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①,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贼,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

会稽太守淳于式袁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界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兼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稳,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注】①棋跱:即“棋峙”,弈棋之交互对峙,所谓处相持之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逊开仓谷以振贫民,督农桑    劝:劝勉

B.若逊复式以乱圣听    毁:诽谤

C.兼闻病,必益无备    相:相互

D.难为敌,且已据荆州    既:已经

2.下列句子中,最能表现陆逊有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②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

③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

④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

⑤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一直是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

B.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山寇惯匪,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

C.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认为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才告他的状。陆逊不但没有对淳于式怀恨在心,而且还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

D.在接替吕蒙的人选问题上,吕蒙认为:从陆逊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还需要观察,才能确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方今英雄棋跱①,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6分)

②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4分)

 

1.C 2.C 3.D 4.(1)当今英雄各据一方,豺狼一样的人在暗中窥伺,要想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军队不成事(不能成功)。 (2)这确实是厚道的人应该做的事,只不过他人不能做罢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属于文言实虚词的考查,一定要把放回原位中,结合上下句进行分析思考。C.“兼相闻病,必益无备”,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文中指吕蒙。所以,正确选项是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抓住“有才”和最能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把选项中的句子放入原文进行思考是否属于“最能有才”,然后作出判断。②只说明孙权器重陆逊;③表现陆逊胸怀宽广,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所以,正确选项是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作出判定。D项中“还需要观察,才能确定”错误。从原文最后一段“若用之,当令外自韬稳,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可知,D不符合原意。故选D。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属于对文言句子的翻译题,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的关键字词有:“豺狼”“窥望”“克”“宁”“济”“诚”“顾”“长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陆逊,字伯言,吴郡县人。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庐江长大。袁术与陆康有怨仇,将攻打陆康,陆康叫陆逊及家人、亲戚回到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长几岁,所以在家替陆绩管理家务。 孙权做将军时,陆逊二十一岁,开始在将军府中做官,曾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任县令。这个县连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以救济贫民,劝勉和督促农桑生产,使百姓蒙受利益。当时,吴、会稽、丹杨三郡很多老百姓因逃避赋役而藏匿起来,陆逊向孙权陈述便国利民的事,请求招募他们。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一直是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士兵,进入深山险地进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  孙权把他的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多次向他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当今英雄各据一方,豺狼一样的人在暗中窥伺,要想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军队不成事。而山寇惯匪,凭据深山险阻之地。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犄锐部分。”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叫他做帐下右部督。适逢丹杨贼帅费栈接受曹公委任,煽动山贼替他做内应,孙权派陆逊讨伐费栈。费栈党羽很多,而带去的兵很少,因此陆逊多树牙旗,各处布置鼓角,晚上潜入山谷间,擂鼓呐喊,向前推进,贼兵即时解散。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后来到京都,谈话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很好的官吏。孙权说:“淳于式告你的状,你却推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告我的状。如果我又诋毁他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滋长。”孙权说:“这确是厚道的人应该做的事,只不过他人不能做罢了。”  吕蒙为了麻痹关羽,假托有病回建业,经过芜湖时,陆逊前去看望他,对他说:“关羽同我们边境邻接,您怎么大老远回京都,以后不值得忧虑吗?”吕蒙说:“诚如你所说的,不过我病很重。”陆逊说:“关羽夸耀自己的勇猛气概,欺凌别人,因为以前有大功,心中便骄作放纵,只图北进,而没有怀疑我方,现在又听说你病了,必然更加不作防备。如能出其不意,一定可以生擒关羽,把他制服。你去京师见了主上,应当好生制定计策。” 吕蒙说:“关羽素来勇猛,很难对付,而且已占据荆州,大树恩惠和威信,加乏以往有功劳,胆量气势更盛,现在还不容易打他的主意。”吕蒙到了京师,孙权问:“谁可以接替你?”吕蒙因答说:“陆逊思虑深远,才能足以担负重任,从他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不是关羽所畏忌的,要找接替我的人,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了。如果要任用他,应当让他对外界隐蔽起来,不出头露面,而在暗中观察形势,寻找机会,然后定可以成功。”于是孙权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都督,代替吕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都要具有经济功能,要以生产为主;都要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立新却缺乏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历了急剧扩张和大拆大建,城市功能同化、泛化的趋势加剧,甚至盲目确保不现实的发展目标。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量城市人口成为移民,能够传承城市文化的本地人口迅速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具有延续城市文脉的自觉性,不采取特殊的措施,文脉的断绝是不可避免的。

正因为今天绝大多数城市的功能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原有的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如果单从物质条件的需求看,城市多数原有设施的确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由于长期不重视城市建设,不重视民生,过早地剥夺了私有住房,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面临住房紧缺破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困难。从经济效益看,大拆大建,增加建筑密度和容积显然更有利,也能更快满足居民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像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石库门和弄堂,即使以往有千好万好,既不可能成为未来民居的主要模式,也不会得到多数人的喜爱。城市居民反拆迁的抗争,大多不是对文化传统的守护或对旧居的依恋,基本上都是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的诉求。

但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因为这些物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如果让城市的后人仅仅凭着文字和图像去想像,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动的历史,留下深刻记忆的。何况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国家和城市的记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些记忆中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原物的保存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的可能。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有必要适当保留一些,以便让后人了解历史的另一面。

                                       (摘自《环球人文地理》2012年10月刊)

1.与“城市文脉”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从过去到现在的文化及由此形成的传统。

B.城市文脉能否形成与城市的文化传统是否连续密切相关。

C.一座城市只要保持自己的文脉不中断,就能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并且会把它推到极致。

D.城市文脉是城市的记忆,它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精神的结晶。

2.对可能造成城市文脉断绝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因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城市被破坏殆尽,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

B.每个城市都要有经济功能,以生产为主,城市功能同化、泛化,摒弃传统,又缺乏创新。

C.急剧扩张和大拆大建,加剧了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趋势,发展目标不现实。

D.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大量移居农村,能传承城市文化的本地人口急剧减少。

3.下面对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现阶段由于城市原有设施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而大多数城市的功能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B.城市居民反对拆迁,既有对文化传统的守护或对旧居的依恋,同时也存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的需求。

C.因为一座城市所有的古物旧物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故应予以保存。

D.保存城市旧物是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正面、反面的旧物都有必要保留一些,这样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的可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60分)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查看答案

根据名著《三国演义》的相关常识填空。(5分)

《三国演义》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    ”诸葛亮,“    ”关羽,“奸绝”曹操。诸葛亮鞠躬尽瘁,曾六出祁山,失街亭后司马懿兵临城下,他摆出     ,化险为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但刚愎自用,最终败走    ;曹操尊奉“宁可我负天下人”的信条,在   之战中大败袁绍后统一北方,和刘备、孙权三分天下。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部分另选我国三位古代诗人的名句续写句子,结构要一致。(6分)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李白说,生活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查看答案

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