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音miǎo,末端),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胃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兵兴以来,始防捍之              兴:发动

B.绠短,不能及也         及:比得上

C.又月给微薄               给:给养

D.宜其不乐为也           宜: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风飘飘而吹衣

B.不过上谷者久之            之二虫又何知

C. 复赐以坚甲健马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 悉为上军所取            我为鱼肉,何辞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前半是传记,后半为议论,议论因传记而发,传记为议论提供事实例证,充分表达了作者“多用边兵”的观点。

B.本文叙述老妪机智杀敌的故事,展现边民同仇敌忾的场景,充分表现边民忠勇精神,目的是反衬边将的懦弱畏敌。

C.文章思路清晰严谨,以老妪之勇推及边民之勇,继而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嘉其勇”和“削其勇”的不同后果,最后得出文章结论。

D.文中毫不隐讳地批评“有位者”,把矛头直接指向朝廷,语锋犀利,斩钉截铁,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满腔忠心。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4分)

                                                                                  

(2)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4分)

                                                                                  

(3)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论文化创意

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比如,一盒88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唤起责任心,强化文明感。因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选自2012年9月8日《甘肃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创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创意虽然不同于创造和创新,但又与创造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B.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C.与创造相比,创意具有“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等特征。

D.创意虽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着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2.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属于文化创意,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功能不同,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B.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可急可缓的软指标。

C.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二者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D.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属性不同,前者具有经济属性,后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创意转化成的新型产业,它应该在文化创意的价值属性制约之下谋求发展。

B.文化创意有好坏之分,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C.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文化创意事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D.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文化创意事业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查看答案

关于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

B.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C.孔子赞扬自己的弟子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D.觉民告诉觉新,姑妈已经答应了他与琴的婚事,只等戴满爷爷的孝,就可以提出来。他们希望用传统婚礼。(《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