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10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10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2.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3.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1.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 2.反衬手法,以动衬静,(2分)“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谧。(1分) 3.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解析】试题分析: 1.这是一道意境的题目,意境类题目的答题方式是先描述诗歌的主要意象,然后总结意境特征,最后点明表达的情感,难点是意境的类型和诗人的情感。首先结合题目,注释①和诗歌表达情感的关键词语“寂寞”,可以明确作者表达的是一种“因被贬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在看意境,此联中的“寒月”“泠泠水声”“疏竹”可以体会到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综合这些可以组织答案。最好的答题模式应为:诗句描述+本联借****意象,描绘了一幅****(意境)地点+时令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如本题的答案可以表述为: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本联借助重露、寒月、冷水、疏竹描绘了一幅幽清、冷寂的西园寒夜图,表答了诗人谪居中的孤寂、伤感之情。 2.这是一道艺术手法的题目,答题方式是先明确手法,然后解释,再说明表达效果。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修辞,一般集中于单句的手法;一种是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联的分析;一种是抒情方式,主要用于整首诗歌。本题是第三联,一般要集中于表现手法的分析(当然不是绝对),由“鸟喧”立刻应该想到“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应该是反衬和动静的综合运用,效果是突出夜晚的静谧。 3.这是诗歌的抒情方式的题目,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即事咏怀”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咏史抒怀”几种,本诗主要运用的是“即事咏怀”“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借什么事、什么景表达“寂寞”之情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逢圣君,尔曹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诞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有改动)

【注释】①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②祗:恭敬。③通“泥”,停止,阻止。④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旧夫子庙                 相:视,察看

B.庖廪有次                   廪:粮仓

C.旴江李觏谂于众曰           谂:熟悉  

D.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     徼:通“邀”,要求

2.下列都属于袁州学馆很快建成原因的一组是(      )

①制诏州县立学                ②闻而是之,议以克合

③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      ④工善吏勤,晨夜展力

⑤《诗》《书》之道废          ⑥抑亦为国者之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叙述袁州学馆建造经过,并阐述了作者对立学兴教重要作用的看法。针对皇帝下令州县立学,有的地方官员积极响应,把设立学馆、兴办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也有的地方官阳奉阴违,阻碍重重教化无法推行。

B.陈侁通判觉得旧有的夫子庙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东北角上建造新的学馆。作者记叙营治学舍的过程,并无称道之语,但对陈通判办学雷厉风行的赞赏之意已在不言之中。

C.作者分析认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从而加速了秦的灭亡;而汉武帝、汉光武帝努力发扬儒家学说,醇厚的风俗教化一直延续,结果民间读书人敢讲正直的话,连功高震主的大臣也不敢胆大妄为,可见圣贤的教化很深入。

D.本文风格庄重高古,凝厚质实;议论切中时弊,逻辑性强;结构上前后对比,形成映衬,颇见作者哲学家深邃、严谨的思想风貌。

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3分)

(2)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3分)

(3)今代逢圣君,尔曹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5分)

一位老登山者说:我发现在登一座高山之前,那些显得特别兴奋的年轻人,多半到后来会爬不上去。因为他们才开始,心脏就已经跳得很快,又不知道保存体力。倒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表情,一路上很少讲话,到山顶也没特别兴奋的人,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请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和一句形象的话(含有修辞手法)揭示登山者话语中蕴含的哲理,均不超过20字。

(1)                                                                   

(2)                                                                    

 

查看答案

为下面的新闻写一则短评,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4分)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有一位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透过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发现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解开被子准备做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据新华网官方微博发布,芦山地震灾区,一名两岁的小孩因房屋倒塌被埋废墟,地震发生时,妈妈张开臂膀将他揽入怀中,小孩仅受轻伤,正在华西医院急诊科救治。而她母亲,目前失去联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C.《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D.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脊梁    侪辈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B.悲怆    寒伧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

C.采撷    楔子    锲而不舍    提纲挈领

D.禁止    觐见    噤若寒蝉    泾渭分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