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的新型的暴力行为。就形态而言,它多局限于舆论范围,主要以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形式呈现,并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不确定性。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网络空间往往聚集着非组织化、陌生化的群体,因此,在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难确定具体行为主体。(2)过程的易操作性。随着“复制”、“粘贴”等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实施网络暴力。(3)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导致非虚拟性的后果。同时,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网络信息传播极具流动性、扩散性,其影响范围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
网络暴力的产生,根源于多种风险的交叠和共振。一方面,在互联网上,既有基于职业、籍贯等联系纽带而形成的地缘、业缘群体,更有基于生活娱乐、资源共享等个体偏好而形成的趣缘群体。他们借助网络交互空间(QQ、Blog等),可以随性发出自己的声音,犹如置身于一个个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同时,互联网本身繁杂难辨的海量信息强化了网络受众的风险感知度,加之信息内容的易编辑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网络信息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真伪难辨。
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网络暴力的频发,其背后大都潜藏着“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并涌向网络空间。再加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他们以广告收入为经济来源,以“点击为王”作营销规则,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对他们而言,“网络暴力”往往就是“网络暴利”。
另外,网民群体突出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会辨认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而且,传统中国是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对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据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而在青年网民身上,则体现为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他们以“道德审判”为武器,以伸张正义为目标,渴望获得充满认同的“网络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一旦嫉妒、怨恨与公愤等在网络上无序宣泄,网络空间就处于“多数人的暴政”之下。
应对网络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过减少风险交叠频率,以散化风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技术创新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社会转型风险是网络暴力产生的现实根源,我们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加以应对。
(节选自《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网络暴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带来实质性损害。
B.随着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暴力成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形式实施的行为。
C.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网络暴力事件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行为主体。
D.网络暴力的行为主体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这是由网络交往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决定的。
2.下列对网络暴力产生根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放的网络交互空间,犹如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由网络技术本身所带来的风险特性成为催生网络暴力的技术根源。
B.大量的“网络推手”为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成为网络暴力的助燃剂。
C.“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成为网络暴力现象在中国频发的现实动因。
D.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特点和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使他们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在互联网上,基于多种联系纽带或个体偏好而形成的地缘、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往往都具有非组织化和陌生化的特点。
B.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是规避网络技术风险,应对网络暴力现象的必然选择。
C.网络空间的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都属于舆论范围,不会直接对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构成侵害.
D.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真伪难辨的网络信息,年轻化的网民群体很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接受者,同时也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传播者。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宝黛初识时似曾相识,心有灵犀。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交往,宝玉的爱情逐步专一,在沁芳闸桥边与黛玉共读《牡丹亭》,并借其中曲词表明心迹。
B.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雷雨》第二幕展开了多组戏剧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是主线,充分地刻画出一个自私、虚伪而又冷酷的封建资本家形象——周朴园。
C.明代的胡应麟推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甫的“三吏” “三别”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沉郁顿挫。
D.小说中的人物可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圆形人物”,《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个“扁平人物”。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食品安全专家认为,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3种饮料中砷含量超标的事件是由一连串不应该发生的“低概率事件”和“低级错误”构成的,如此巧合,实属罕见。
B.设置交通技术电子监控设备测速却不公开位置,容易形成设置执法陷阱行为出现,助长执法经济现象的盛行。
C.结束瑞典之行回国后的莫言保持一贯的低调,近期又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但是围绕着他的话题却仍然没有消停的迹象。
D.数十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曾经兴盛一时的“汽车之都”底特律开设办事处,向安全带销售到新技术研发的各种生意投资。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 ,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②“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 ,深入发掘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③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拍摄的“环形山”照片,是那样清晰,消释了多少代人对“皎皎银素盘”上阴影的 。
④阿Q这个艺术形象, 了鲁迅先生对国民灵魂弱点的认识深度。
A.适得其反 高瞻远瞩 疑虑 表现 B.事与愿违 高屋建瓴 疑窦 体现
C.南辕北辙 见微知著 疑虑 表现 D.雪上加霜 由表及里 疑窦 体现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招睐 虚诞 前合后偃 切中肯綮
B.指摘 孛老 不落言筌 苌弘化碧
C.勖勉 缥缃 不可明状 以意逆志
D.蟊贼 洗练 市列珠矶 春光溶溶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耘耔 秭归 姊妹 咫尺天涯
B.刍议 雏形 自西徂东 搔首踟蹰
C.称赏 嗔怪 瞠目结舌 鼎铛玉石
D.罂粟 膺选 莺歌燕舞 夙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