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阻风 宋 琬①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阻风     宋 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 ①宋琬:在顺治、康熙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小题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4分)答: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小题1】此句一语双关,明写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十分漫长;(2分)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路,(1分)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诗人将巨浪与“征人泪”作类比(或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征人的泪水竟如长江水一样滚滚不绝;并且以江上的如雪一般的白浪来比喻白发(或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和长江都为西风阻行而愁白了头发),更是新奇之至。(2分)抒发了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或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然后结合注释中关于作者的补充介绍理解诗句的深层含意。 【小题2】首先要注意到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或拟人。诗中情景交融,路悠悠、征人泪、巨浪、西风、白头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日喻说             苏 轼

①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②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④南方多没人[3],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⑤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1]眇(miǎo):瞎一只眼睛,文中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2]籥(yuè):古代的竹制管乐器。[3]没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扪烛而得其形                    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    达:传达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务:致力、从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扣盘而得其声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B.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C.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D.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在阐述治学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文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者正如眇者之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B.文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

C.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

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然则道卒不可求欤?(3分)               

②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4分)                

③夫没者,岂苟然哉!(3分)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5分)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想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得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1.这段文字描写人物怎样的心理?要表达怎样的主旨?(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少见绿色。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打开电台,要不是卖春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还不停的有托打电话和主持人互动,说疗效好,去哪才能再买到。我常想,这么明显的忽悠,怎么可能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的不知名旋律,原来都是你的。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开唱《奔向未来日子》。

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轻狂气傲的无知少年,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那几年我在北京,迷茫的就像在能见度只有一米起了大雾的国道上开车,好在我一直没开进逆行车道。等我懂你,再没机会来看你的演唱会。回想起来,你若在,无论我有钱没钱,一定会买一张离你最近的票。

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说上几句话。那次从北京回上海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了一个休息站停靠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清楚记得江水声就在耳边。我买了两张你的盗版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我启程上路,把唱片塞进了碟机。

不幸的是,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买了VCD。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你得理解。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嘛,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自杀,可惜了。还有恶意揣测的——至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相信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什么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

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我今年三十岁,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又也许更短。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说不定我忍受不了自己衰老。谁知道呢。

Leslie,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能作为谈资。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选自韩寒《写给张国荣》)

1.下列对原文要点概括评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段从山东高速的一段旅程开始,介绍了因为张国荣的死讯而知道张国荣。

B.第三段强调自己曾经对港台巨星的不屑一顾,等有了一些经历懂了张荣国的时候,张已经离去,表示错愕惋惜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C.第四段,用高速公路买盗版盘的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一颗重磅炸弹,要的效果就是炸出张歌迷的眼泪,勾起每一个哥哥迷第一次遇见哥哥时的甜蜜回忆。

D.第五段,用买的是VCD自己车上是CD没能听成歌曲来继续控制故事情节的发展。

E.第六段说“我若死去了”“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这是向张国荣的粉丝诉苦,向自己的粉丝诉苦,对公众发出死亡威胁。

2.下列符合原文主旨的有 (3分)

A.用张国荣的悲剧提醒公众,不要让这的悲剧在我“韩寒”身上重演。

B.再次启用有强大号召力韩寒品牌,来化解现实的巨大压力。

C.为了得到公众的同情,得到张荣国粉丝的支持。

D.借纪念张国荣先生,抒发自己难言的苦衷,表达对无端猜忌的不满。

3.第二段为什么写以往开车在电台听到总是买药广告的事?(4分)

4.最后“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和“因为,你一生没有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两句,其中“没做坏事”与“这样”代指什么?后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我“开放日”活动,引起各方关注,那天参加活动的就有三个名校的领导。

B.为了防止考试发生舞弊,有关部门对制卷、监考、阅卷、登分、统计、成绩公布等工作都拟订了具体的操作规程。

C.李梦南尽管医务工作令他“很不高兴”,但是他制造的“刺医”血案,难道不应该我们整个社会的深入反思吗?

D.在薄熙来主政重庆时,掀起“唱红打黑”的高潮,对全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师一再强调要抓紧学习,可他却不以为然,心想: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

B.这种马车在巴黎只有在天黑了以后才出现,仿佛在白天它们自惭形秽,不出来。

C.无所事事而又怨气冲天的人的口水,在淹没着忍辱负重、埋头苦干的人的劳动。

D.丈夫走了,女人们到底有些"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感觉,找着各种借口去见丈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