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莎行 【明】沈宜修 君庸①屡约归期,无...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莎行

【明】沈宜修 

君庸①屡约归期,无定,忽尔梦归,觉后不胜悲感。赋此寄情。

粉箨②初成 ,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相逢,此生拚却愁消尽。

【注】①君庸,作者之弟。②粉箨,指竹笋上一片片粉色的皮壳。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2.作者为什么说 “不如休想再相逢”?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

 

1.词的上片首先通过写梦醒后所见的粉箨、蔷薇和池草,昭示春天将逝,时光飞驶,借景抒发多年未见弟弟的思亲之情;(1分)后两句直抒胸臆,(1分)以梦与现实的反差直抒梦醒后心中的“千重闷”。 (3分。前三句借景抒情,1分;后两句直抒胸臆,1分;思亲(弟)之情,1分。) 2.下片运用“鱼传尺素”的典故,(1分)写弟弟屡约归期,又无法如约而归的无奈思念。(1分)词人所说的“不如休想再相逢”一语,用的是反语的手法,(1分)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深重哀痛。(1分) (4分。典故及分析情感,各1分;反语及分析情感,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思考的角度和着眼点是“如何抒发”,要抓住关键词,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组织概括。一般情总是借助于景的描写来表达,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如“粉箨”、“蔷薇”和“池草”,昭示春天将逝,时光飞驶,借景抒发多年未见弟弟的思亲之情;还有一种就是直抒胸臆,即直接抒发情感。如“梦”、“醒”、“千重闷”现实的反差,直接抒发梦醒后心中的“千重闷”。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造成“不如休想再相逢”的原因以及“不如休想再相逢”为反语手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找出原因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性的情感分析即可。如“屡约归期”、“双鱼几度无真信”。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属。太祖在长安,欲亲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且韦弦①非能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臣才智闇浅,愿自比于韦弦。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自殿下起军以来,三十余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险于吴,刘备不宾于蜀。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②以亡,  而二寇未捷,非闇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于内也。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于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太祖遂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③之德,恐非其人也。”廙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文帝即王位,为侍中,赐爵关内侯。黄初二年卒。

                                                   (选自 《三国志 ·魏书二十一》,有删节)

【注】①韦弦,语出《韩非子》“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后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规劝。②本初,袁绍字本初。③西伯,即周文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为丞相掾属                  辟:征召

B.而圣贤引以自                    匡:纠正

C.不冀州之卒                      当:充当

D.匹夫大呼而社稷用                隳:毁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必近察远    然本初

B.亦欲博采必尽众也  皆传

C.欲自溃者虽强必败   此重得

D.孙权负险于吴  归修德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B.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 国富民安矣

C.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D.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廙认为自古以来成功者都善于听取意见,因此他愿意向韦弦学习,向太祖进谏。

B.刘廙指出燕国大将乐毅能战胜强大的秦国却不能征服弱小的即墨在于合理的谋划。

C.刘廙强调与当年的袁绍相比,虽孙权据天险,而刘备拥巴蜀,但并不比袁更强大。

D.刘廙的进谏被太祖接纳,太祖还认为与刘廙是君臣相知,自己必能成就文治武功。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                      (3分)

②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4分)

(2)对于太祖“欲亲征蜀”,刘廙的态度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刘廙“善于说理”的一个事例,并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诗是体现诗性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书写本身就是多义性的,身体,灵魂都可以作为书写的工具。活得像一首诗,就是要活得充满诗性,内心生活作为本质生活                                         犹如灵魂是身体的内核。所以,失去诗性的诗无论如何都不是诗                    诗中自有灵魂在说话,朴素的,透明的,澄澈的,美好的                                            互相鼓舞,进而共鸣。                    。诗让灵魂生长。

①诗让大地上的人从匍匐到站立如树

②而是对诗的摧残和篡改

③而诗性正是诗的内核

④有诗性的人彼此寻找

⑤必以诗性作为唯一的标准

⑥押上韵就是生命本身自来的节奏 

A.⑤④③②⑥①     B.⑤③②⑥④①    C.①③④⑥②⑤    D.①⑤③④⑥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澳大利亚一个草原里,草儿都长得特别好,所以那里生长着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羊群不断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跑到队伍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

羊群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刚开始的时候,跑在前面的羊群还会知道停下来吃草,但到最后,所有的羊都知道:只要想吃到草就要拼命跑在最前面。

羊群都朝一个方向不停的奔跑。可是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车标语”文化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品味。请从下面车尾标语中任选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少于40字),必须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5个字。(4分)

① 距离产生美

② 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③ 别吻我,我怕羞!

鉴赏性文字:                                 (4分)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中划线的部分,续写一句话。(4分)

例句:只要热爱生活,一竿傲然的劲竹,也能让你品出铮铮的气节;一方嶙峋的瘦石,也能让你悟出不阿的风骨;            ,                ;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