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抓住一只老鼠,不需要狮子,只要一只猫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抓住一只老鼠,不需要狮子,只要一只猫就够了。

淹死一只蚂蚁,不需要大海,只要一滴水就够了。

杀掉一只菜鸡,不需要牛刀,只要一把剪就够了。      

……

生活当中处理许多事情,往往过犹不及,关键在于这只猫是否称职,这滴水是否发挥了作用,这把剪是否够锋利。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 俗话说:“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任何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尝试了,感同身受以后,才能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 日常生活之中,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喜好各异,所以,评判事物的好坏都有自己的标准。 有些可能是偏激的,有些可能是不上档次的,但是,那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是自己需要的,在自己的眼里也是最美的。 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就是各有各的爱好,审美不同,需求不同,而对美的感觉也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再比如,鱼儿在水中,虽然不如鸟儿自由,但是,那是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鸟儿也一样,如果要它生活在水中,那是不适合的,只有给予它适合自己的位置,适合自己的环境,我们才能感觉到他们的美。 对于我们,我们的人生轨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也许,适合当医生的,你非要让他去干经营,他是不会快乐的。 任何事物都一样,包括植物,如果强行把南方植物移植到北方,那只能有一种结果,就是因为不适应而不能成活,必须因地制宜,适合环境才行。 道理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发展理想,所以我们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那就是最好的。也是自己愿意去付出努力去做的,这样才会有好的心情和对美的追求。 现实里,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素质不同,每个人的人生也是不可相互模仿和复制的。即使是那些成功人士的模式,那些成功的理论,最后,都必须是适合自己,才不至于闹出“东施效颦”的洋相。 无论我们是在婚姻或者学习中,也都应该遵循合适的原则,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才能相爱、相守一生。 投资、择业也都如此,适合自己,是经过了自己认真的思考,对比自己的优劣,而做出的选择,是真实和现实的,是沉静和从容的抉择。 适合自己,就是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做什么,知道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感觉到美好,也明白自己几斤几两,懂得“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道理。 适合自己,是一种合理的安排,是避开失败和走弯路的一种选择,是结合自身条件的客观选择。同时,自己喜欢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生活中,也许别人会强加给我们一些闪耀的光环,但是,当我们承受不了的时候,那就不再适合我们了,就要懂得舍弃,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和位置来替换。 人生中,有时候,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也不一定就适合别人。所以,只要能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合自己的发展,那就是最好的人生。 就像有人选择官场,那是因为他善于交际;有人选择平凡,因为他崇尚淡泊;有人选择经商,因为他善于权衡利益的关系,这些都是各取所需,各尽所能,也无疑都是适合的选择。 再说,人活着首先是为自己的,是让自己活的舒心。不要去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去羡慕别人,看人家有车有房就要去效仿,而是,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看人家考公务员就要去追风,而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看人家做生意,自己也挤进商海,看人家孩子进重点学校,也非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这些虚荣和攀比,是要不得的。 有些事情很难说对错,有时候,一件事,也许对于别人是对的,而对于自己就是错误的。至于适合不适合,每到有所抉择,我们都要认真考虑一下,自己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需要,自己是否能承受?如果这些疑问能过满足,那就是适合的,否则,就应该打消这些念头。 有时候,我们因为冲动,因为志气,因为虚荣,而强迫自己去做了一些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事情,可实践证明,当自己不舒服,不自在的时候,就是不适合的。事情过后,我们常常会后悔和感叹,“遇事不可强求,适合才是最好。” 适合自己的,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不适合自己而强求的,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和失败,所以,不要自讨苦吃,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踏实,最真实的生活和人生。 人生之中,面对千百个选择,我们只选择适合的,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形式的作文,重点理解“生活当中处理许多事情,往往过犹不及,关键在于这只猫是否称职,这滴水是否发挥了作用,这把剪是否够锋利。”可分析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及对事情的反思能力等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          。”(《论语》)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4.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1.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

2.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常建与王昌龄为好友,常建作此诗时,王昌龄正在朝为官。

1.“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为该诗佳句,试作赏析。(4分)

2.前人用“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评价常建诗,就是说常建的诗有言此意彼的特点,试分析这在此诗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①,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②,于是夸毗戚施之徒③,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惛惛怓怓④,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⑤,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槚⑥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注解】①武库:储藏武器的仓库。此喻其诗歌之富于才识,于各体制无所不能。②太师职废:指停止采诗。③夸毗:谄媚,卑屈。意谓或以大言夸之,或以谀言阿附之。戚施:驼背,腰直不起来的人,以喻谄谀献媚之人。④惛惛怓怓:喧扰争吵。⑤诋訾(zi):诽谤非议。⑥梧,梧桐。槚,即楸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        过:过分

B.峭如苍松之栖县崖              县:同“悬”

C.悉以诗将其谀                  将:助长

D.于是诽谤之狱兴焉              狱:监狱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不赂者以赂者丧

C.莫不有裨于世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杭州诗坛一个怪现象:照玄上人之诗情辞并茂,“忧世感时”之情常溢于言表,却受到杭州人的冷落,而不为人知。

B.作者认为诗歌从宋代开始溢美多,讽谏少,形成了吟风弄月、取媚达官贵人,更相朋附、不问诗歌好坏的诗风。

C.作者把诗序的写作与对当时诗坛的尖锐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自然激发了读者要读一读本诗集的兴趣。

