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7岁的时候,爷爷带我去钓鱼。爷爷叫我往平静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7岁的时候,爷爷带我去钓鱼。爷爷叫我往平静的池塘里扔一块石头,问我:“你看到什么了?”

“我看到一朵水花。”我回答。

“你还看到了什么?”爷爷问。

“还有,水面上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

爷爷点了点头,对我说:“每一个人都要对他在这个世界上制造的水花负责,这水花会激起许多圈波纹,产生连锁反应。”

 坐在岸边,静静地凝望着微波荡漾的水面。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文体明确,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对材料内容及含义的理解是本次作文的难点。但认真地阅读材料,尤其是抓住爷爷那句很有哲理的话“每一个人都要对他在这个世界上制造的水花负责,这水花会激起许多圈波纹,产生连锁反应”,那问题又会显得很简单。只是要对“水花”的具体所指作具体思考: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当心自己在世界上激起的各种水花,因为,由你造成的波纹总是会返回到你自身。如果那水花有危害、能引起伤痛,我们将不欢迎它回来。但是,如果它由美好的言行造成,我们将很高兴看到它回家。爷爷的话里包含这样的意思:每一个都要对他在这个世界上所做所为产生的结果负责;这一结果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我们可据此立意写作议论文或记叙文:要勇于担当;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

2.丰草绿缛而争茂,        ,木遭之而叶脱。    (欧阳修《秋声赋》)

3.    ,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    。    (白居易《琵琶行》)

4.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5.女娲炼石补天处,        ,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3)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如己者。” (《说苑·杂言篇》)

1.根据上述文字,简述儒家主张的交友原则和目的。(2分)

2.孔子对“商”“赐”的断言及依据是什么?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移居东村作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颔联进行分析。(3分)

2.首联哪个字概括出了东村怎样的环境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肜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褒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衰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钮麂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予尝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注:①胹(ér)熊蹯(fán):煮熊掌。②赵盾,史称赵宣子;士季,名会。③提弥明:赵盾的车右。④嗾(sǒu)夫獒:唤出猛犬。⑤赵穿:赵盾的堂兄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寘:同“置”,放

B.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赖:依靠

C.晋侯饮赵盾酒    饮:使……饮酒

D.宣子尝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舍:放弃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失其所与,不知

B.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尚早,坐而假寐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就以厚敛彤墙、弹射行人、杀害厨子三件事写出了晋灵公的贪婪、荒唐而又残暴,表明他的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B.在叙述士季和赵盾的进谏时,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先用繁笔写士季对晋灵公进行和缓的进谏,再用简笔写赵盾的骤谏。

C.钮麂奉晋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当他看到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最终他选择了自杀。

D.孔子认为,董狐是个好史官,赵盾是个好大夫。因此,董狐不应该因为史官记事的原则而使赵盾承受弑君的恶名。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4分)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黄  昏

萨特(法国)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色。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亳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一致。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土,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到了住处,我就出去买香皂了一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打算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我要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听了这句话,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幺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在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是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一块新的香皂。”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如您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                 。”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一块香皂。”

(有删改)

1.在文中空缺处,补写一句话。(30字内)(2分)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

(2)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3.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葛尔特茨比的性格特征。(4分)

4.分析小说采用全知视角,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的妙处。(4分)

5.结合文本,探究本篇小说以“黄昏”为题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