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 ①1868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

①1868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综合考察。他从亲身的考察和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古代在中国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令后世赞叹和瞻仰的遗迹和文物。

②李希霍芬的偶然发现,在以后半个世纪中竟演变成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数以万计的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从此流失海外。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也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后来经过他编著书籍加以宣扬,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

③平心而论,丝绸之路原本只是对亚洲东部和中部的历史毫无所知的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当时已经人烟稀少的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由于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历史。东方曾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然而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中国”、“腓尼基人航抵山东”、“中国人种西来”、“仰韶彩陶文化西来”、“中国青铜工艺西来”的学说接踵而来,似乎无论哪一样新发现、新材料都在显示中国文明的根在西方。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④丝绸之路在更深的层次上提出的是一个中国文明如何起源、从何而来的大问题。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纪中,前50年走的正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尔后50年,丝路学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从它的发端、演进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的文物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

⑤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丝绸之路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种关系才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的发展,曾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

B.1868年李希霍芬发现了丝绸之路,直到1910年历史学家赫尔曼才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

C.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

D.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后发现,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2.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的结果,否则,实际的丝绸之路要短得多。

B.随着对考察和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也慢慢加长,逐渐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C.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丝绸之路比人们认识到的要长,它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D.如果不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丝绸之路就不会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3.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概括丝路学研究的意义。

 

1.D 2.C 3.推翻了欧洲学术界对东方文明的歪曲认识;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 【解析】 1. 试题分析:“东方文明源自西方”的说法并不是在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根据原文内容,欧洲学术界之所以提出丝绸之路,就是为了指明东方文明源于西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因为丝绸之路是现实存在的,考察和组织只是让人们对它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而已,所以A、B、D三项的表述都不够准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回到原文第三段和第四段中寻找相关信息。第四段“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的文物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说明了丝路学研究的意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消息,完成题目。(5)

新华网长治5月12日电  近日有媒体大量报道中国已将每年五月第二周的星期天定为我国的“母亲节”,据记者了解,此为无中生有。正在这里召开研讨会的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对这种无中生有的母亲节报道深表忧虑和关切,呼吁尽快确立自己的“中华母亲节”。对此,网友的想法不尽相同。

对要不要确立中华民族自己的母亲节的问题,请发表你的意见。字数在1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话题合理,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

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青春花瓣,而不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①琴没有肆意的宣泄

②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③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④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⑤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

⑥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

A.①⑤②③④⑥     B.②⑥④①③⑤     C.②④⑥①⑤③       D.①⑤②⑥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已经持续几十天了,这一事件的发展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这个事件最后将如何结束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

B.“年年岁岁花相似”,每到“3.15”,有关部门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集中销毁的做法,人们高兴之余,也有一丝忧虑。

C.他是个单纯的人,从不设防。他能够在文学领域叱咤风云,却无法应付政治生活中的阴谋与陷阱,最后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代价。

D.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增长,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促进了亚太和全球经济的增长。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孩子因宠而娇,因宠而傲,因溺爱而毁灭的例子俯拾即是。实践证明,溺爱孩子是害不是爱。

B.我活到这把岁数,几十年的岁月代价,换取到唯一的知识就是,即使对于你的思想意识,每个人都不可能是自己的主宰,遑论主宰世界。

C.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支希望的蜡烛。在风雨如晦的夜晚,当你忧伤、气馁,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D.有着集体主义情怀的墨家,在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上身体力行,激烈地反对贵族统治者“富侮贫,贵傲贱”的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