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与歌者米嘉荣① 唐 刘禹锡 唱得《凉州》...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与歌者米嘉荣①

                                                唐  刘禹锡

                        唱得《凉州》②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注:①米嘉荣是中唐著名的歌唱家。②《凉州》是具有奇特之调的曲子。

1.概括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米嘉荣是技艺高超出类拔萃却遭人冷落的老艺人形象。(2分)用《凉州》曲调的不同寻常,衬托米嘉荣高超技艺。“旧人唯数”,又从正面突出米嘉荣,更能获得人们对他被冷落的同情。(3分) 2.表达诗人无限辛酸和愤世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从诗歌中对人物的描写入手。能唱“意外声”,说明他技艺高超;“旧人唯数”进一步衬托;但后两句一转,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是轻先辈重后生,您还是将就点,将白了的胡子染染黑,去伺候那些年轻人吧,说明了他的被冷落的现状。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对米嘉荣的同情,对时世的讽刺,暗含着诗人本身的遭遇和心情。本题没要求分析,只需指出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作品鉴赏】 米嘉荣是中唐著名的歌唱家。现存刘禹锡诗中有两首提到他,另一首的题目写作《米嘉荣》,是此诗的初稿。《与歌者米嘉荣》,从反面落笔,于温柔敦厚中透愤懑不平,工巧新颖,深得风人之旨。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凉州 》是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民歌,由唐玄宗时的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献朝廷。据记载,《凉州》在唐代宫廷中演出时,有人反对,说能引起“悖动之事”、“播迁之祸”,但也有人大声欢呼。可见,《凉州 》是具有意外之声、奇特之调的曲子。《凉州》曲调的不寻常,衬托着米嘉荣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技艺。“旧人唯数”,又从正面突出米嘉荣。因为,米嘉荣的技艺越高超,就越能赢得人们对他被冷落的同情。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笔锋一转,突出题旨。米嘉荣一身绝技,理当受人敬重,可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是轻先辈重后生。诗中说:时世如此,您还是将就点,将白了的胡子染染黑,去伺候那些年轻人吧。劝慰之中,暗含着无限辛酸和诗人自己的愤世之情。被时人视作“宰相之器”的刘禹锡,由于政见不同而遭贬逐或投闲置散。如果要争取进用,就得放弃自己正确的政见,这就正像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染髭须”去“事后生”。刘禹锡反对“时世轻先辈”,却奉劝人们“染髭须事后生”,这是忍着愤怒的温存,含着泪水的笑意,而自隐藏着讽刺的锋芒。这种手法,即所谓“正言若反”,于正中见反,于平和中见激荡,能使人体会到诗人的委屈,能激起人们更多的同情。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说,有急切直率之嫌;反说,有尖锐泼辣之忌。只有这种正反结合的“ 正言若反”,可以化尖锐泼辣为含蓄蕴藉,化急切直率为委婉淳厚,使诗意更为隽永深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相率设席经             接受,学习

B.仇家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     诬陷

C.无庸列置郡县,财屈力         竭尽,耗尽

D.帝独明其他              无,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判铨欧阳修之请           数所诎               

B.判寺王洙命吏印纸行文书      光亦充可告语

C.民困烦苛           充与议变法前           

D.自新法行           及确预政

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吴充性格沉稳周密的一组是(3分)(      )

A.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B.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         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

C.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等数十人      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

D.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安 南 师 出 无 功 而 知 谏 院 张 璪 又 谓 充 与 郭 逵 书 止 其 进 兵 复 置 狱 充 既 数 遭 同 列 困 毁 积 忧 畏 疾 益 侵。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3分)

②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4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放在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学术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

 ①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

 ③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

 ④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

 ⑤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

 ⑥唤起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A.①⑤③④②⑥  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①③⑥②⑤  D.②⑤③④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多年来,赵广军“生命热线”累计志愿服务5万多小时,接访求助个案14570例,帮助千千万万的失足青少年扶回正路。

B.离开文化的浸润和文明修养的增强,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苍白和空虚,内心极度焦虑,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变得紧张了。

C.各地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新路子,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D.根据社科院调查数据显示,事业单位人员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高,其次就是离退休人员,农民工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人把娱乐当职业,焚膏继晷,夜以继日,昏天黑地,既荒废了事业,又累坏了身体,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B.今年初,应《汽车生活》杂志蓝主编的约请,我每月为他们杂志写一篇关于交通文明的小短篇,虽说都属管窥蠡测之作,几个月下来也有万言之多。

C.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D.张老一生,皓首穷经,甘坐冷板凳,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哲学、民俗学和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成绩斐然,令人敬佩。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针/菜   漫/奢   实/红   掇/级而上

B.位/戏   略/家   铁/然   养/前顾后

C.裙/拮   嵘/言   噪/淡   装/不边际

D.靖/骨   默/信   飞/悍   益/官野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