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属。太祖在长安,欲亲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且韦弦①非能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臣才智闇浅,愿自比于韦弦。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自殿下起军以来,三十余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险于吴,刘备不宾于蜀。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②以亡,  而二寇未捷,非闇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于内也。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于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太祖遂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③之德,恐非其人也。”廙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文帝即王位,为侍中,赐爵关内侯。黄初二年卒。

                                                   (选自 《三国志 ·魏书二十一》,有删节)

【注】①韦弦,语出《韩非子》“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后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规劝。②本初,袁绍字本初。③西伯,即周文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为丞相掾属                  辟:征召

B.而圣贤引以自                    匡:纠正

C.不冀州之卒                      当:充当

D.匹夫大呼而社稷用                隳:毁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必近察远    然本初

B.亦欲博采必尽众也  皆传

C.欲自溃者虽强必败   此重得

D.孙权负险于吴  归修德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B.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 国富民安矣

C.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D.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廙认为自古以来成功者都善于听取意见,因此他愿意向韦弦学习,向太祖进谏。

B.刘廙指出燕国大将乐毅能战胜强大的秦国却不能征服弱小的即墨在于合理的谋划。

C.刘廙强调与当年的袁绍相比,虽孙权据天险,而刘备拥巴蜀,但并不比袁更强大。

D.刘廙的进谏被太祖接纳,太祖还认为与刘廙是君臣相知,自己必能成就文治武功。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                      (3分)

②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4分)

(2)对于太祖“欲亲征蜀”,刘廙的态度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刘廙“善于说理”的一个事例,并简要分析。(3分)

 

