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孩子因宠而娇,因宠而傲,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孩子因宠而娇,因宠而傲,因溺爱而毁灭的例子俯拾即是。实践证明,溺爱孩子是害不是爱。

B.我活到这把岁数,几十年的岁月代价,换取到唯一的知识就是,即使对于你的思想意识,每个人都不可能是自己的主宰,遑论主宰世界。

C.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支希望的蜡烛。在风雨如晦的夜晚,当你忧伤、气馁,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D.有着集体主义情怀的墨家,在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上身体力行,激烈地反对贵族统治者“富侮贫,贵傲贱”的主张。

 

C 【解析】 试题分析: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遑论:huáng   lùn不必论及;谈不上,“遑”是形声字,其本义是“急迫”。另外,它也可以做通假字,与“惶”通假,其意思是“恐惧”。 风雨如晦:晦:黑夜。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后边常跟“鸡鸣不已”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自去做,努力实行。用作褒义。多用来表示不仅在口头上主张、赞同或接受;而且也努力去做。一般作谓语、定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里一池杨柳,月边满树梨花,乌镇有着诗意的朦胧和雅致;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乌镇有着诗意的闲情和安静;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乌镇有着诗意的厚重和沧桑。

B.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C.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想破冰前行,攻艰克难,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把基层的经验升华为国家层面的制度,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度化地固定下来。

D.西南联大这所在民族危难之际临时组合的大学,在庙宇或简易平房上课,教授住土坯农舍,入不付出,需要典当家产养家糊口。但是,她在8年间却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从她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172个中外籍院士。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订正(dīng)   供职(gòng)      侮辱(wú)         危如累卵(lěi)

B.淬火(cuì)    创伤(chuāng)    提挈(qì)       物阜民丰(fù)

C. 尽快(jǐn)     迷惘(wǎng)     潦倒(liáo)      休戚相关(qì)

D. 毗邻(pí)     癖好(pǐ)        档次(dàng)     煊赫一时(xu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抓住一只老鼠,不需要狮子,只要一只猫就够了。

淹死一只蚂蚁,不需要大海,只要一滴水就够了。

杀掉一只菜鸡,不需要牛刀,只要一把剪就够了。      

……

生活当中处理许多事情,往往过犹不及,关键在于这只猫是否称职,这滴水是否发挥了作用,这把剪是否够锋利。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          。”(《论语》)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4.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1.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

2.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