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对于散文作家...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对于散文作家来说,超拔而自在的心态实在是太重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真正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可是,这对于一个现时代的写作者来说,谈何容易!

①只有具备自由、自在的心态

②因为散文是与人的心性距离最近的一种文体

③是人类精神与心灵秘密最为自由的显现方式

④这是回归文学本体,抵达人性深处的一个前提条件

⑤具备不依附于社会功利的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超越世俗的固定眼光

⑥作家自由丰富的心性发育程度、心灵自由的幅度,直接关系到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

A.②①⑤⑥④③ B.④⑥②③①⑤   C.②⑥④③①⑤    D.④②①⑤⑥③

 

B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个语段强调的是“超拔而自在的心态”对于散文作家的重要性。①中的“只有”要和横线后的关联词“才能”呼应,“具备”表明①和⑤的语意关系密切;②③阐述的对象都是“散文”;④中的“这”指示代词要理解它的指代内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李满春指出,必须从法律上对个人和政府微博进行规制,防止出现一些滥用微博打击报复的现象。

B.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C.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愤怒的声讨。

D.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动漫”是由两个词缩略结合产生的复合词,需要给予一个禁得起推敲和考证的解释,相关解释有人已经给出了数个,但又总是出尔反尔

B.29日报道,韩国空军远程空对地导弹“斯拉姆-增敏(SLAM-ER)”今年6月进行发射训练时,因推进器问题坠毁。然而,韩国空军方面5个月来对此一直秘而不宣

C.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剥茧抽丝,“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

D.如果你是一位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谬种流传,误人子弟;如果你是一位官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诬枉不正、贻害他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拉加德:金融世界里的香奈尔

李卉

2011年6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选为该组织下一任总裁,任期将自7月5日开始,为期5年。这也是IMF自1944年成立以来,诞生的首位女总裁。“她就像是金融世界里的可可·香奈尔,”英国《每日电讯》报如此评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因为她们拥有一样的勇气、坚定和优雅。”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1956年出生于法国的一个中产阶级之家,她在法国西部港口城市长大。拉加德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则从事与古典文学出版相关的工作,拉加德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女孩。

17岁那年,拉加德父亲去世。但彪炳独立精神的母亲,并没让拉加德和她的三个弟弟感到末日来临。在参加完法国中学毕业会考后,拉加德得到一笔奖学金留学美国。拉加德后来说:“世界从那时向我敞开了大门。”她说:“这段经历让我更好地了解了美国人,也让我了解了澳大利亚人、加纳人、丹麦人……”这段令人难忘的留学经历,开阔了拉加德的视野,也令她接纳了美国的社会文化。从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女子学校毕业后,拉加德重回法国,入读巴黎第十大学法学院和法国政治研究学院,获得法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拉加德的第一份实习工作起点挺高。1973年,精通英语、法语的拉加德在当时的美国共和党议员、后成为美国国防部长的威廉·科恩办公室实习,负责为科恩在缅因州的法语选区回信,解答有关水门事件的问题。

1981年,年仅25岁的拉加德加入大名鼎鼎的贝克·麦肯西国际律师事务所,并为其效力长达25年,直至成为该事务所首位女性主席。其间,因在处理劳工、反垄断与企业收购等一系列法律事务上的突出成就,拉加德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职场飞跃:最初,拉加德加入的是该事务所的巴黎办事处;后来,她一路升迁,调往事务所位于美国城市芝加哥的总部;2004年,43岁的拉加德成为该事务所全球战略委员会主席。

也正是那一年,拉加德获得《华尔街日报》“欧洲商业女强人”称号。2005年,拉加德的才干引起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的注意。德维尔潘邀请她入阁,担任法国政府部长级外贸代表,从此告别律师身份而步入政坛。2007年6月,萨科齐改组内阁,拉加德成为法国首任女财长,一举打破G8经济体内无女性经济部长的历史。

拉加德的斡旋能力,在G20财长峰会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德国反对创立欧元区的救援机制,中国反对G20订立全球经济失衡指标,她都在中间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

拉加德在各国政策制定者之间穿针引线、游刃有余。拉加德接掌法国财政事务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降临,但她有惊无险地经受住考验。2009年她被《金融时报》推为“欧元区最佳财长”。在金融危机之后,她创建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在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时,及时有效地弥合了各方矛盾,也获得了欧洲同行的普遍认可。

现在,尘埃落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面临最严重的挑战,就是解决希腊的危机。虽然目前IMF和欧盟给希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因为涉及到希腊国内的经济政策,希腊政府当局也面临严重的反对派的罢工和抗议。

拉加德靠有尊严的沉默,度过了最初的风浪。如今她的形象极为独特,对于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有不可否认的重要性。萨科齐的冲动和表现欲经常令欧洲的伙伴们火冒三丈,然而拉加德凭借她在法律工作中磨炼出的谈判技巧,使得各国在欧洲为债务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关键时刻能够继续讨论。

这一点在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中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努力克服互相厌恶的情绪之时,“拉加德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一位德国官员如是说,“她在国际谈判中促成妥协的能力被认为是一个很强的长处。”

拉加德将她娴熟的管理技巧和团队精神归功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她是家里四个子女中最年长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女孩;以及她选择的体育项目:花样游泳。“我无论是与兄弟们在一起时,还是在生活中,从不曾单独处事。”有一次,拉加德这样说。“在花样游泳里,你要做到完美地垂直,但同时还必须与其他人完美地协调。”

竞选期间,拉加德曾经来到中国,她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将支持中国在IMF获得更高的投票权,另外还会协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但她同时重申,首要任务仍然是处理好威胁希腊、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欧元债务危机。有一句话,体现了她一贯的战斗力,“我要像法网战中的李娜一样,充满信心。”                        

(2011年第9期《人民文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拉加德被称为“金融界的可可·香奈儿”,是因为英国民众认为她们拥有同样的勇气、坚定和优雅。

B.拉加德的母亲在拉加德的人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她的影响下,拉加德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留学美国,开阔了视野;重回法国,获得了法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C.加入国际律师事务所之后,她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职场上的飞跃,这也使得她能有机会在处理劳工、反垄断与企业收购等一系列法律事务上有突出表现。

D.萨科奇已经让欧洲的伙伴们火冒三丈,但拉加德凭借出色的谈判技巧,使得债务危机问题得以解决,这足以看出她在维护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上的重要性。

E.本文撷取拉加德人生中的若干片段,重点表现了她在经济领域中的卓越才干,进而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坚强、执著、自信的精神。

2.拉加德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位女总裁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对拉加德竞选期间访问中国的经历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英国《每日电讯》评价拉加德拥有“勇气、坚定和优雅”,你认为成就一番事业哪一点更重要,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