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立秋了,眼前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选自《读者》2009年第6期,文章有删改)

1.文章标题是“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请从文中找出祖母与落叶之间有哪些联系。(5分)

2.文中两次提到“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3.请具体分析文章末尾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景图,其意图主要是为了表达秋天之美和作者对秋的向往之情。

B.本文刻画了一个坚强、乐观、忠贞、隐忍、有文化知识、热爱生活的祖母形象。

C.文章第十一自然段写“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同时又说“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可见祖母的笑是苦涩而痛楚的。

D.文中两次写到“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起到了抒情线索作用,把景、情、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行文脉络清晰。

E.文章第十七段把祖母喻为“落叶”,把祖父喻为 “风”,旨在说明祖母祖父之间浓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1.①祖母的皱纹如同落叶上的脉络。②祖母总是不停地翻检那些落叶,把中意的珍藏起来。③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祖母像从不惊叫的落叶默默承受。④祖母习惯在落叶上写哀婉的宋词,怀念着祖父。⑤一个落叶的秋天,祖母如同秋叶安详离去。(5分,每点1分) 2.叶子生命的结束,姿态优美地飘落,在风中起舞,如同开始了一次旅行;祖母内心凄苦,一直深藏着别人无法安抚的苦痛,祖母的去世是去赴与祖父的约会,这样就可以把祖母生命的结束看作是一次灵魂旅行。(意思对即可,分析叶子内容2分,结合祖母分析4分。) 3.①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前文,收束全文,使以“落叶”为主线的文章结构更为严谨。②内容上深化主题,借落叶之语表达了祖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祖父深深的思念之情。(分析结构和内容的作用各3分。) 4.B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放回原文中去理解,然后品读“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这个比喻句,在文中找出描写落叶的文字,然后概括归纳出二者的相似点。如“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一句,可以概括为“祖母的皱纹如同落叶上的脉络”。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这一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祖母与落叶之间有太多的相似点,祖母的去世跟落叶的“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一样类似,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分析结构和内容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往往都是照应前文,首尾呼应;内容上的作用往往都是深化主题,表达情感之类。可以把这些作为固定的组织答案的模式,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以及对整体内容的感悟来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如本题在内容上的作用可以这样来写:内容上深化主题,借落叶之语表达了祖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祖父深深的思念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A.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人提供背景;C.“可见祖母的笑是苦涩而痛梦楚的”与文不符;E.没有深化主旨。故选BD。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2.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滕王阁序》)

3.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醉花阴》)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之“柳”扫古之“落花”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4分)

2. 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4分)

3.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节选自 《后汉书》 )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              萃:聚集

B.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          爱:害怕

C.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祠:祭祀

D.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              筮:用蓍草占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郁怒恨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恐诛,上书肃宗自讼             度我至军中,公

C.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D.今日之会,宁卿宗有光荣乎?      其身也,则耻师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诽谤先帝,因而被要求前去狱吏那接受审讯。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认为学习应为了天下人,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人类智商提高一倍会怎样?

研究智力基础的神经学家发现,智商高的人大脑往往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拥有与大脑远区域相连的神经通路,而智商不那么高的人大脑中的通路较简单、较短。不过没人知道为何有些人的大脑能建立比其他人长得多的连接。

研究智力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名誉教授、神经学家理查德·海尔说:“在了解了构成智商基础的大脑机制后,从理论上讲,有可能对这些机制稍加改进以提高智商。”

这是一个能激发兴趣的想法,人们可能想知道:更聪明真的更好吗?如果我们的智商突然提高,比如说一倍,那生活和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有人估计17世纪的天才人物、万有引力的发现者艾萨克·牛顿的智商可能为200(尽管他从未接受过智商测试)。那么,用他作原型,如果我们都是“牛顿”,那将会怎样?世界会变得比今天先进得多吗?

