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夏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夏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折,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到了极致,没有主要人物、主要故事、主要景致,贯穿全文的就是夏天的一种感觉。

B.第二段桅子花之言,看似粗俗,实则富有个性,突出扼子花“粗大” “碰鼻子香”的朴实特征,使扼子花的形象更为生动。

C.作者对凤仙花、万把钩、巴根草、臭芝麻、香瓜等景物的介绍,是为了让读者从妙趣横生的描写中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

D.文章对“夏天”的描写丝毫没有给人以炎热和烦躁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夏的清新、生机,饱含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

E.本文依次写了夏天早晨的露水、花朵、野草、昆虫、瓜果等风物,其中有作者喜欢的,也有厌恶的,淡淡的叙述中有鲜明的情感倾向。

2.文章第一段.两次提到“夏天的早晨真舒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3.本文语言独具特色,请选择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6 分)

 

1.C、E(答对一项给3 分,答对两项给5 分) 2.运用了反复手法,突出了夏天早晨的舒服。( 1 分)开头一句的“舒服”,侧重客现感受,强调夏天早晨给人带来的舒适感,( l 分)同时引出下文“令人舒服”的具体内容的描写。(1 分)后一句的“舒服”,侧重主观感受,强调在舒适夏天早晨里写字读文的闲适。(1 分)(大意对即可) 3.(l)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例如:“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己萎谢。”寥寥数语就表现出了牵牛花花期短暂的特征。(2)大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味。例如“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命薄”“ 楚楚可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葵纤弱的特征和作者的怜爱之请。(从语言风格,如清新自然、生动形象;用词角度分析亦可)(观点各l 分;理由各2 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分析概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文本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原文。本题中,C项说作者介绍哪些景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对夏天的一种感觉;E项的说法也错, “喜爱”是作者主要的情感倾向,所谓“厌恶”只是从侧面表现该事物的自然特征。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文本中某句话的作用,可从其所处位置、所用修辞方法等方面赏析。此句会出现在开头第一段,一般有点题、给全文定基调等作用;两次出现,是使用反复手法,还可分析两次的不同含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赏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多从句式、修辞、华丽或朴实、幽默或平实等方面入手,一方面指出其作用,一方面列举具体语句。本题要求选择两个角度,可选择自己感觉最突出的两点,比如,多用短句、拟人手法。其他的修辞方法还有反复、比喻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勇于表达中国人的文学口味

赵丽宏

①你也许习以为常:中国几乎每一所高校都设有外国文学专业,研究外国文学的教授、学者多如过江之鲫,我们甚至有多家专门以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为主业的出版社,最近一个世纪里,几乎所有东西方的文学经典,都翻译成了中文,很多西方文学新作,也很快会在中国翻译出版。

②毫不夸张地说,对外国文学的这种接纳热情和推广力度,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提并论。遗憾的是,我们却很少将自己的文学向世界推广,即便有一些翻译成英文和法文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国外也没有多少人注意。

③是我们没有好的作家、没有世界水准的优秀作品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有力的反证。何况,熟悉中国当代文学的读者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像莫言这类程度的作家我们还有不少。

④问题在哪?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们在虚心吸纳的过程中缺少文化自信,对经历风雨磨难后民族积累的文化精髓缺乏自知,因此我们羞于、也不习惯于亮出我们中国人的文学观。自己轻视自己,外人怎么可能看重你;况且由于语言的鸿沟,由于长期缺乏对外文化传播意识造成的信息缺失,也难以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学的风貌、精髓和价值。

⑤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译成各种语言,迅速在世界各地与读者见面。前不久我访问荷兰,在一个小城书店中,看到入口最显眼处就陈列着刚刚出版的《生死疲劳》英译本,让人又惊又喜。

⑥莫言获奖意义重大,但是为什么我们要通过瑞典人的颁奖来确认自己的判断、发现莫言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羞于告诉世界我们喜欢和推崇哪些作家--外国的和中国的,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学呢?通俗地讲,我们是世界文学的消费者,我们有必要告诉那些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我们的文学口味,我们的“用户体验”。

⑦工业生产有国际标准,文学口味没有统一版本,但我们的文学口味应当参与到世界文学的格局中来,跟世界读者分享我们发现和推荐的中外文学精华。这也是我们对内引进外国文学和对外推介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⑧100多年来,我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学累积已经为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现在是梳理我们的内心感受,组织我们的观念话语,通过文学评论、文学评奖等方式告诉世界,我们对当代世界文学的态度和评价的时候了。

⑨诺贝尔文学奖百多年来的坚持铸就了权威和品牌。中国的世界文学评奖现在不妨启程,用以鼓励和褒奖世界范围内的杰出作家。我相信,只要团结和依靠社会力量,秉持严肃公允的态度,坚持科学、有公信力的评奖方式,假以时日,可以成就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权威文学大奖。中国人应该做,也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

⑩当然,设奖和评奖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表达和主张。我们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这方面,无须韬光养晦,更不能自损自贬,必须善于表达当代中国的文化深度,积极主张和传播自己的美学口味,做一些对世界文学有创意、有实效、有影响的工作,让世界有效地感知当代中国的魅力,让更多热爱中国文学的外国朋友自愿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人民日报》 2013年3月19日)

1.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与大量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被翻译成中文的现实相比,中国文学缺乏向世界推广的热情与力度。

B.中华民族历经风雨飘摇后所积累的文化精髓,却不被世界所知,是因为语言鸿沟造成的信息缺失。

C.作者在荷兰看到书店陈列着刚刚出版的《生死疲劳》英译本,这引起他对中国文学如何向世界推广这一问题的思考。

D.对外文化交流需要有积极的态度,有创意、有实效的工作,而韬光养晦与自损自贬都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思路。(3 分)

3.第⑨段中作者提出“中国的世界文学评奖现在不妨启程”这一主张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③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孟子·尽心上》)

【注】①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

1.从孟子“不答”滕更这件事,可以看出求学应抱有什么样的态度?请根据选段③简要说明。(2分)

2.孟子“不答”滕更,是否违背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欧也妮· 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客人散尽之后,欧也妮声音激动的说道:“所长,我知道你喜欢我的是什么。……我不应对你隐瞒,先生,我心里有一股熄灭不了的感情。……可是你得帮我一次大忙,才能得到我的婚约和产业。”

引文中的“所长”是谁?欧也妮让他帮忙的是什么事?请简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

金钏儿因何投井自尽?她死后,王夫人和宝钗对此作何反应?请简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王允先把貂蝉许给吕布,接着又把貂蝉献给董卓;貂蝉不满董卓,爱慕吕布的英勇,经常寻找机会与吕布私下相会。(《三国演义》)

B.对吴老太爷的死,范博文不以为奇,说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到了现代大都市上海,自然要“风化”。(《子夜》)

C.夜里,鸣凤打开自己“灵魂的一隅”,回忆过去,思索归宿,最后两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就是“薄命”。(《家》)

D.圣母院是圣地,享有避难权,法庭不顾,要入内逮捕爱斯梅拉达;甘果瓦率流浪人和乞丐攻打圣母院,想救出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E.副检察官发了一通谬论,以犯罪遗传学来判定马丝洛娃有罪,他认为下层阶级天生是下贱的,下贱的人必然会犯罪。(《复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