D.全篇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引人人胜,在针砭时下诗风格调低下的同时,赞颂了照玄上人高尚的诗品,同时也凸现出照玄上人卓荦不群、刚正不阿的人品和节操。。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3分)

呜 呼 有 伯 乐 而 后 识 马 有 匠 石 而 后 识 梧 横 自 古 以 及 于 今 伯 乐几 人 匠 石 几 人 耶 抱 奇 材 而 不 遇 以 泯 死 者 不 少 矣。

5.把文言文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3分)

⑵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森林艺人帕齐

(芬兰)彭蒂·哈恩帕

(1)荒山野岭,杳无人迹,只有原始森林发出悲哀的叹息。在这个远离尘世之地,人们很容易产生厌倦、忧郁,乃至虚度年华的念头。真正的生活不在这里,而在那人烟稠密、充满阳光笑语的远方……莽莽丛林,像一架巨型乐器,伐倒一棵树,如同切断了它的一根琴弦。伐树、剥皮、修整原木;伐木工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枯燥无味。有时,碰上连日阴雨,树梢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森林里充溢着潮湿的寒气;你也只好躲进伐木场的小屋栖身。坐落在密林深处的这些低矮的小屋,阴森恐怖;在这里,你看到的是熟悉、呆滞的面孔,听到的是粗野无聊的对话。无须对方开口,你就能猜到他要说些什么了。玉米粥是伐木工人一日三餐充饥度日的食粮,又黑又脏的煮饭锅倒人胃口,里面的食物可想而知。那些用来消磨时光的纸牌也沾满了污垢,令人作呕!看到伐木工人的这种生活,你会感觉到自己也被玷污了

(2)……然而就在这时,帕齐来了。人称“疯子”的帕齐,经过数日徒步跋涉,穿过密林,从人烟稠密的地方来到这里。当然,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很了解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从来也没有人把他当作傻瓜……“想吃点什么吗?”有人会问他。

(3)“如果有的话……”各个小屋之间相隔甚远,伐木工人的粮食来源有限,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帕齐是不会忘记那句老话的:民以食为天。当你亲眼目睹了帕齐是怎样饮海吞山的话,你很快就会知道世界上的确有这样的大肚汉。面包、黄油、烤肉,顷刻之间就会被他扫荡无余,如果还有汤和菜,帕齐也不会放过。等到他吃饱喝足,在裤腿上擦净佩刀,插回鞘里,再打上几个饱嗝儿才开口说道:“现在,轮到我给你们逗逗乐了。”

(4)帕齐是一位艺术家,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尤其是他的面部表演,堪称一绝。他的面皮和头皮灵活得似乎与整个骨头互不粘结。两耳能自由地动;鼻子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随意变形;嘴巴既撅得出,又收得进,忽而斜扭,忽而前伸,好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帕齐惊人的演技尤令初次领略的人们惊服。当你睁大眼睛,坐在那里目睹他的表演时,往往会感觉到眼前的奇景令人难以置信……帕齐带着他的“绝技”从一个小屋来到另一个小屋。你或许要问,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对一个孤苦伶仃的伐木工人来说,在这片与世界隔绝的原始森林里,遭受艰苦生活的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这张能随意扭动的脸,这些奇形怪状的面部表演,有时,的的确确能给他寂寞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是啊,这就是人,人生即此——十足的傻瓜。

(5)“疯子帕齐”是一位艺术家,像那些周游世界的传教士一样,凭藉自己的一技之长糊口谋生。伐木工人都心甘情愿将自己的口粮同他一起分享,有时还给他一两个铜板。于是,帕齐马上就会报答他们:“现在,轮到我给你们逗逗乐啦。”

(6)帕齐在他的旅途中可谓饱经风霜了。一次,他和另外两个人同行来到一个偏远的林区。他们是第一次到这儿来,所以,这里的伐木工人从未听说过“疯子帕齐”——鼎鼎大名的森林艺人。……他要为这个林区不讨人喜欢的工头表演他的“绝技”。帕齐上路了,那个新来的工头对帕齐一无所知。当这个从来也没有人把他当成傻瓜的矮小的男人出现在门口时,工头冷冷的望了他一眼。

(6)“你是来找活儿干的?”工头上上下下打量着帕齐问道。

(7)“不,”帕齐说,“我是来给您逗乐的。”

(8)说着,他开始表演自己的绝技。两耳前后飞动,鼻子拧作一团,嘴巴由左耳咧到右耳,然后转了一圈,又从下颏咧到前额,工头看呆了,瞪圆了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但是,他终于意识到自己遭受愚弄,而且是被这么一个流浪汉愚弄——好大的胆子呀!

(9)工头暴跳如雷,一阵拳打脚踢,把帕齐赶了出去。受到如此虐待,帕齐十分痛心,这样的“绝技”竟然得不到工头的赏识,他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帕齐没有向任何人辞行,独自一人,愤愤离去,重新开始他的流浪生活,去寻找知音,哪怕走到天涯海角……那些孤独的伐木工人,在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里,遭受艰苦生活的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他们看到帕齐那惊人的面孔,绝妙的表演,也许有人会突然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声惊呼:唉,的的确确,这就是人的生活——十足的傻瓜!      (选自《外国文学》有删改)

1.请分析文章开头对森林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4分)

2.为什么说“帕齐是一位艺术家,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4分)

3.“十足的傻瓜”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结合语境,试分析它们的不同含义。(4分)

4.文章用第三人称“帕奇”来叙述故事,这是什么叙述角度,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4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人生感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