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城市街头,我们都曾遇到过拾捡废纸的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城市街头,我们都曾遇到过拾捡废纸的老人,他们为补贴家用拾捡废品变卖。不过在北京四惠地铁站口一名自称为“四惠大爷”的老人却很特别,他为了感谢平日递送给他报纸的陌生人,亲手用漂亮的行书制作了一些卡片,发放给进入地铁的市民。路人每给这位“四惠大爷”送一份看过的报纸,大爷都会深深鞠一躬,双手接过报纸,说声谢谢,并递上这样一个感恩卡。“再怎么着急,也别忘了吃早饭”“大家每天都给我报纸,感谢您”……卡片上朴素的语言,令许多网友感动得“泪奔”, 对于这样普通人物的温情完全没有抵抗力。有网友评论说:这种汇聚于普通人、传递于普通人的温情力量凝聚着人心也感动着人心,体现着社会的正能量。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理解和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明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材料中一张张温情卡片传递着的是正能量。“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我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因为有了路人对收报老人的关爱,才令老人心生感恩,因为有了老人对路人的关爱,才有了这一张张承载着温情与感动的卡片,这正是爱的循环,也是和谐的基础,这和当下中国倡导和谐,倡导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极为吻合的。 构思点拨: 一、点亮一盏心灯,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这就是正能量传递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确立“爱心传递,促生和谐”“善待他人等于善待自己”等这样的主题。 二、双手接过报纸,向对方深鞠躬,并真诚地说声“谢谢”,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恰恰体现了老人良好的道德修养。由此,在审题立意上我们还可以确立“学会感恩”“重拾传统美德”“细微之处见真情”等立意。 本文应写成议论文,不宜编故事等,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关键词出现,中心突出,让评卷人时时明白你的写作中心,这点很重要。 考点: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 北海虽赊,_________,_________;北海虽赊,(王勃《滕王阁序》)

3.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4.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长亭送别》)

5.垆边人似月,_________。未老莫还乡,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心止于一忠者,谓之忠;持二忠者,谓之患。”

(董仲舒)

1.孔子的“忠”的含义是什么?(1分)

2.简要评价孔子和董仲舒的“忠君观”。(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相 见 欢

蔡松年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云闲晚溜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

[注] ①溜:水流。 ②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③清商: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1.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3分)

2.你认为诗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查看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19分)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 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靠近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①盍处一焉,以谢山灵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①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①而舟子固持不可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予 夙 慕 之 思 得 一 游 为 快 顾 奉 檄 北 上 草 草 行 道 中 耳 非 游 也 然 以 为 游 则 亦 游 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4分)   

(2)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20分)

寂寞中的叩门声

冯骥才

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旋涡不见了。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来。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那位处长本来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雕刻的烟斗。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

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他撂下烟斗,趿拉着鞋去开门。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原来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不用说,肯定是他来了。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嘴里忙乱地说:

“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这花儿开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

来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他看了不由得一怔,来人竟不是老范。他不认得。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袄,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手挺大,宽下巴,一双吊着的小眼睛,皮肤黑而粗糙;鞋帮上沾着黄土。

“你?”

“俺是您认得的那老范的儿子。”

唐先生听了,忽觉得他脸上某些地方确实挺像老范。忙请他坐,并给他斟了杯热茶。“你爹还好吧!这两天,我还正想去看他呢!”唐先生这话真切不假,毫无客套的意思。

不料这青年说:“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着,得了肺炎,过世了。”他的声音低沉。但好像事情已过了多日,没有显得强烈的悲痛与难过。

“什么?他?!”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时,总对俺念叨说,唐先生最爱瞧凤尾菊。这盆是他特意给您栽的。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来。”

唐先生听呆了。他想不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于他的人……他心里一阵凄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他下意识地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烟斗,可是划火柴时,手颤抖着,怎么也划不着。那青年一见到烟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刻的烟斗吗?您曾经送给过他一只烟斗吧!他临终时对俺说:‘你记着,俺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样不像样都不要紧,千万别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烟斗给俺插在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其实他都听见了。

那青年又说了一遍。他的脑袋嗡嗡响,却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他后悔,当初老花农向他要烟斗时,他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他……(节选自《雕花烟斗》,有删节)

1.小说中的老花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赏析“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的妙处(2分)

3.“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的含义(2分)

4.纵观全文,开头三个自然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5.本文写了雕花烟斗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