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抄袭,不套作。不少于700字。

 

略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第二、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第三、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延伸。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 、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第四、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这样从材料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立意: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书是我的心灵导师,它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为开头,以“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为结尾,补写文段的中间部分,使之成为一个中心明确,结构完整的语段。补写部分要求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200字。(15分)

书是我的心灵导师,它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

安福学

①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是奶奶娓娓讲述的故事。这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黄河上游地区的古老渡河工具——羊皮筏子。而在黄河波涛上奋力挥动着船桨的筏子客们,他们那浓烈的西部口音、发达的高原胸肌,还有黑里透红的粗糙脸膛,都会在乘坐过羊皮筏子的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的画面,总会复去还来地令人心旌神摇。

②除了老中青年的男性外,偶尔也会有中青年女性,操持着筏子客这古老的营生。在靖远的黄河岸边,我就曾遇到过一位漂亮的黄河女筏子客。这个双颊上有如盛开着艳丽桃花的黄河妹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和青春梦想,浸泡在爷爷那只能熏醉长天和落日的老酒壶里。她高举着桨橹,把三村六寨里的过河人渡过来又渡过去,她的眼神里,柔情与野性并存,装束中,古朴与时尚同在。乘坐在她驾驭的羊皮筏子上,你的心中会泛起许多联想与遐思:这片土地真费人啊,费男人也费女人,这个费就是过快地消磨人的青春;这条黄河也养人啊,养男人也养女人,这个养就是滋润与调养人的精神。

③在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尽管早已有YAMAHA快艇劈波斩浪,尽管游弋着各种豪华游轮,可这里的羊皮筏子仍不知疲倦地上演着古老的童谣。老爷爷那背负着半个世纪人间沧桑的双肩,把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都划向那令人情牵魂绕的黄河岸上。羊皮筏子上的西北妹子,也曾羡慕都市少女的红唇短裙,曾眼热贵妇人在出租车里的高谈阔论,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羊皮筏子上的哥哥只要望见晴空里的太阳停留在崖畔上,看到老辈人眯起昏昏的睡眼,一对有情人就又出现在黄河滩头或筏子上。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筏子客们,把现代都市边的风景一次又一次地摇向远古,把昨天荡气回肠的花儿调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未来。

④这羊皮筏子上生生不息的古老岁月哟,伴着一泻千里的大黄河,牵着多梦多歌的季节,春种秋收,把所有的情爱与希冀都溶入永恒的老河口。不知疲倦的高原风也和他们一起辛劳,而他们共同忙碌的结果,就是想把苦日子扔进河里让它流走;黄黄的一河高原雪水冲刷着黄黄的一山黄土,黄黄的一串老日子装点着这一道黄黄的风景线。爷爷的爷爷年轻时就划着这筏子运走了村里人的笑声;奶奶的奶奶年少时就乘着这筏子送走了山里人的叹息。

⑤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官场、商场、情场,也许正上演着金戈铁马的战事;西部的天空下,旱塬、戈壁、窑洞,也许正吟唱着古老的情诗与歌谣;而额头长满褶皱的筏子客只管吸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凭着一身胆气和汗水,把原本平平淡淡的光阴,划出像平川上那一朵朵牡丹花一样光鲜的日月。

⑥倒在筏子上的这把喝醉了几辈人的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筏子客正是从这把酒壶里品出了活人的滋味;挥动在水面上这只劈波斩浪的旧船桨,放筏人正是从这桨声中听惯了风声水声和男女对歌的花儿声。他们对这个世界别无所求,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放筏在滔滔黄水之上,打从天上来,又划向天边去,让这现代都市边的远古风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这么田园牧歌般地悠然着,就这么波峰浪谷之间里颠簸着,就这么平淡从容地划过春秋,又送走冬夏……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7月11日)

1.文章第一段开头说“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请说说这幅画为什么令人心醉神迷。(4分)

                                                                            

2.联系全文,谈谈第③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6分)

                                                                            

3.文章多处写到了“酒壶”、“水烟锅子”、“船桨”,这些意象有何共同点?作者写这些意象的用意是什么?(5分)

                                                                            

4.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羊皮筏子这种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丞相祠堂何处寻?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 《蜀相》)

2.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

4.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               ,水随天去秋无际。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成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       给:衣食充足,丰裕

B.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         寇:侵扰,劫掠。

C.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许:夸耀,自夸

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             笃:忠厚.诚实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每之田中,号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群盗闻而避焉                    纤歌凝而白云遏

D.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   (    )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③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   ⑤兵贵在速,……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4分)

                                                                               

(2)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4分)

                                                                              

(3)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