海尔认为,智力水平更高在个体层面上是非常有利的。他说:“对多数人来说,以更高的智商体验世界更有趣。他们可以阅读更多东西,对某些事物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对生活也有更深的洞察力。”

海尔说,此外,200的智商将使我们能够从事我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和事业,而不只是那些我们在智力上能够完成的事情。比如,我们可以在几周内就掌握新语言,或者成为脑外科医生。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变得更聪明,那么也会更健康更长寿,因为人类将更好地了解什么行为能导致这些特性。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名誉退休教授、国际智力研究学会会长厄尔·亨特认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控制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在认知上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从理论上讲,聪明的人能够迎接这类挑战。”

社会不会像个体那样,从人类智商普遍提高上获得那么多益处。虽然人们喜欢把社会问题归咎于人类的无知和愚蠢,但科学家说,这些因素的消失并不会带来一个和谐的乌托邦。智力的提高并不会与合作能力的提高相伴出现。

海尔说:“智力与个性和情感无关,因此可以有非常聪明,但同时也有点儿疯狂的人。即便所有人的智商都达到200,个性的范围仍然会和目前一样,而且由于个性是社会好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社会不一定就变得更好。”

虽然在满是牛顿的社会中,轻微犯罪率可能下降,但白领犯罪,比如金融诈骗和制药公司造假药,可能会增加,甚至变得更复杂。另一方面,打击犯罪也会变得更复杂。亨特写道:“邪恶的犯罪团伙会比以往更聪明,但制定和执行安全规则的政府官员也会变得更聪明!谁会赢?谁知道呢?”

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功能更强大的大脑将帮助我们发明技术来解决一些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可以想出一种超级有效的办法来淡化海水,或者开发出一种无限的代用能源。

据亨特说,有证据显示,许多人,如果智力明显提高,那么他们将不再信仰上帝。他写道:“一个小趋势是,高智商人士具有更宽容的社会态度,而且较不可能接受强烈的宗教信仰。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通过思考了解事物,我们也可以不加怀疑地接受某事。如果我们全都变成出色的思考者,那么大概人们就会更倾向于接受通过思考对生命现象作出的解释,而不是基于信仰的解释。”

毫无疑问,有些人仍将接受基于信仰的宇宙论,因为历史上有很多非常聪明的宗教人士的例子。

亨特提到如果我们全都变得更聪明,预计会出现的另一个变化——人们会变得更漂亮!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月14日文章,有删改)

1.下列有关“智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商高的人大脑都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拥有与大脑远区域相连的神经通路,而智商较低的人大脑中的通路较简单、较短。

B.智商高的人比智商低的人更觉得世界有趣,因为他们可以阅读更多东西,对某些事物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对生活也有更深的洞察力。

C.如果智商提高到200,人能够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和事业,而不只是那些在智力上能够完成的事情。比如在几周内就掌握新语言,或者成为脑外科医生。

D.智商是可以提高的,只要在了解了构成智商基础的大脑机制后对其稍加改进就能够实现。

2.下列对于人类智商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智商普遍提高,社会上的轻微犯罪率可能下降,但白领犯罪,比如金融诈骗和制药公司造假药,可能会增加,甚至变得更复杂。

B.社会上有非常聪明,但同时也有点儿疯狂的人,这完全可能,因为人的智力与个性和情感无关。

C.社会问题的出现源于人类的无知和愚蠢,科学家认为人类智力的提高会与合作能力的提高相伴出现,从而和谐社会就能实现。

D.人类智商提高一倍,虽然未必能使社会变得更好,但功能更强大的大脑将帮助我们发明技术来解决一些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控制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在认知上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只有聪明的人能够做到。

B.人类智商提高一倍,邪恶的犯罪团伙会比以往更聪明,但制定和执行安全规则的政府官员也会变得更聪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结果也未可知。

C.有人估计17世纪的天才人物、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的智商可能为200,这只是主观臆断。

D.许多人,如果智力明显提高,那么他们将不再信仰上帝,原因是高智商人士倾向于接受通过思考对生命现象作出的解释,而不是基于信仰的解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