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祭常山回小猎 [宋]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祭常山回小猎       [宋]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 ①西凉簿:指晋将军谢艾,曾任西梁州主簿,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

1.请赏析“弄风骄马跑空立”一句中的“弄”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答题一般分三步走,一是判断字眼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或有何含义,本诗中的“弄”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可略微解说一下其在诗中的意义;二是分析字眼所表现的意象意境特征,本题中,“弄”描写的是“马”的动作,表现的是“马”的“骄”(健壮、俊逸);三是分析字眼对全诗情感所起的作用,即借物抒情,表现作者的豪迈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第(2)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在尾联,前六句则是尾联抒情的铺垫。尾联运用典故,结合注解可知,诗人借此表达的是杀敌报国的心愿。当然,答题时,要注意“分析”的要求,要对前六句与尾联的关系进行一定的说明。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竞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④,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予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③淫祠:滥设的不合礼制的祠庙。④缗( mín):贯,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养浩心系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养浩至,尽置诸法                    ④又刻十贯、五贯为券,给散贫乏

⑤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⑥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从小酷爱读书。刚十岁时,读书不停,以致父母为他过于勤奋而担忧劝阻,他就白天默默诵读,夜间关上门,点灯偷偷读书。

B.张养浩很得不忽木的赏识。不忽木惊异于他的文章,提拔他为礼部令史;到他家里探问病情时,发现他家徒四壁,赞叹他是真正的官员。

C.张养浩为民之心感动上苍。赴陕西做官时,他沿途赈济灾民,安葬死难的百姓;到西岳庙求雨,诚心动天,结果连下了两天雨,解除了旱情。

D.张养浩勤于政务,鞠躬尽瘁。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他日日住在官府,白天赈济灾民,夜间为民祈祷,后来因忧心百姓,一病不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苏轼《赤壁赋》)

2.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5.                   ,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6.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龢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无论人生遭遇到什么,不管是预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刘心武

要求:(1)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认为,汉语的危机,并不是普通话的危机,而是另外两个危机:一是方言的流失。上世纪80年代他初到北京时,经常听到“劳驾”、“借光”、“盖帽儿”之类的词,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很多原先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方言都消失了。二是古汉语的流失。他认为,年轻人的古汉语阅读和使用能力在普遍下降。

对于方言流失与古汉语流失的危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文字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句子,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3分)

这榕树,这故乡的榕树,这迎着江风的榕树,这晕染出一片苍翠的榕树,千百年来,是在等待什么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