1.C 2.B 3.D 4.A 5.①圣人不会因为(自己)聪明而轻视普通人,王者不会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摒弃(那个人的)观点(或:不理会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②我担心(我们)边界的敌人并不是像六国那样(容易对付)的敌人,而现今之世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就可能出现政权像)土堆崩塌的情况,这不能够不注意啊。 (2)对于太祖打算亲自带兵出征蜀国,刘廙的态度是反对的。(1分) 事例一:刘廙以韦弦自比,(1分)希望太祖能接受自己的意见。(1分) 事例二:刘廙举出乐毅能打败强大的齐国却不能攻下小小的即墨城的事例,(1分)用古代的事实提醒太祖要“自为计”。(1分) 事例三:刘廙分析了过去的袁绍与现在孙权、刘备的不同,(1分)通过形势对比警醒太祖。(1分) 事例四:刘廙举出周文王伐崇的事例(1分),含蓄地引导太祖向周文王学习先修德,然后再使敌人归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如C“不当冀州之卒”可以在对原文大意的理解之上,理解词句意思,再分析“当”。 “不当冀州之卒”可以理解为“ 比不上冀州的士卒”。当:比得上,相抵,相当。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在,介词。 A.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通“已”,已经,副词。C.第一个“也”表陈述,助词;第二个“也”表判断,助词;D.第一个“而”用在名词前,表转折,连词;第二个“而”用在两个动词间,表顺承,连词。B两个“于”都用于名词前,作介词,在。故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并弄清关键词的意思。题中的关键词“事”、“修”分别是办事、整治的意思;A“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中,“广农桑”是推广农业的意思,而“事”是办事的意思,故断句错误;同样道理,“修”应该同“之旬年”为一句。B和C项,根据断句对称原则可知,应该这样断句,“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故答案为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A“韦弦”并非人,而是指“韦”(熟牛皮)与“弦”(弓弦)两物,作者以此自比,希望自己的上疏能对太祖起到提醒、警示作用。故答案选A。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1)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①“轻”翻译为轻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废”翻译为摒弃,废弃。关键字②“乏”翻译为缺乏, “察”翻译为注意。(2)此题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文意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揣摩分析,从文中“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一句可以判断,刘廙的态度是反对的。而对于刘廙“善于说理”的事例,可以通过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归纳内容。如“臣才智闇浅,愿自比于韦弦” 刘廙以韦弦自比,希望太祖能接受自己的意见。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附:参考译文: 刘廙字恭嗣,是南阳安众人。归顺了太祖。太祖征召他担任了丞相属官。 太祖在长安,打算亲自带兵出征蜀国,刘廙上奏章说:“圣人不因为自己拥有智慧而轻视平凡的人,称王的人不因为某个人而摒弃(他的)观点。所以能成就千秋万代的功绩的人,一定能够凭借眼前的事物就知晓远处的事物,比独断专行的人智虑周全,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耻辱,也愿意广泛地在一般人中间尽量采纳意见。况且柔软的熟牛皮和紧绷的弓弦虽然不是能够说话的东西,但圣德贤明的人佩戴它们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我虽然才智浅薄糊涂愚昧,但愿意将自己与韦弦相比。过去乐毅能够凭借弱小的燕国打败强大的齐国,却不能够快速攻下被围困的即墨城,原因是那些替自己谋划的人即使弱小但也会很坚固,那些总想着突破的即使很强大也一定会失败。自从您起兵以来,三十多年了,敌人没有不被打败的,强大的对手没有不臣服的。如今您凭拥全国的军队,百战百胜的威势,但孙权(依然)在吴地凭仗天险(而独立),刘备在蜀国也不愿意归顺。那些居于偏远边疆之地的人,比不上冀州的士卒,孙权、刘备之流,也比不上(当年)袁绍的基业,但是袁绍已经灭亡了,而孙、刘两个匪类却还没能打败他们,这不是因为(我们)现今糊涂了弱小了而过去聪明又勇武。这是能为自己谋划的与想不断自我扩张的区别呀。所以周文王讨伐崇,三次兴兵都没有成功,退回国内修养善德,这样之后才使得(崇)臣服了。秦国是诸侯国,他征伐的国家一定使之归服,等到拥有了天下。面向东方成就帝业,但是平民百姓振臂一呼的起义而国家就毁掉了。这是因为他将力量都用在对外消灭敌人,而在国内却不体恤百姓。我担心(我们)边界的敌人并不是像六国那样(容易对付)的敌人,而现今之世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就可能出现政权像)土堆崩塌的情况,这不能够不引起注意啊。天下有大得,也有大失:因应形势能够得到的,那我们就尽心尽力去争取,这就是大得;因应形势是不可能够得到的,而我们还费尽心力去争取,那就是大失了。现在的策略,不如估量各险要之处,选择军事要地来守卫,挑选精锐的装备和士兵,跟随一方将领每年更替驻守。而您安稳地留在高大的房屋里,专注而深入地思考治理国家的问题,大力推广农业,办事遵从节俭的原则,(如此)整治十年,那么国家就富裕了百姓就安定了。”太祖于是批复刘廙道:“不只是君主应该了解臣下,臣下也应当了解君主。现在要能使我奉行文王的德行的,恐怕(除了他)没有其他人了。” 刘廙写的文章有几十篇,还与丁仪一起研究刑法和礼仪,都在后世流传。文帝登上王位后,刘廙担任侍中一职,被赐予爵位关内侯。黄初二年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诗是体现诗性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书写本身就是多义性的,身体,灵魂都可以作为书写的工具。活得像一首诗,就是要活得充满诗性,内心生活作为本质生活                                         犹如灵魂是身体的内核。所以,失去诗性的诗无论如何都不是诗                    诗中自有灵魂在说话,朴素的,透明的,澄澈的,美好的                                            互相鼓舞,进而共鸣。                    。诗让灵魂生长。

①诗让大地上的人从匍匐到站立如树

②而是对诗的摧残和篡改

③而诗性正是诗的内核

④有诗性的人彼此寻找

⑤必以诗性作为唯一的标准

⑥押上韵就是生命本身自来的节奏 

A.⑤④③②⑥①     B.⑤③②⑥④①    C.①③④⑥②⑤    D.①⑤③④⑥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澳大利亚一个草原里,草儿都长得特别好,所以那里生长着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羊群不断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跑到队伍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

羊群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刚开始的时候,跑在前面的羊群还会知道停下来吃草,但到最后,所有的羊都知道:只要想吃到草就要拼命跑在最前面。

羊群都朝一个方向不停的奔跑。可是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车标语”文化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品味。请从下面车尾标语中任选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少于40字),必须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5个字。(4分)

① 距离产生美

② 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③ 别吻我,我怕羞!

鉴赏性文字:                                 (4分)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中划线的部分,续写一句话。(4分)

例句:只要热爱生活,一竿傲然的劲竹,也能让你品出铮铮的气节;一方嶙峋的瘦石,也能让你悟出不阿的风骨;            ,                ;            ,                。

 

查看答案

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